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的瑞岩寺国家森林公园里,栖息着一种极度濒危的两栖动物——镇海棘螈。镇海棘螈色黑,体长约10厘米,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仅在瑞岩寺一带发现有分布。在地球上生存了100多万年,真可谓是“活化石”。镇海棘螈繁殖群体仅存350尾左右,数量比大熊猫还少,现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什么瑞岩寺是镇海棘螈唯一的家园呢?它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又是如  相似文献   

2.
蝾螈     
两栖动物是一类既能在水里,又能在陆上生活的脊椎动物,至今已生存了几百万年。有三种基本的两栖动物:有腿有尾的,有腿没尾的和有尾没腿的。有腿有尾的两栖动物是蝾(rong)螈(yuan)和水螈,  相似文献   

3.
疣螈属已知9种1亚种,其中红瘰疣螈种组物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横段山脉至云贵高原区域,细痣疣螈种组物种沿秦巴山系-武陵山系-大娄山系-南岭山系-北部湾山系和秦巴山系-大别山系分别扩展至我国华东和华南的大部分省区。从2004年起开始对国内的疣螈属物种进行科学调研,经过8年艰苦考察和系统实验,初步对疣螈属物种的形态分化和地理变异进行总结,并发现了3新种和1个新亚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现有蛭类动物30种,较过去报道的24种又增加了6种.其中云南牛蛭Poecilobdella.yunanensis sp.nov.和洞穴山蛭Haemadipsa cavatuses sp.nov.为在云南发现的新种,扁舌蛭Glossiphonia Complanata,蟹蛙蛭B.cancricola,日本医蛭Hnipponia,勃氏齿蛭O.blanchardi等4种为云南省的新记录.依据淡水和陆生蛭类的,圭态地理分布对云南省的蛭类区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云南省的蛭类区系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5.
后稷的传说     
<正>高辛王有一个妻子,她的名字叫姜螈,她自从嫁给高辛王以后,一直没有儿子,为这事儿,她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一天,她到郊外游玩时发现路边有一个巨大的脚印,她非常好奇,伸出脚在巨大脚印里比画了一下。这一比画,她突然觉得一种从未有过的愉悦感觉像潮水一样传遍全身。回家以后,姜螈发现自己怀孕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姜螈分娩了。可是,令姜螈吃惊的是她生下来的是一团小肉球。姜螈害怕了,她让宫里仆人把这团小肉球扔到王宫外的小巷里。仆人照办了。可是,没过多久,仆人回来告诉她说:那里过路的牛羊一群一群的,可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野外调查与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云贵高原特有种贵州疣螈(Tylototrion kweichowensis)的捕食行为和反捕行为进行了初步的观察。记录了贵州疣螈常见的捕食行为和反捕行为:贵州疣螈捕食行为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式的捕食方式,捕食过程中嗅觉起了主要作用,捕食动作迅猛而准确,幼体时期相互残食现象较为严重;反捕行为基本上是一种防御行为,利用其自身良好的保护色和逃逸作为反捕手段,在其被捕捉后,又利用嘴、尾等攻击敌人,同时还利用体表分泌的一种有特殊臭味的粘液来作为御敌手段。  相似文献   

7.
两栖动物出现在3.6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其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离不开水,皮肤裸露、湿润、无鳞。全世界共有两栖动物约4000种,根据形态可分为三目:有尾没腿的蚓螈目(如版纳鱼螈)、有尾有腿的有尾目(如蝾螈、大鲵)、没尾有腿的无尾目(如蛙、蟾蜍)。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物学》2005,21(8):63-63
蚓螈类是无足目两栖类动物。它们分布在热带地区,已知约有160种,版纲鱼螈是我国无足目两栖类的惟一代表。蚓螈类体形似蚯蚓,头、颈区分不明显,四肢和带骨均退化消失,体表富有粘液腺,身体有些部位有鳞片的残余。繁殖方式为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有些种类的雌性有孵卵行为。版纳鱼螈无四肢和尾。由于长期适应穴居,眼睛退化,仅可见点状残迹。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传统中药水蛭的药用成分,更好地开发利用蛭类资源,本文通过高效氨基酸分析仪,分析了云南四种蛭类的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吸血蛭与非吸血蛭在氨基酸组成上有明显差异.结合以往实验,分析了非吸血蛭活血化瘀的可能药用成分,为合理开发利用蛭类资源提供了资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1)2019年,科学家会把蛭形轮虫送入太空做实验,这不仅是因为蛭形轮虫生命力顽强,能够抗辐射、耐干旱,还因为它有一个十分奇葩的能力——"偷"东西!但蛭形轮虫偷的不是鸡,也不是鸟蛋,而是藏着生命密码的DNA。  相似文献   

11.
水温11℃以上时,中国瘰螈平均每条食量为15.7g,食量随水温下降而减少,水温4℃以下时,停止进食.中国瘰螈在温度低于2℃时,只有冻僵麻痹态,无明显休眠态.中国瘰螈用鼻呼吸随水温升高而加快,19-20℃达到顶峰.中国瘰螈活动最频繁的时间是19∶00-02∶00.  相似文献   

12.
【美的品味】1.人心之道,远有矣。古时有种神兽名为夔,只有一只脚,它羡慕蛭,一种多脚的兽,蛭却羡慕蛇,蛇无脚,却行走得比它快。蛇慕风,风无形,速更疾。风慕目,目至之处,风犹不能及。目慕心,心中所想所至,目不敢妄之。此则古之云:"夔怜蛭,蛭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瘰螈行为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温11℃以上时,中国瘰螈平均每条食量为15.7g,食量随水温下降而减少,水温4℃以下时,停止进食中国瘰螈在温度低于2℃时,只有冻僵麻痹态,无明显休眠态中国瘰螈用鼻呼吸随水温升高而加快.19-20℃达到顶峰中国瘰螈活动最频繁的时间是19:00—02:00。  相似文献   

14.
愉快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发挥情感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以上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采取问题引导法和角色扮演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问题引导法 在"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课的教学中,课本上设计了四个资料的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五个问题讨论.可是仔细分析,这些问题设置太过直接,缺少悬疑,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于是笔者改进如下: 资料一:(美西螈核移植实验)问题:①你预测一下会有哪些可能的结果?②美西螈的肤色是由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控制的?  相似文献   

15.
四种蛭体内抗凝血活性物含量的比较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匈牙利BagdyD。利用水溶性介质从蛭体内提取水蛭素的方法,初步研究比较邓广泛分布于我省境内4种蛭体内搞凝血活性物含量的差异,确定了我省可用于抗凝血活性物提取的蛭类,为开发我省的蛭类动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无斑肥螈(Pachytriton labiatus)骨骼系统的形态、结构,并与同属的有斑肥螈(Pachytriton brevipes)骨骼系统进行比较。为研究分类、演化及动物实验提供肥螈骨骼系统的完整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不同环境因素对贵州疣螈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组实验,研究了在自然温度下自然光照和水分对贵州疣螈胚胎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光照对贵州疣螈胚胎发育的影响较小,水分对贵州疣螈胚发育的影响较大,在潮湿环境中发育的胚胎比在水中发育的胚胎畸形及死胚率较低,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吸收良好,孵化出膜时间短,有明显的出膜高峰期,出膜胚胎运动有力。  相似文献   

18.
将云南牛蛭(P.yunnanensis)水蛭素基因的克隆测序结果与前人所报导的20个抗凝血因子和相对应的种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片段I(COI)比对,构建NJ进化树,以对吸血蛭类的分子进化机制及舌蛭科和医蛭亚目吸血特性的起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蛭类凝血抑制因子按相似性可分为以Hirudin家族蛋白和Antistasin蛋白家族为基础的两大类群;吻蛭目和无吻蛭目的吸血特性虽然起源不同,但可能共有一套相同位点的遗传基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双层平板法分离蛭弧菌,经硝酸银染色法对蛭弧菌的形态进行观察,让学生在现有微生物实验教学条件下认识和了解蛭弧菌的生物特性.实验结果显示;双层平板法成功分离到能形成明显噬菌斑的蛭弧菌;通过制片和银染,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下可清晰辨析蛭弧菌侵蚀大肠杆菌和鞭毛等显微结构.该实验为拓展蛭弧菌综合实验和充分发挥高校微生物实验教学平台服务于学生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作者1991~1995年对云南省的蛭类进行了调查和采集,共获蛭类标本3000余条,经鉴定有4属9种为云南省的新分布,文章对该9种的形态及分布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