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典诗词中弥漫着各种形态的空间表现,而且它们既是古诗词构筑意境、抒写性灵的不可或缺的必要内容,也是我们阅读、鉴赏、体悟诗词意境时应该格外留心的一个方面。本从词义、物象、地名三个方面入手,对古典诗学中空间的基本表现形态做了基础性的梳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分析了中西古典爱情诗的不同之处,并从个人追求、社会背景、宗教观念等方面分析了其差异成因。  相似文献   

3.
以先秦和古希腊为例,探讨比较中西古典修辞学美学思想之异同及其影响。认为其相同点是:和谐之美;真善之美;实用之美;口语之美。其不同之处主要见于内涵与形式之美、认知与体验之美、对立与统一之美、含蓄与直观之美以及审美心理等方面,目的在于从比较研究促进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中西古典修辞学在美学思想上的深刻内涵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柳伟侠 《文教资料》2007,(34):12-14
本文试图通过梁宗岱纯诗理论的两个向度,即象征主义和新诗格律的建构过程中所秉持的中西比较的眼光,来说明梁宗岱对中西文化的态度及对处于全球化的当代人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西烹饪风格的不同背后隐藏的是文化的差异。文化视野下的中西烹饪表现出不同的哲学思想,"和"思想与个体主义,是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差异;中式烹饪是感性的,西式烹饪是理性的,这就形成了以经验性为主的中式烹饪方式和以机械性为主的西式烹饪方式的差异。学习和借鉴西式烹饪,有利于创新中式烹饪文化,加快中式烹饪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6.
西方人的空间意识是建基于"人与世界对立"的哲学上的,固守着心物截然两分的观照立场,形成了静止的、几何式的"一远"境界的透视空间;而中国人的空间意识是建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上的,青睐"俯仰往还,远近取与"的流动观照法,形成了虚灵的、音乐化了的"三远"境界的艺术空间,文中将宗白华对中西空间意识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的意象派诗人,为了摆脱当时陈腐的“维多利亚”诗风,积极从东方寻求新的写作灵感,他们着迷于中国古典诗歌中丰富的意象及其呈现方式,对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系列译诗及其意象派诗作作品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艾舍尔是一个被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所竭力诠释的版画艺术家。他所创造的视觉艺术中的矛盾空间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在绘画的个性表现日益膨胀的今天,艾舍尔将线透视理性地运用到了极致,并形成了美术史上独特的空间表现方法及创作观念,这里从美术创作的角度对其空间表现的形式结构、创作方法、主旨意图进行理论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美学家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始终抱着阐扬中国文化的目的,但态度与立场的差异使他们采用了不同的视角,其中宗白华通过中西比较的方式彰显中国艺术精神受到了众人的推崇与认可。宗白华思想始终保持同西方文化平等的对话,从中西比较中显见中国艺术精神的独特性、优越性,以艺术的写实精神、传神精神、造境精神来统领中国艺术的精神,并以具体的艺术问题来探索中国艺术精神的特征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绘画是一门独特的人文学科,它的发展有一整套完善的美学理念,这种美学理念影响并指导着中西传统绘画的发展与创新.而中西传统绘画美学由于中西方在思想源流、文化内涵、技巧方法上的不同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西方绘画美学客观的比较分析,对加强绘画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西方绘画美学比较体系的建构也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地丰富和发展中西方民族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西方交流越来越密切,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别也越来越明显。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通过从饮文化与食文化两大角度,对比中西饮食文化中的热饮与冷饮文化、酒桌与酒吧文化、茶文化与下午茶文化、夜市小吃与节庆集市小吃、混沌文化与有序文化影响下中外用餐、选材、厨具选用等诸多的异同点,得出中国饮食文化“走出去”要靠容纳并包、积极推广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赵学存 《重庆师专学报》2013,(6):124-128,133
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发展和深入需要一个构架来统摄,吴家荣教授的新著《中西叙事精神之比较》对构想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框架、建构研究体系的意识、各种文体研究与叙事理论研究的统一、跨异质文化意识、客观公允的中西态度等方面有重要示范作用.受其启发,本文拟出一个关于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3.
"意象"不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也是传统武术的核心范畴。传统武术的意象起源于"观物取象",传统武术意象的形成是在观物取象的过程中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交流共鸣上形成的一种感应互通。从传统武术意象的生成方式来看,中国传统武术意象主要包括动物仿生、自然仿生与生活场景再现三大类。传统武术意象蕴含着"技、艺、道"三个层次的内涵,具有直觉性、会意性、独创性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月亮是中国古代文人咏叹最多的自然景物之一,月亮意象在古代文人和鲁迅的作品中存在着诸多不同。鲁迅既继承了古典月亮意象的抒情写意,又于月中蕴涵了深邃的思想,更渗透着鲁迅透过月亮意象对社会、民族的忧愤与探求。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师专学报》2019,(5):36-38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空间观与审美意象上存在较大差异,针对空间观与意象造型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在空间观上,中国绘画采用以小观大的散点透视法、点与线相结合的空间塑形手法以及动态开放的空间建构方式;而西方绘画采用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法、块与面相结合的空间塑形手法以及静态封闭的空间构建方式。在意象造型上,中国绘画秉持以意取象的意象观,通过水墨简约手法表现意象;而西方绘画的意象观经历了从逼真到变形的演变历程,以重彩夸张的手法表现意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歌与美国意象派诗歌中意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意象派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在意象创造上有共同之处,如对情景交融与精炼简洁的语言的强调.由于历史﹑文化及语言等因素,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又有不同之处,如意象创造中主客体统一的方式,意象的审美追求及表现力度.  相似文献   

17.
重建第一实体--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的历时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观念现代化的核心是“重建第一实体”,亦即重建人主义的个体精神:既要重新激活前轴心期的神学时代的个体精神,但又不抛弃轴心期以来的世俗的人精神遗产。具体来说,就是:在作为先验哲学的儒家心学传统的基础上,吸收道家思想的积极因素,重建个体精神。  相似文献   

18.
悲剧精神的核心在于反抗,本质上是人的本能欲望和生命力的高扬.反抗的心理驱动力表现为生本能、死本能和超越本能,其中生本能又分为自我保存本能和爱欲本能.中国的古典悲剧精神既符合这几种本能,同时又体现了本民族独有的历史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9.
道德来自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造成了各自传统道德教育的差异。在道德教育的过程和基础上,西方重“认知”,中国重“情感”;在道德教育的结果和逻辑上,西方遵循“由外而内”的逻辑,中国遵循“由内而外”的逻辑。文化价值多元、知识性质改变和道德本身的复杂等一系列因素共同造成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的认识论困境。借鉴对中西方道德教育差异的思考,现代道德教育必须改变单一的以“知识”或者“情感”为基础的认识论传统,在“知性”与“感性”的结合中,统筹人的复杂性和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从人性和人生发展的复杂性出发,重建道德教育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古典戏剧中,梦扮演着两种角色,其功能分别是预言指示作用和补偿作用,它们在时空转换、情节推进方面有着巨大作用和差别,相应地带给我们的审美意义也不尽相同。同时,从大的框架下审视梦的符号意义,这些符号使我们对古典戏剧的欣赏模式呈现出一种“石膏模型”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