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泉州话里,“者”、“(目卖)”、“咧”很常用。“者”、“(目卖)”、“咧”三个词,在方言里除了可以作其他词用外,作为虚词动态助词用,多数读轻声,表示的语法意义各不相同。“者”读作[tse],表示动作行为短暂,相当于普通话“一下”;“(目卖)”读作[bai~(22)」(或读作[bai]),表示动作行为尝试,相当于普通话“试试看”;“咧”读作[le](或读作[le]),表示动作行为持续,相当于普通话动态助词  相似文献   

2.
山阴方言属晋语大包片。“的[ti~0]”在山阴方言中是个功能负担很重的虚词。“的[ti~0]”可做介词,引出地点词;“的[ti~0]”做助词,表示“持续”;“的[ti~0]”还可做语气词。“的”有两个来源,一是“着”,由于弱化,语音形式与“的”趋同,一是与中古的“底”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3.
山阴方言属晋语大包片,“的[ti ^0]”在山阴方言中是个功能负担很重的虚词。“的[ti ^0]”可做介词,引出地点词;“的[ti ^0]”做助词,表示“持续”;“的[ti ^0]”还可做语气词。“的”有两个来源,一是“着”,由于弱化,语音形式与“的”趋同,一是与中古的“底”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晋语中的动态助词“得”,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着”,可用于动词后表示进行态和持续态,亦可用于形容词后表示性状的持续。二者的分布情况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5.
虚词在汉语语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目前语言学界对虚词的研究是不够的.虚词自古至今用法很复杂,比如现代汉语最常用的“了”和“着”两个助词,被公认的作用是:“了”表示完成,“着”表示进行,然而这样的结论很不完善.例1 吃了饭来找我吧!(表完成)例2 我去年一年才看(了)三个电影.(表完成,但可有可无)例3 这本书看了一年还没看完.(表持续)例4 幸亏没有扔了它.(“了”与“扔”一起表示动作,不表时态)例5 他笑着说着.(表进行)例6 他正吃(着)饭呢!(表进行,但可有可无)例7 他在看电影.(表进行,却不用“着”)仅举几例足以看出,过去对“了”和“着”的作用,认识是不够的.常用现代汉语虚词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最为典型,而看法又不尽相同,因此出现了目前词典、教材说法不一的情况.那么,究竟应该从哪些角度去研究虚词呢?从语言实际出发,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考察虚词的语法意义所谓考察虚词的语法意义,就是要把虚词本身的意义和虚词格式的意义严格区别开来.以“也”为例,“也”是用得较多的副词,它的基本作用是“表示类同”,其他作用则都是从“类同”引申出来的,而有些不同意见则认为“也”的用法不属于这个作用范畴.我们抛  相似文献   

6.
安陆方言里,有两个句末助词“得”和“着”,“得”不是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着”也不是普通话里的动态助词,它们都用在句子的末尾,是句末语气词,而且有其特定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分布特征。一、句末助词“得”“得”不同于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得”,在安陆方言中是存续体标记,表示动作行为实现后其状态在延续或存在。这一意义在普通话中用“着”表示。《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列出了“着”的四项意义:1、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动词前可加副词“正、在、正在”,句末常有“呢”。2、表示状态的持续。用在动词、形容词后,动词、形容词前不能加副词“正…  相似文献   

7.
侯超 《文教资料》2007,(7):169-171
“来”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一般作为趋向动词和结构助词使用,很少作为事态助词或语气词助词使用,但在皖北方言(属中原官话区)中“来”作为事态助词和语气助词使用却相当普遍,并且“来”在一定的情况下还具有时体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8.
《元曲选·合同文字》宾白助词“的”共出现89次,根据用法分为四类:一是用于其它词或词组后,构成“的”字短语,单独作句子成分;二是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地”“得”;三是作动态助词,相当于“着”;四是作为代词或语气词“兀的”的构词音节,相当于音节助词。  相似文献   

9.
阳城方言里“的”的用法很复杂,可以充当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词及补语成分。“的”作为结构助词可以充当定语标记、构成“的”字短语、充当状态形容词词尾、在主谓宾语句中取消谓语动词的谓语性;作为动态助词可表示进行体、持续体、完成体和将行体;作为语气词,可以用于表达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作补语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果补语,一类是趋向补语。  相似文献   

10.
怀化方言的动态助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助词表示动词的某种语法意义。普通话的动态助词主要有“起”、“”、”了”,“过”四个,分别构成起始态、持续态,实现态(完成态)和经历态的语义特征。怀化方言以这四个动态助词为基础,形成了一个丰富的动态助词体系,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在宜都方言中,“哒”[ta]字是个比较常见的助词,主要被用作动态助词、结构助词和语气词三种。对方言“哒”字的进一步深入考察有助于我们对汉语普通话中与“哒”字相近的助词的理解和学习,同时深化对方言中助词的整体认识。笔者对宜都方言中助词“哒”的考察除了引用宜都方言的实例进行分析,还结合汉语普通话中有类似语法意义的词汇以及相近方言对“哒”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完成体的意义比较宽泛,有的表示动作、行为、事件成为"现实",有的表示状态发生了变化。原州区回族汉语方言中,表示完成的体貌助词是"咧",相当于普通话的完成体助词"了",本文将对原州区回族汉语方言中的表"完成"的体貌助词"咧"做一描写。  相似文献   

13.
《湘南学院学报》2018,(3):69-73
郴州方言的"得"有些义项和用法是普通话所没有的:语气词"得"类似于普通话语气词"嘛";副词"得"主要表强调,相当于普通话的"都""才",还可以在分句中起连接作用;助词"得"表达"先时、歇后、暂时、条件"等意义,在普通话中没有相对应的成分。  相似文献   

14.
庆阳方言中的"上",既可以和普通话中的"上"一样做方位词,趋向动词,又有它独特的用法,做体貌助词和语气助词。做体貌助词时可以表示起始体、持续体、进行体和经历体等,做语气词时,表示轻松的语气。同时,文章还简要地辨别了"上"做趋向补语与做体貌助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镇坪八仙方言中的“哒”既是助词,又是语气词。作助词用于句中动词之后表动作的完成;作语气词用于陈述、疑问、感叹、祈使句末,表示肯定、确认、假设、感慨、禁止或劝阻等语气。  相似文献   

16.
平定方言属于晋语区的大包片。平定方言中“棱”的用法多样,它可以用作助词,也可以重叠为“棱棱”,还可以与“圪”前缀构成名词“圪棱”,但其主要用法是助词。“棱”作为助词,可以单用,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着”,一般加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棱”还可以和“老”连在一起组成“棱老”,和“期”连在一起组成“棱期”,表示“……的时候”,通常用于一般将来时,表示即将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重庆方言助词“起”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方言助词“起”在实际言语活动中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进行,也可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并且还可以构成重叠式或出现在连谓结构中,表示一种动作状态的持续或动作行为的方式、结果。它的语法分布比较接近普通话的动态助词“着”。而表祈使语气、动作可能和起垫音作用的“起”则是重庆方言的独特用法。  相似文献   

18.
濮阳位于北方方言区,濮阳话与普通话相比在声韵调系统上有些差异,在语法上则基本一致。“例”[liε]是方言助词,在濮阳话中读音稍有变化,但作用和普通话中的助词相比有着某些相似点,同时还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本文试就它的使用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1.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句未语气助词“呢”,表疑问或肯定语气。如:钢笔咧?在盒里边咧。/你干啥咧?做饭咧。/你咋还没走咧?有事咧。/我还坐过飞机例。/这是新咧(的),我还没用咧。/手上还流着血咧。/2.相当于普通话中语气词“的”。先示省宁语气。如,我是要走咧,但不是现在。/…  相似文献   

19.
山阴方言属晋语大包片."的[ti(e)(?)0]"在山阴方言中是个功能负担很重的虚词."的[ti(e)(?)0]"可做介词,引出地点词;"的[ti(e)(?)0]"做助词,表示"持续";"的[ti(e)(?)0]"还可做语气词."的"有两个来源,一是"着",由于弱化,语音形式与"的"趋同,一是与中古的"底"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20.
《老乞大》中的助词"来"用法归纳为三大类:概数助词、语气助词、事态助词。概数助词"来"既可表示大概数目又可表示大概时间;语气助词"来"可以出现在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中,表达多种语气;事态助词"来"可表达过去事态,也可单纯地表示事态变化,有时兼表动作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