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的问世,标志着"原型批评"理论的崛起。所谓"原型批评",也叫"神话批评"。原型,就是"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文学原型就是神话,神话是一种形式结构的模型,是浸润于人类文学文化体系的各个层面,成为研究人类文学的起点。弗莱《批评的解剖》主要是一部原型批评(神话批评)的代表作,通过将《批评的解剖》的不同批评模式运用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可以窥见古希腊罗马神话别样的风采,也是将原型批评理论运用于实际文学批评的一次有益尝试。依照上述分析方法,我们能够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找到符合弗莱原型批评理论的众多意象,也能够根据这如此众多的原型意象映衬弗莱理论的正确性与前瞻性,进一步让读者把握古希腊罗马神话除了赏析与文化的作用之外,更深层次地体现了神话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原型批评理论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研究文学与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它起源于英国,兴盛于北美。本文介绍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并试图概括其优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神话和原型     
“神话”和“原型”这两个概念对20世纪人类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文学批评的影响。但是人们在盲从的语境里,缺乏对这两个观念深入的认识,本文追根溯源还原给大家真实的神话和原型。  相似文献   

4.
神话原型批评产生在1957年,创始人是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他的著作《批评的剖析》被视为该批评的"圣经"。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石是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仪式派"人类学思想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及原型理论。弗莱在弗雷泽和荣格等人的理论基础上建构起系统的神话原型批评,他认为文学是神话的位移,文学中潜藏着神话的原型,人们只要把全部文学纳入到一个完整的系统之后就可以找寻到神话原型。神话原型批评既有突出的优长之处,同时也有异常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老人与海》中包含了海神、命运女神等神话原型形象与意象。本文从神话原型入手,寻找作品中的神话原型意象,在作者对于传统的运用与反叛中分析作品的现代主义主题特征。  相似文献   

6.
神活原型批评是20世纪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是把文学批评与人类学心理学文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宏观的研究方法。其基本精神是阐明人类的共同心理经验是如何体现在古代神话宗教仪式和原型中的,探索文学现象和古代神话仪式及原型之间的密切关系。神话原型批评派认为,文学艺术的产生是人的潜意识产生的结果。心理学大师也即原型批评创始人荣格认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着眼点,通过阐明原型、原型的理解和"文学移位"等相关问题,结合传统文化中历史悠远的灵石崇拜情结,以具体的文学文本对该理论加以阐释,力求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对灵石崇拜的多种形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寻根小说《小鲍庄》进行重读,旨在通过对洪水神话在小说中的置换变形,以及"为人类受难的英雄"和"毁灭—重建"的神话原型在文本中移位的探讨,深入分析以"仁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衰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模式,分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部作品中的神话以及《圣经》原型意象,以期使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作者的独特创作技巧和创作思想,增强小说的阅读性。  相似文献   

10.
英国小说家萨克雷创作的现实主义批判小说《名利场》中再现了诸多希腊神话的内容,作者将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的盒子”意象融入到小说创作中。文章利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小说人物利蓓加进行解读,得知利蓓加就是潘多拉这一意象原型的移入和置换,萨克雷的文学创作让后人们得以领略希腊神话的意义,并通过塑造正面形象让世人对未来抱有美好希望。  相似文献   

11.
“神话原型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模式,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原始文化,其兴起源于对人类原始思维以及心理结构的研究。在剖析原始文化时主要借用了“万物有灵”、“交感巫术”以及形成这些观念的根本——原始人的“集体无意识”。人类文化的普同性和心理的相通性让这个批评模式在中国原始文化上的运用成为可能。作为中国原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对这一理论的体现足以证明世界文化的多元一体。  相似文献   

12.
"五四"以来,神话在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学创作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周作人的知识体系与思想态度中,神话也是一种具有特殊情结的文学形式。文章通过周氏所建立的关于神话的科学认识、所培育的浓厚兴趣以及利用神话来达到启蒙目的等几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在神话这一古典形式下周作人的现代思考。  相似文献   

13.
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盛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该理论以其宏观性、系统性的宽广视野在理论界独树一帜,但也因其理论存在的明显不足而日益受到批评。从理论自身的缺失和它在实践中表现出的不足两个方面分析原型批评的局限性,使其逐渐完善,准确地指导批评实践,以期促进文学研究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神话植根于民间文化的沃土之上,很多广泛流传的神话已经成为经典,渗透到各国文学、文化领域。“重述神话”这样一个主题,呼应了当下“神话复兴”和“重构经典”的潮流。现以“重述神话”已出版的几部作品为例,从文本指向和意义指向的角度分析“重述神话”现象的狂欢化表现。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学与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神话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义拟从古代与现代来分析探讨神话与文学的关系,神话与西方文学有深厚的渊源,在古代两者相辅相成,而20世纪文学出现了神话复兴。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狂暴女性是美狄亚,《萨勒姆的女巫》在人物层面和结构单位上都运用了美狄亚原型。阿碧格像美狄亚一样都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但美狄亚的复仇被视为对男权社会的反抗,而阿碧格的复仇却被视为丧心病狂。这是因为作家对美狄亚原型进行了置换,降低了阿碧格的同情指数,提升了普洛克托的道德水准。米勒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高大的男性英雄形象,但却暴露了自己潜意识中的男性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曼的小说《威尼斯之死》因其扑朔迷离的神话色彩成为一部光芒璀璨的经世之作。许多批评家都从神话原型对艺术家的悲剧进行分析。但是大部分评论文章都简单地把艺术家悲剧的原因归咎于情感与理智的失衡,没有对艺术家悲剧的源头进行分析和论证。文章运用神话原型批评对小说中的神话元素加以分析,论证了艺术家的悲剧是他们追求唯美主义的必然结果,这一悲剧是注定的。  相似文献   

18.
廪君神话内容丰富,但许多内容似被研究者误解。这是一则英雄神话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始祖神话。廪君与其余四姓的比赛,是巫师斗法,旨在证明谁能蒙神护佑,以宗教首领而兼政治首领。廪君射杀盐水女神,不是父权制战胜母权制的象征,而是男巫师在斗法中打败了女巫师。廪君神话没有证明巴人因廪君死后魂魄化为白虎而崇拜白虎。廪君神话的象征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神话是一种原始文化积淀,是各个民族在发轫时期的精神遗存,神话的产生、发展,演变都具有各个民族鲜明的个性特征,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是两种不同文明培育出来的,体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