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科书作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范本与主要素材,其内容的衔接影响着数学教与学的方式、途径、效果等多个层面。特别是对类似于"式与方程"这样的知识,既是小学数学由算术过渡到代数的第一个显性知识模块,又是数学在知识内容、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上的一次飞跃,作为一个关键节点的知识模块,  相似文献   

2.
教材衔接是初中与小学数学衔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在教材的衔接上,初中数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去做呢? 一、理清衔接内容与知识衔接点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初步知识在小学里不同程度地出现过。这些在小学里出现过的初步知识就是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内容。它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初中与小学出现  相似文献   

3.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非常复杂,其中一个重要的乃至关键性的原因出在小学身上,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小学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诱导者。破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必须将小学教育作为一个突破的关口,通过"化小学"来解决小学化问题。首先是在制度上,变幼小衔接为"小幼衔接"。现在的幼小衔接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单一知识的衔接,能力上主要表现为单纯的知识记忆与智力竞赛的衔接,关系上主要  相似文献   

4.
王国勇 《教师》2019,(13):58-59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和认知数学世界的起点,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生活意义重大。模块式教学,主要指以单元或模块的主题知识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教学。由于教学知识丰富且彼此衔接,模块化教学更具有灵活性和有效性,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结合教学工作经验,浅谈小学数学的模块化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数学内容的衔接是构建整个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贯通核心素养表现的重要方式,是贯彻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由于中小学数学的学段目标不同、要求不同、衔接不清晰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在数学学习中出现对知识不能自然过渡、对知识困惑不理解、对数学学习不适应等现象,因此,探索中小学数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搭建中小学数学之间的“桥”,把有关联的知识进行衔接,将中小学的核心素养贯通起来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科学地处理好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衔接与过渡,是一个重要课题.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用方程这个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否,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提高.我就以如何搞好中小学方程教学的衔接,谈谈一些看法,以待拋砖引玉.一、内容的衔接1.概念的沟通.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初步涉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又实行了扩展,源于小学而高于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小学的数学实验教材做了很大的调整,与以前的教材变化很大,在内容上,特别是几何内容,教材涉及的知识面更广、更深,与中学教材有了更好的衔接.小学教师怎样把握几何知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哪些训练应为将来中学的学习埋下伏笔?中学教师遇到学生小学学过的内容,怎样有效地衔接?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会一直贯穿整个数学的教学过程.对于思维能力的训练,小学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而中学数学,则要在训练学生合情推理的同时,逐步使其熟练掌握演绎推理.小学数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师所关注的。小学到初中不光是教材的改变,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也在变,孩子性格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作为数学教师,深入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有效解决由于衔接不善造成的低效课堂,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师所关注的.小学到初中不光是教材的改变,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也在变,孩子性格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作为数学教师,深入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有效解决由于衔接不善造成的低效课堂,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较为特殊的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以算术知识的学习为主,数量关系也基本用数字符号表示,到小学高年级出现方程,开始尝试用字母符号表示数量关系,这与算术有着本质区别,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转化的一个开端.本文试论在中小学衔接阶段,如何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一、多角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蕴含的数学知识、数学观念1.从"一元一次方程"所处的知识领域来  相似文献   

11.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阶段,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不仅是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而且是实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需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下,研究和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其宗旨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用“教小学想中学”这种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意识,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迁移规律,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做一些有利于知识衔接上的铺垫和渗透,使各学段间能顺利有效地衔接与延伸。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知识衔接是幼小衔接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是影响幼小衔接摆脱二元对立的治理方式,进入双向协同治理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选取“识字”这一大众关心的内容,对学前教育阶段“前识字”和小学教育起始阶段“识字”目标和内容、方法和途径进行比较发现:幼儿园与小学的知识在学理上具备衔接基础,但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仍存在错位和断裂,教育方法和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双向靠拢。以知识衔接为基础推进幼小衔接的双向协同具备基础条件,但仍然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协同推进:统筹两个阶段的“教学大纲”,将学理衔接转变为制度衔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互鉴,弥补幼、小之间的断裂带;重视多学科教学目标和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横向衔接。  相似文献   

13.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学习内容虽有一定联系,但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却有着明显的差别。如何处理好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和过渡,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难关,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无论是从教师、学生的角度,还是从教材内容的角度,中小学教育教学存在着客观差异。这种差异使得一部分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不能很快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因此,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无缝对接,是需要中小学数学教师攻克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难题。下面本人就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问题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研究教学内容的衔接,是做好衔接工作的基础1.数与代数领域的衔接。"数与代数"是中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在小学,主要学算术数,到初中,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无理数、  相似文献   

15.
易敏 《教育艺术》2011,(8):32-33
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为一种特殊目的而作出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数学结构。数学建模思想就是把现实世界中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求得解决的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处理好小学数学教学和中学的衔接,就内容标准和过程性目标来说,相互交叉的焦点是数学思想和方法。我们试图通过数学建模,让数学思想方法在与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共同生成,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无缝"衔接和  相似文献   

16.
张招娣 《考试周刊》2013,(76):76-77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入门学科,引导七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教法,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肩负的重要责任.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解决教学方法衔接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和思维习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万琦 《少年世界》2015,(1):43-44
部分幼儿园将幼小衔接只看成是与小学知识学习的衔接,提前教小学的拼音,学小学的数学、计算等知识,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做好幼儿学习上的衔接。但事实上每年九、十月份,到医院看心理疾病的刚入学儿童不在少数,表面上是感冒、咳嗽、肚子痛等症状,其实是心理不适而导致的。故做好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关注幼儿的心理成长,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行为与思维方式,为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玉美 《成才之路》2009,(16):100-100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作为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中一个很主要内容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及社会的重视。其在扩展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发展数学才能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下面是我对奥林匹克辅导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9.
关注中小衔接,可以使小学数学的教学具有更长远、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也可以让初中的数学教学不用另起炉灶,而是基于小学的知识与经验寻找到教学的侧重点,在中小衔接中实现学生学习数学的顺利过渡。本文以我校开展的以中小衔接为主题的数学教研活动——"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教学为例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林凌燕 《家长》2022,(19):70-72
<正>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还要进行一定的知识衔接教学,为学生后续进入深入学习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尤为重要,恰当的数学作业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进行课堂知识的巩固、课后内容的预习。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时要进行具体策略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