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美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教育问题。在我们的一次学情调研中,84%的学生给出了“数学不美”的回答。然而,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却以其亲身体验表明“数学的美妙不可言”。古希腊的普洛克鲁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意大利的伽利略说:“美是自然,数学作为书写宇宙的文字,反映着自然,数学中当然存在着美。”我国的华罗庚说:“数学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显然,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如果无法让学生看到和体会到数学的美、欣赏和表现数学的美,那数学在学生心目中就将是相貌平常、内涵浅薄的,甚至是丑陋、令人厌烦的。那么,如何展现数学美,让学生亲近数学美,进而成为数学美的创造者呢?笔者带领一个数学教研团队对此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传统教学中教师"唱戏"、学生"听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反思过去的数学教学,学生问得少,教师问得多;学生悟得少,教师牵得多,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主体意识,被动应付。使课堂教学失去生机,出现“启而不发”“引而不达”的尴尬局面。数学教学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就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到教学...  相似文献   

3.
数学的内容、方法和表现形式中蕴藏着无限的、神奇的美学因素,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教学中渗透数学美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感知、理解数学美,在愉快的数学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陶冶性情,充实丰富精神世界,培养高尚情操,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造性潜能.  相似文献   

4.
毛仕理:数学的内在美,是第一层次的数学美.它既不同于美术中的线条和造型的直观美,也不同于音乐中的音响和节奏的直感美.数学的内涵美瑰丽多姿,有简洁、对称、比例等种种表现.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斯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只要我们细心挖掘,就不难发现数学的内涵美.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数学的内涵美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王丽 《小学生》2010,(10):32-33
“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语文课就是一个美的世界!,用审美的心灵来感受,语文课就是一个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无尽的宝藏!”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学生而前展现的美璀璨夺目:崇高理想境界的美、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育心理学认为;数学活动中的美学动机是不可忽视的。当有人问著名数学家爱尔多斯为何那样迷恋数学时,他回答道:这就好像问巴赫作曲有什么快乐。也许你突然发现了隐藏的秘密,发现了美。我们可以且应当这么说:不感到数学是美的,也就不太可能对数学有什么感情。特别是小学的数学教学是对学生认识数学美的启蒙阶段,所以我们要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就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认识和感悟。下面就来浅谈几点小学数学中的美。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学科,它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确定性的特征,数学又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知数学美,欣赏数学美,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更进一步而言,对实施素质教育也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芦燕 《教师》2008,(14):115-115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本文从妙用导语感受愉悦美、把握涌读体会节奏美、放飞想象品味意境美、教学机智回味幽默美4个方面探讨如何让学生倘徉在“美“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美的。一个简洁的公式、一个优美的图形、一个奇异的解法……常常都能激起我们美的涟漪。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也拥有至高的美。但数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数学历史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数学知识的发生、生成、传播而在特定的数学共同体内积蓄下的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和启迪价值的数学思考方法、数学思想观念及数学精神品格等。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接受,也开始引起更多人的关注。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文化性,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数学文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中职数学课是教育部制定的中职学校各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中职学生学习的一门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中职数学课也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必需的知识基础,能培养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和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和意志.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得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有味、有惑、有情.学习数学中简单图形的美,使学生感到学习有味.通过发现数学中的和谐美,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趣.发现数学中的残缺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也有惑,.通过科学家的奋斗精神,让学生体会数学也有情,激发学生想学习下去的欲望.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使学生越学越聪明的根本出路。那么,当学生处在某一个节点上.完全靠他们自身的力量和现有的水平无法跨越、上升时.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给学生一个数学思维发展的“台阶”,让学生徜徉在数学思维的殿堂呢?下面.我结合“找规律”一课的思考与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调查显示,学生一般都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较多的学生对数学难以形成愉快的心理体验。在中学所学的科目中,数学常常是学生“最不喜欢的学科”。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在新课程的教学探索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做一个善于走进学生心灵的乐观型教师,让学生与你相处愉悦;营造轻松、生活化的环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至纯至关;开展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  相似文献   

15.
“体验”是指活动主体在活动过程中对活动本身或相关内容所产生的共鸣现象。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体验,是指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中产生真切感受的基础上,获得相关的经验,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体验数学,感悟新知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几个教学片段为例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指山: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组织再创造,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7.
茅海英 《家教世界》2014,(22):45-46
正陈鹤琴曾经说过: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将旋律、节奏、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于优美的音乐声中,拔动幼儿心灵的琴弦,使他们产生丰富的体验,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如何把握音乐教材及音乐教育的特点,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来发展幼儿,便成了我们幼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一、感音乐之美——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引导幼儿触摸音乐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让教师逐渐的认识到学生潜能的激发是满足学生最终发展的最终条件,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必要手段。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反思中寻找突破口给予学生更多的更宽松的思考窄间和常遭窄间,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反心。一、激发学生的反思热情反思过程是以高涨的情绪为基础的学习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营造充满民主色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平等、宽松、自然的情绪体验状态下学习,让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反思。  相似文献   

19.
陈青 《新课程研究》2009,(9):157-157,16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何为语感?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语感水平是语文素养之一。我们之所以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以及从语句或一段的开头即能预测出整个语句或语段的趋向,可以在一瞬间辨认出词义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正是凭语感。  相似文献   

20.
很多老师说,学生不爱学习数学,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可是,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到数学的美,怎么会觉得数学苦燥无味呢?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美,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