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歆 《教学与管理》2012,(24):35-36
一、人性假设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人性假设理论作为西方管理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主要是基于对被管理者的需要和行为动机判定的有关人性的基本观点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判定往往隐藏于大多数的管理行为之中。西方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从"经济人"到"社会人"再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进化与发展使中西方早期人性学说均呈现出向善的特性。但随着不同生产方式和地域文化的影响,中西方人性学说分别被置于"情"和"理"的统率下,出现了德治与法治的分歧。在随后出现的性恶论思想中,中西方在践行各自的人性理论过程里更加凸显了法制道路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课程研究领域,理论繁杂、概念多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理解这些复杂的课程问题是当前课程基本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借用谱系学这一认识论新成果,对西方课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课程理论和观点进行话语分析,提出了三种基本的课程理论谱系:"职能课程"谱系、"理性课程"谱系和"经验课程"谱系。它们是课程理论发展的母体,孕育了众多的课程理论流派。课程谱系的研究有助于厘清课程发展的源与流,有助于形成理解课程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对"教育管理人性理论问题"的探索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文章从横向比较的角度,对中、西方的教育管理人性理论进行了梳理与比较,揭示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5.
"崇高"一词的概念在西方文论史、美学史上经历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由朗吉弩斯的修辞学范畴与审美范畴的相统一向博克的独立的审美范畴发展;由博克的从人类基本生理需求角度来分析作为快感的"崇高"向康德的从哲学层面来分析作为道德意志的"崇高";席勒继承了康德的理论,把"崇高"发展成一种人性的自由实现与超越。  相似文献   

6.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强调以人的发展和人性关怀作为课程与教学的导向和归宿。在此理论指导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等教学诸要素呈现出新的特点。它所积极倡导的教会学习、"有意义"教学、个别化教学、情意教学、"对话"教学和过程教学,为当前我国正处于关键性阶段的课程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启发及借鉴。  相似文献   

7.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强调以人的发展和人性关怀作为课程与教学的导向和归宿.在此理论指导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等教学诸要素呈现出新的特点.它所积极倡导的教会学习、"有意义"教学、个别化教学、情意教学、"对话"教学和过程教学,为当前我国正处于关键性阶段的课程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启发及借鉴.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是关于“人”的科学,自然与关于人的本质的“人性观”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而“人性观”之所以能呈现出理性主义、自然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等形态的演变,并统制着西方心理学发展的理论形态.根源在于“人性观”具有西方心理学理论形态滋生与演绎的哲学前提。因此,追问和探寻西方心理学更替的根基所在以及发展脉络势必为拓展西方心理学理论研究视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理性主义课程观和经验主义课程观是中西方教育史上存在的两种典型的课程观,二者都把知识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放在了两个极端的位置上。"完整性"课程观则将二者由"过"与"不及"拉向"中",强调师生的共同在场与融合及对文本的学习,让教育实现生活世界和人性的复归。在实施时,教师应增加课程的开放性、重视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以及深层和全面挖掘课程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基础中人性假设的缺失 (一)基础教师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前提 此次课程改革,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明确体现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引入了心理学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充分地考虑了学生发展规律和社会的需要;在课程结构的设置和课程实施方面,强调管理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想,表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态度.所有的这些理论基础都建立在一个隐含前提之上:教师是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群体,他们具备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改革愿望,愿意尝试新事物,而且会为了学生的进步而不计成本地去探索未知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人性是教育理论建构的根本起点。课程改革问题研究以人性为逻辑起点,通过"人性的冲突"视角进入现代性视域,探析出导致现代课程改革逻辑吊诡的原因。理性主义和主体认识论的合法化存在造成了启蒙理性的基本原理遭到批判与质疑,进而引发了现代性合法化的危机。基于对逻辑吊诡的原因阐释,我们需重新审视课程改革实践问题,反思课程改革中知识与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振地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5):51-53,50
西方伦理学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以对人性的理解为始基的。人性的内在张力构成了西方伦理学发展过程中道德基础之争的根本原因。以西方伦理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内在逻辑为基础,具体地分析人性的构成因素、人性构成因素各部分作为道德基础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张力关系,或将解开西方伦理学视域下道德基础之争的谜团。  相似文献   

13.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精英对于人性理论概括,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并在很长时期内成为意识形态主导理论。在古希腊文明中,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文化精英于人性理论概括至今仍被西方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奉为圭臬。儒家与西方早期文化经典对于人性思索与概括在根本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是我们今天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应及相关领域研究的理论继承、经典传承的本源。  相似文献   

14.
人性假设是教育管理思想发展的基本理论之源。教育管理中的人性假设具有以预成性人性观为逻辑基础,以生成性人性观为演绎前提,以人性自由为终极目的的基本特征。教育管理思想的演进与人们对人性认识的深化相伴而生,在西方教育管理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等人性假设。经由哲学反思可以发现,它们都存在强调片面人性,忽视整体人性;重视预成人性,轻视人性生成;偏重人性"管理",忽略人性"教育"等认识弊端。实现教育管理思想的当代变迁,应首先完成教育管理人性观念从还原论到整体论,从预成论到生成论,从本体论到实践论的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15.
西方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课具有抽象性、系统性的特点,本文探讨了如何改变"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窘境,在课程教学中与高职教育特点相结合,与学生学情相结合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6.
继续教育与创业教育(以下简称继创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一、继创教育课程优化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体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发展工具,它应当把发展完美人性作为天职,千方百计地唤起人性、培养人性、传播人性,促进人性的成长。当然,我们所讲的人性,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以及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发展要求的人性。教育要履行这一天职,就应具有人性的特征,就必须以“人”为本。继创教育将一定社会对于人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各种各样的课程中。人则在学习各种各样的课程中,积累知识,掌握本领,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课程研究始终在西方的"理论霸权"下,在批判与继承、借鉴与创新、多元与统一的矛盾中艰难前行。寻找中国课程理论本土生成的突破口以及源自中国课程实践、指向中国课程实践的课程研究方法论,则是消除症结的关键所在。在"文化霸权"的背景下,走向"文化自觉"是课程研究者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8.
在管理学的发展长河中,关于人性的讨论从未停歇。其中有代表性的人性假设理论包括"工具人"假设理论、"经济人"假设理论、"社会人"假设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理论和"复杂人"假设理论等。本文就此五种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管理学应用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9.
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与课程文化建设处于与西方"相离"的状态,但改革开放后却步八与西方近乎"重合"的危险境地.这种远离课程文化"公共区域"及主动放弃课程文化"自我区域"的倾向导致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上的过度推论与课程文化建设实践中的种种不适应.新课程的实施应是一个拓展课程文化"公共区域"及捍卫"自我区域"的过程、对西方课程文化的学习应注重在传统课程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整合.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紧凑城市理论基于对城市蔓延的现实批判和对"集中主义"与"分散主义"思潮的理论扬弃而产生。作为一种城市规划思潮,该理论彰显了伦理价值,蕴含着伦理正义。它主张通过高密度规划节约自然资源,追求生态正义;通过"做小规划"控制城市蔓延,追求社会正义;通过增强多样性激发城市活力,追求人性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