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改下,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有失"职业道德规范"、违背"教学发展规律"、违背"学生发展规律"。针对此,提出以下改善策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发展观;形成自我控制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将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生命相结合,通过生命来唤醒生命、通过智慧来启迪智慧、通过行为来影响行为。  相似文献   

2.
依据对辽宁省"十一五"期间高中骨干教师的抽样调查资料,从制度变革、工作量、个人能力自我评价等方面考察高中骨干教师与新课改的适应性状况,结果表明:除了对模块教学、工作量不适应外,绝大部分骨干教师不会怀疑自己的业务水平,自我评价基本适应新课程改革。针对发现的问题,应采取建立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参与的学习型组织,建立学校层面的教师终身学习干预制度,采取诊断-合作式的教育硕士实践课程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是"第一资源"这一观念已成为社会的共识。笔者认为,新课改条件下的教师应超越传统的角色定位,冲破束缚,从不同层面改变自我,使教师角色转变为复合型的时代产物,以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晓忠 《辽宁教育》2012,(16):44-45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可持续发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新课改又给教师赋予了新的责任,面对这种"需要教师更新自我"与"允许学生做什么"的新教育,学校领导就要发挥无障碍的沟通作用,通过"大培训观、大教研观、大学习观"来提升教师的素质,进而引领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信念情况,采用判断抽样的方式,通过对江西、陕西、河南、广东和浙江等省份的162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信念的行为层面状况良好,但态度层面良莠不齐,价值层面不够理想,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的认可度和尊重""工作的魅力和自我成就"以及"外界的帮助和支持"的状况不佳。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学科组文化、组织学习共同体、教师教学反思、完善信息技术评价制度、改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方式和优化培训等措施来提升信息教师的专业信念。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改实施十几年来,实际成效怎样呢?据2011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调查的中小学教师中,认同"合作、自主、探究"新课改理念的占74%,但对新课改的实际成效表示满意的仅占21.3%。说明虽然多数教师向往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但由于缺乏具体操作层面的策略指导,部分教师教学行为不协调甚至无所适从,因而感到苦恼。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发展。教师在责任意识、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自我发展是决定新课改成败的关键。下面结合近几年笔者的新课改实践就高中历史教师的自我发展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最直接的实践者是教师,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阻抗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与效果。就课程改革中教师的阻抗现象而言,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导致教师课改阻抗的原因,包括教师层面、学校层面、社会文化层面和课程自身设计层面等多方面。要消解教师课改阻抗,教师首先要实现自身对课程改革的情、知、行转变,同时,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社会要加大支持力度,不同主体还要共同建构有益于"新课改"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的背景,现实的新要求,表明要重新思考教师的自我定位,我们应从学生管理、教学层面、职业发展三个角度试着阐释教师的自我定位。学生管理是基础,只有管理好学生,教师才能展开教学,才能谈自己的专业发展。教学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投入时间最多的。而专业发展则是一个教师实现自我成长和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发展是一种融入教师生命的实践,离不开时间的绵延与经历的承载.在技术至上、效率至上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往往被"科学时间"所裹挟,这使教师生活沦为"无我化""制度化""平庸化"的存在,从而造成教师深层自我与表层自我的分离,导致意义感与自由的阙如.通过对科学时间局限的反思,发现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时间观给予教师发展以新的启示.基于对柏格森"真正时间"的理解,教师时间的重建与自我生命的发展需要从主体层面使教师拥有"反思的时间",唤醒自我觉知;从制度层面使教师获得"连续的时间",突破制度阻隔;从意义层面使教师享有"自由的时间",获得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1.
立足“本土化”的校本研修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研修是新课改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现在不少学校的校本研修已经走进了"高原期,"看上去轰轰烈烈,但教师却很少有主动的、自觉的研究行为。如何冲出这个怪圈,邱隘实验小学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与教师现状,创设了"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研修总模式,立足"教师反思、同伴互动、专家引领"三个层面运作,用活"课题研究、课例研究、网络沙龙、阵地建设、校际交流"五种载体,注重研究过程中基本操作模式的提炼,以制度、教师可以看见的自我发展促使研修深入。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理论基础的讨论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相关概念的分析,"新课改的理论基础"这一命题存在内在的缺陷因而缺少正当性和合理性。基于"基础"的本质内涵来考察,理论无法充当新课程改革作为社会实践变革的基础。新课改需要理论,不同性质和层级的理论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实现对于新课改的价值与使命。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发布一个文件,召集墓层学员,举行集中培训"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改的内在需求了.教师培训应该人本化,应该给参训教师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激励老师参与新课改,实现自我"蜕变".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边疆民族贫困农村地区的教师由于受历史、地理、经济和自身素质、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教育观念、教育素质、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等各个层面尚未达到新课改对教师角色提出的要求。本文针对边疆民族贫困农村地区教师角色面临的挑战和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建议通过更新教师观念、发挥政府职能、培训及采用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尽快适应新课改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参与课改的内驱力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一轮课程改革仅仅依靠行政指令和专家学者的鼓动来推进是不够的,百万中小学教师是新课改的实践者和主力军,只有激发他们参与的内驱力,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热情,改革才有望成功。当前教师由于认识上的偏离、习惯的惰性、能力与信心的不足、职业倦怠、外在诱因不明、相关条件欠缺等原因,参与新课改的内驱力普遍不足。要通过激活教师使命感、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外部诱因并营造适宜课改的学校环境等策略来激发他们参与课改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6.
夏兆平 《家教世界》2012,(24):87-88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以来,新教材随即走入中小学课堂,但在实施中却遇到了诸多阻力和困境,影响了新课改、新教材预期的实施效果。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层面,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其次,学校层面,要为新教材的实施创造必要的时空环境和制度条件。再次,教育主管部门要为新教材的实施提供支持和保证。只有教师、学校和教育主观部门"三管齐下"才能保证新课改和新教材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是新课程改革教师评价的发展趋势。当前,教师教学自我评价的最大弊端在于自我评价体系的欠缺和自我评价培训的缺失。基于学生"学"的视角,可以从学生学习过程、课堂文化、学生学习效果三个层面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建立良好的教师自我评价培训机制,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诊断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学校创设良好的教学自我评价环境,增强教师自我评价意识;建立教师自我评价制度,充分利用教师自我评价结果;确定合理的、可操作的自我评价框架,提高教师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提升教师自我评价时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让许多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感到很棘手,迎难而上、破旧立新、转变教学观念,是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的捷径。新教材注重突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力求引导他们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新课改对教师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需要教师在发扬传统师德的基础上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全方位重塑自我。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课改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主要有三个方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语文一学期只教一本薄薄的教材,"罢黜百书,独尊教材"现象已经引起许多教师自我反思。新课改以来,凭借各个层面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课外阅读不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由此,课外阅读课内指导作为新兴门类课型纳入语文教学体系,给了教师更多拓  相似文献   

20.
孔亮 《教师》2019,(4):126-12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改对传统高中教育模式形成巨大冲击,当然也对小学教育有着深刻影响。一系列的改革,最终还是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教师是将新课改由理念付诸实践的关键因素,新课改需要新时代的教师。新课改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它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而且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所处的地位,并在新课改中不断自我更新。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有更深层次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简单的讲授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参与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