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历代对贾岛诗风的评论,大多强调奇僻苦涩的一面,背离了作家作品的客观实际。从整体与本质上看,贾岛诗风幽清平淡,偏爱枯寒荒僻之景。这种诗风,既是贾岛独特身世经历所形成的性格心态的必然产物,也是他倾心追求诗歌具有禅意美感的结果。贾岛诗风的独特魅力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坤 《高中生之友》2011,(20):13-15
我们作文时常写到景物,常常要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我们作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景物描写既可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可以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可是不少同学在面对眼前的美景时却不知从何下笔,只是干巴巴地写出几句"美极了""真是太美了"这样不痛不痒的话来,既不能真切地描绘出眼前之景,也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我们作文时常写到景物,常常要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我们作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景物描写既可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可以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可是不少同学在面对眼前的美景时却不知从何下笔,只是干巴巴地写出几句“美极了““真是太美了”这样不痛不痒的话来,既不能真切地描绘出眼前之景,也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江瑛 《华章》2007,(4):124-124
贾岛给人的寻常影像是落拓孤独的,他的诗是阴暗而消沉的.但这不是贾岛的全部,在其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诗人浓浓的出世情结,这种情结恰如休眠火山一般,偶尔会发出瞬间的灿烂与光芒.  相似文献   

5.
“虚实相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也是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诗词中的“虚”,指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在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像和空灵境界,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实”,是指诗人描写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与实往往是相对的,虚实相生可以使作品结构更为紧凑,形象更加鲜明。主要表现为:一、追忆已经消逝或虚幻的人事物景诗人常借助这些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即以虚象  相似文献   

6.
张坤 《高中生之友》2011,(10):13-15
我们作文时常写到景物,常常要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我们作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景物描写既可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可以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可是不少同学在面对眼前的美景时却不知从何下笔,只是干巴巴地写出几句“美极了““真是太美了”这样不痛不痒的话来,既不能真切地描绘出眼前之景,也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我们写作文时常写到景物,常常要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我们作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景物描写既可让读者读了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可以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可是不少同学在面对眼前的美景时却不知从何下笔,只是干巴巴地写出几句“美极了”“真是太美了”这不痛不痒的话来,既不能真切地描绘出眼前之景,也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应如何来写好景物呢?  相似文献   

8.
我们写作文时常常要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作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景物描写既可让读者读了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可以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可是不少同学在面对眼前的美景时却不知从何下笔,只是干巴巴地写出几句"美极了""真是太美了"这样不痛不痒的话来,这既不能真切地描绘出眼前之景,也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应如何来写好景物呢?  相似文献   

9.
以豪侠为主人公的作品是唐传奇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中期以前到晚唐以来所塑造的诸多豪侠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闾巷之侠、神异之侠、时代之侠.从这砦形象中,我们可以体察到唐代文人不能割舍的侠客情结:他们把豪侠形象视为平庸人生、卑琐人格和残酷现实的反面,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豪迈的人生境界怀有的无限向往.  相似文献   

10.
《拾穗》是作家王往总标题为"平原诗意"系列小说之一,另外还有《放水》、《等鱼》、《乘凉》、《采桑》等篇目。单从这些鲜活生动的标题来看,就会有一股清新疏朗的乡野之风扑面而来。是啊,久违了土地的我们,类似于拾穗、采桑这样的情节只能留在记忆中了,许多年后孩  相似文献   

11.
林则徐在流戍的过程中,因为环境的变化,广泛地接触了社会,所以写出大量异于以前的诗篇。这些诗大致可以分为赠别唱和诗、写景抒情诗、竹枝词。这些诗有着多姿的风格,突出的艺术成就,炽热的爱国情感。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这些流戍诗既是他诗集中的杰作,也奠定他在清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曹丕的赋,研究者甚少。这是因为多残编断简,志晦意隐,难以推断写作用意的缘故。笔者就此作了探讨,认为曹丕赋多残编断简的原因是屡经乱离、钩沉索隐、赋体嬗变。其赋内容有京殿苑囿、述行叙志、伤离恨别、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其写作用意在于炫耀帝国声威,抒发人间真情,叙写人生悲哀。  相似文献   

13.
北宋李师中寓桂四年,政绩卓著,留下了一些文学作品。其寓桂文学以诗歌为主,词与文较少。诗歌既有清新自然、颇具理趣的山水诗,也有深沉练达、含蓄蕴藉的咏怀诗。李师中的寓桂诗平淡自然又厚重成熟;词情浓而通脱;亭台楼阁之文情景理思兼具。  相似文献   

14.
徐迟诗歌创作总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迟本质上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其一生创作诗歌约295首.以1939年为界,早期所写多为情怀之作,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作品重意象,诗味足;后期则多为颂歌,政治色彩较浓,艺术性不高.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一生著述的文字近千万,目前可见的诗歌和对联有281篇,近400首(幅)。这些诗联主要创作在蔡元培的旧学时代和任北大校长以后,在类型上题赠诗联最多,在体裁上七言诗最多。其内容集中于教育理想、文化追求、品格与性情、爱国与教育等方面。蔡元培诗联再现了其一生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其生命深处的"情"与"志",寄托着他终生的教育理想和文化情怀,彰显出其生命的博大精深,为当代大学校长和知识分子的成长提供了一种人格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郭沫若早期诗歌与日本佛教意识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日本佛教的涅榘意识、怜悯众生、以和为贵、内心自悟等意念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影响很大.郭沫若诗歌中的日本佛教意识与他留学日本并以日本文化为诗歌创作的观照相关,也与他自幼喜爱唐诗相关.  相似文献   

17.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颇具影响力的诗人,以“武功体”闻名。目前学者多注意其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及闲适尖作品的成就,对姚其他类型的作品则缺乏深入的探讨。姚合的反映幕府戎旅生活的作品,在姚合的诗歌中独具特色,此类作品多为胸襟抱负的直接抒写,感情浓郁而强烈,反映出姚合的爱国之情、忧国之思与济世之怀。研究姚合这类作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姚合诗歌风格发展演变的轨迹以及全面地把握姚诗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8.
徐子苓为清朝重要的文学家,诗文兼工,尤雄于诗笔,著有《敦艮吉斋诗存》,其诗学杜,诗风鸷悍,内容则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揭示了晚清社会百姓生活的艰辛与悲凉以及自身生活的困苦与挣扎,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不乐仕途却爱交游的率性、真诚的一面。《敦艮吉斋诗存》为徐子苓自定稿,影响深远,后世对其评价极高,因而也奠定了徐子苓在诗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宋傲雪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4):39-40,43
辛弃疾作品奋发激越,慷慨悲壮,以"豪放"称长。其人才情富艳,其作清丽委婉,是两宋词人及作品所难以比拟的。辛弃疾的咏花之作俊逸清婉,表现出其词典型的婉约风格。从情致、色彩、神韵、节操等方面分析了辛弃疾咏花之作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顾随先生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词人、教授和学者,他主要任教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天津师范学院等,其代表作是《无病词》、《苦水诗存》等诗词集、《稼轩词说》、《东坡词说》等词学论著和《揣龠录》等禅学著作,培养了如周汝昌、叶嘉莹等一大批著名的文化名人。但是,对顾随先生的研究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到2005年,共发表有关文章80余篇,涉及顾随生平著述、思想、人格、文风研究及作品的分析评论。随着顾随作品被广泛接受,随着现当代旧体诗词日益进入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视野,顾随研究一定会进入一个高峰期,顾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也将被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