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诗展示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筠宋·辛弃疾  相似文献   

2.
辛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山深闻鹧鸪”句,异解颇多。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释此句曰:“‘闻鹧鸪’之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近人邓广铭先生反驳说:“所谓‘山深闻鹧鸪’者,盖深虑自身恢复之志未必即得遂行,非谓恢复之事决行不得也”(转引自刘逸生的《宋词小札》) 刘逸生先生则认为:邓先生的解释“自然比罗大经的解释合理,但个人以为这些鹧鸪之声应该是指投降派的叫嚷,因为这更近于作者写此词时的心情。(引自《宋词小札》291页)  相似文献   

3.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末句“山深闻鹧鸪”,这句话的解释一向根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闻鹧鸪’之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注解略作变化:“暗示国事艰难“,也没有什么大的出入。现在就在这好象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了问题,词中鹧鸪的形象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对辛弃疾进行规劝说,“国事艰难,恢复之事行不得”;还是借此寄托,用鹧鸪比喻自己,如邓广铭先生在《稼轩词编年笺注》中所说:“盖深虑自身恢复之志未必即得遂行,非谓恢复之事决行不得也“(笺注本卷一,36页),  相似文献   

5.
张传刚 《文教资料》2009,(11):12-14
宋诗中的“鹧鸪”所指有两个方面:一为动物学上的鹧鸪,诗作主要是取鹧鸪的形(斑)、声(啼)、态(飞)入诗,构成了鹧鸪斑、鹧鸪啼、鹧鸪飞三个意象,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意蕴。二是乐曲的代称,为抒发相思别恨或歌唱男女爱情的流行乐曲。  相似文献   

6.
学海泛舟     
《老年教育》2010,(5):50-51
瑞鹧鸪·玉虎迎春 牛耕沃野千畴绿,虎跃青山百卉红。四海五湖传捷报,南疆北国展新容。禽肥畜壮家家富,鸟语花香户户丰。改革创新铺锦绣,安康幸福乐融融。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中选入了李白的诗《越中览古》,诗人借“鹧鸪”这个意象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诗中的鹧鸪和杜鹃、鸳鸯、鸿雁等一样,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禽鸟意象。鹧鸪是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飞禽,形似母鸡,头如鹌鹑,背腹部有黑白两色相杂,脚黄色。其鸣为“钩辀格磔”,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成为迁客骚人所歌咏的对象。鹧鸪大量出现在古诗词中,如唐代的李涉、李珣、郑谷,宋代的苏轼、辛弃疾,元代的萨都剌等,都借鹧鸪抒写了丰富深沉的情感内容,使鹧鸪具有了某种固定的意象功能。鹧鸪作为一种意象,在送别诗中经常见到,借以渲染和烘托离愁别绪。…  相似文献   

8.
鹧鸪是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珍禽,形似鸡,头如鹌鹑,背腹部有黑白两色相杂,脚黄色。其叫声咕咕,人们形容说是“行不得也哥哥。”鹧鸪大量出现在古诗词中,如唐代的李涉、李珣、郑谷,宋代的苏轼、辛弃疾,元代的萨都刺等,都借鹧鸪抒写了丰富深沉的情感内容,使鹧鸪具有了某种固定的意象功能。  相似文献   

9.
鹧鸪和斗鸡     
从前有个养斗鸡的人,园中有两只斗鸡,一天,这人在集市上买了只听话的鹧鸪,可拿回家后斗鸡很不欢迎这位客人,鹧鸪很伤心。几天后,鹧鸪发现,两只斗鸡互相打得头破血流,鹧鸪自言自语道:“他们连自己人都互相残杀,我怎么还能奢望他们接纳我呢?”寓意:连自家的人都不能相容的人,得不  相似文献   

10.
野猫的裁决     
邓笛 《课外阅读》2012,(23):63-64
从前,有一只鹧鸪,在一处山林的草丛里安了一个窝,它的窝不但能遮风挡雨,而且还舒适透气,是一个很不错的栖居之地。有一天,鹧鸪离开它的窝,去一个很远的地方觅食。这一去就是好些日子。其间,一只兔子来到这里,发现了鹧鸪的窝,  相似文献   

11.
海南鹧鸪茶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鹧鸪茶系大戟科野桐属植物,具有消炎、利胆、镇痛等多种药用功效和保健作用.它既是海南民间的一种重要药用植物,同时又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代茶饮料植物.文章从民族植物学的视角讨论了鹧鸪茶名称的由来、中药古籍中关于鹧鸪茶药用功效的描述以及海南鹧鸪茶的开发利用状况,指出了目前我国在鹧鸪茶的研发过程中尚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自近代唐圭璋先生笺注宋词,以迄当代选注唐宋词,都未发明“杨花”何以与一个“女子”联系了起来。文章揭橥魏胡太后《杨白花歌》实为东坡所袭。辛弃疾《菩萨蛮·书"2r-西造口壁》“郁孤台…‘可怜无数山”“鹧鸪”等词语注释,存疑甚大,试提出新说。  相似文献   

13.
关于精神     
初夏季节,日里夜里总传来孤单而嘹亮的鹧鸪声,在这热风冷雨的无赖光阴中乱人心肠。“惟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鹧鸪在中国古诗中是感伤的象征,声声鹧鸪曾唤起一代代文人的多少愁怨。认真追究起来.中国古代文学对我产生过最深刻影响的精神不是别的.而是感伤。喜或者怒最多只是人心而已,感伤却能彻骨。从  相似文献   

14.
漫话鹧鸪诗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栖息于山林树丛之中,形似雌雉,体大如鸠。鹧鸪胸前有白色圆点,背上间隔生长着紫色和红色的羽毛,大多数喜欢相对鸣叫。晋代崔豹《古今注》说:“南山有鸟,名鹧鸪,自呼其名。”看来,鹧鸪的名字是因其叫声得来的,古人根据它的叫声,摹拟出多种声音,如“钩辆钩辆”“行不得也哥哥”“不如归去”等,并借助它寄托多种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鹧鸪仔     
看到这个题目,你肯定会感到奇怪,什么是鹧鸪仔呀?让我来告诉你吧,“鹧鸪仔”是我心爱的小鸟,是我的好伙伴。鹧鸪仔非常美丽,羽毛亮丽,头上的那部分羽毛是淡蓝色的,身上的羽毛是金黄色的,而尾巴则是紫色的,两只翅膀活像两把五彩缤纷的小扇子。鹧鸪仔最可爱的是它那伶俐的小嘴儿,黄黄的,弯弯的,硬硬的,仿佛是一个造型优美的小钩钩。  相似文献   

16.
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闻子规啼夜月"中的"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双双金鹧鸪""只今唯有鹧鸪飞"中的"鹧鸪"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因其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就成了哀怨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瑞鹧鸪》调定格为56字体,另有64字体、86字体、88字体等变格。其发端可追溯到梁简文帝,其填制始于五代,兴盛于宋代,在金元时期开始衰落。《瑞鹧鸪》可和乐歌唱,在演唱之前,有前奏——慢灌子。《瑞鹧鸪》在形式和体制上与七言律诗、《舞春风》、《鹧鸪天》有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有趣的假期     
我在奥地利一个小村庄度过了我的长假。小村周围环绕着许多沼泽和泥潭,那里有许多许多的鹧鸪。有一天我想去鹧鸪猎区。我带上锋利的弓箭,踏着重步,穿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对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及鹌鹑(Coturnix coturnix)的肺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雉鸡、鹧鸪及鹌鹑的肺与大多数鸟类相似,主要由各级支气管及其周围的呼吸毛细管组成,肺房围绕三级支气管呈辐射状排列,呼吸毛细管相互吻合成网状,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鹌鹑肺的三级支气管、肺房、呼吸毛细管的平均直径最大,雉鸡的次之,鹧鸪的最小。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对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及鹌鹑(Coturnix coturnix)的肝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与大多数鸟类相似,鹧鸪和鹌鹑的肝小叶分解不清,肝细胞成索状或团块状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门管区不明显.雉鸡肝小叶的肝细胞排列较为规则,肝细胞索呈索状围绕中央静脉放射状排列,门管区的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清晰可见.从鹌鹑到鹧鸪再到雉鸡肝占体重的比例呈减小趋势,肝细胞直径呈增大趋势.结果表明雉鸡的肝脏与鹧鸪和鹌鹑的肝脏相比可能较为完善,但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