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看来,语言学与诗学不是截然分离的两个部分。他认为,诗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及组成部分。诗学是在语言信息这个总的背景和在诗这个具体背景下,对诗歌语言功能的研究。同时,语言学是研究诗学的一个重要工具。他认为语言学与诗学应该结合,也必须要结合,因此他提出了“语言学诗学观”。本文主要阐述了雅各布森的“语言学诗学观”,并且把他提出的“等价”原则运用于中国古代近体诗歌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心理语言学最早在国外兴起,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心理过程,并受到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初步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心理语言学的重要发展成果之一。我国俄语界心理语言学起步略晚,深受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以近20年(1996-2016)33篇发表在国内外语核心期刊和心理语言学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为蓝本,从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俄语界心理语言学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且总结其研究成果。望更多学者了解并关注国内俄语界心理语言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认知诗学主要是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来研究文学作品,它从人类的心理认知过程出发,分析文学作品的写作艺术,其主要理论包括:图形背景理论、原型理论、认知指示理论、认知语法理论、脚本/图示理论、心理空间理论、概念隐喻理论等。本文试图借用认知诗学的研究理论探讨科技产品广告语中的情感效果。  相似文献   

4.
认知诗学是认知语言学和文学相结合产生的一门学科。它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基础之上,并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成为文学理论的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系统介绍了认知诗学的起源、发展、主要理论成就,并指出了现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认知诗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认知诗学作为一门文学与语言学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主要有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这两大理论来源。文科的实证研究由来已久,认知诗学借鉴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文学理论中叙事学、文体学等文本分析方法,为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认知诗学在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术语使用的规范统一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对认知诗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流派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推动这一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古诗学分期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古是与上古、近古相对的概念。它的基本特质就在于对诗之为诗问题的探索。中古诗学围绕着诗歌应该写什么,应用什么语言风格写,诗歌有什么用的问题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1.汉末(顺、献之间)-西晋末-(永嘉年间),“诗缘情而绮靡”是这一阶段诗歌发展的基本走向;2.西晋末-东晋末,是玄言诗主导诗坛的阶段。诗体道而平淡是这一时期诗坛的基本倾向。3.刘宋-唐初贞观前后,这是中古诗学的总结时期。其基本的发展趋势是诗歌由玄言诗的“体道”转向“体物”,并向着缘情回归,从而为最终复归于“言志”作着准备;在诗歌的风格上则由平淡经由Nong艳而趋向清丽。中古诗学发展的内在动因至少有这样两条:质代变,追求陌生化的审美心理;中古诗的探索特性。  相似文献   

7.
认知诗学从心理过程解释文学文本的意义和理解过程。文本是认知的客体,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建立有其心理学基础.阅读过程是心理认知过程,意义来源于读者对文本的心理体验。心理过程因其个别偶然和偶然性。把理解作品仅看作心理活动,似乎能说明文本的意义的开放性、多样性,而意义差的共通性、普遍性却难以保证。根据康德关于鉴赏判断力的质、量、关系和模态的分析,在审美中采用心理学方法和概念分析是徒劳的;而在解释学看来,完全不用概念也不可能,而要用人文学科的独特的概念来分析审美过程。因而,认知诗学须借助人文科学的概念来分析文本,而非依靠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恶概念。  相似文献   

8.
近30年来,国内彝族古代诗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体现在大量原始资料的发掘与整理,一批研究论文和著作的相继问世,以及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深度不断增强等方面。学者们集中探讨了彝族古代诗学的诗歌发生说、创作主体素养、诗歌文体、诗歌格律、诗歌功能、诗学范畴、诗学特色、诗学发展脉络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深刻而又独到的学术观点。但纵观彝族古代诗学研究现状,彝族古代诗学研究仍有进一步加强、深化、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心理语言学以言语产生、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为研究对象.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关于语言模糊性中西方学者多有论述,但却林林总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以心理语言学基本理论为框架,讨论与模糊语言使用有关的心理机制问题,据此揭示语言处理过程中心理学意义上的样态和性状,进而阐释语言模糊性的心理学动因,以期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寻语言模糊现象的存在理据和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从陆游爱国忧民和自然风物两方面诗歌的具体鉴赏出发 ,分辨出陆游爱国忧民的诗歌不同于其他诗人同类诗歌的别开生面之处 ,并从中透示出其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极为强烈的自负执拗的心理情结。同时 ,钱钟书还剖析了陆游与杨万里在自然风物诗歌上的审美差异 ,指出陆游诗歌意境重复、议论牛氐牿等创作上的局限 ,揭示出其标举的“工夫在诗外”之诗学观与实际创作中模仿、点化前人作品之间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