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部神魔幻想小说。作者以为《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成功得力于哥特式手法的成功运用。虽然这不是一部哥特式小说,罗琳却巧妙地借助哥特手法来服务于她的创作。从《哈利·波特》的哥特式场景、哥特式情节和主题出发,透析哥特手法在《哈利·波特》中展现出的无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蛇的形象被作者一再强调,并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出现,而且在故事的情节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借助原型批评理论来分析《哈利·波特》,可以发现蛇的形象的不断出现和作者对这一形象的描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西方传统文化的显现,其中的形象设置具有其深刻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理论来分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研究结论得出:由于<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人物塑造及故事情节不仅达到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更因为不断地突破读者的预设而维系着读者阅读兴趣的弹性和张力,才创造了这样一个经久不衰的神话.  相似文献   

4.
聂鑫 《中国职工教育》2012,(14):167-168
上世纪90年代末英国女作家J·K·罗琳推出了《哈利·波特》系列魔幻文学作品,作品一经推出随即风靡全球,被翻译成七十四种语言,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累计销量达四亿多册.这一系列小说为她赢得了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等诸多奖项,也使她成为世界文坛上为数不多的由于写作而成为世界最富裕的女性.该系列小说共有七本,其中前六部描写的是主人公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六年的学习生活和冒险故事.第七本描写的是哈利·波特到处寻找魂器并消灭伏地魔的故事.许多评论家认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不仅仅是童话或是畅销的儿童文学作品,更是英国政治和文化的侧影.它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靠的不仅是罗琳杰出的想象力和写作才能,还归功于小说中人物原型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叙事意象三个维度,深入分析并研究了《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特点。以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特色与独特魅力,进一步探索其巨大的文学价值和叙事内涵。  相似文献   

6.
自《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问世以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受到了读者的广泛青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有很多新词,这些新词以及新词翻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片新天地。既要翻译得原汁原味,又要能重现词汇的意境。文章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专有名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JK·罗林凭借《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创造了文学故事创作与销售的奇迹。尽管作者的初衷只是写一部童话但事实上它不仅赢得了几乎全世界孩子的喜欢甚至还虏获了一大批成年人的心。本文便试图在女性视野下探讨《哈利·波特》中的女主角赫敏这一形象的女性意识,进一步试分析《哈利·波特》中所反映出的性别意识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1997年6月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首发到2010年11月第七部电影《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在全世界的热映,读者和观众对其热情持续十几年不减。同样,英国作家J.R.R.托尔金的文学巨著《魔戒》被改编成《指环王》三  相似文献   

9.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以儿童的思维方式建构了一个奇幻的魔法世界,并以细腻的文字、独特的构思演绎了一批优秀的小魔法师们在魔法学校生活、学习,直至最后成长为成熟魔法师的故事。J.K.罗琳通过小说主人公哈利·波特顽强生存、迎战各种未知、战胜心魔、坚持正义来展现他的勇敢品质,揭示了哈利·波特正是坚持追求人性的真、善、美,执着地走自己的道路,敢于直面生存与死亡等重大问题,才最终扫除了自己内心世界的魔性,完成了自己肩负的重大使命,成为真正的勇者。  相似文献   

10.
涂赟  黄健人 《文教资料》2007,(27):23-24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近十年来影响深远。诸多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了阐释。本文另辟蹊径,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依据,探讨《哈利·波特》两个主要人物伏地魔和哈利的阴影原型的个体化过程,认为他们认识自我的各自迥异的方式对现代人来说富有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