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都受到了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对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利用新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广大教育者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由于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广等优势,使新媒体为当代大学生普遍接受.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这些影响,如何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积极稳妥地探索新媒体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互动模式,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也正逐渐成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载体。笔者从研究新媒体的概念、特征及发展趋势入手,细心调查新媒体对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分析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变化,就此探索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价值支撑,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关乎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全面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学生群体的生活环境和交往平台越来越虚拟化,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一个重要转变,也促使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出发,当前高校应该从树立网络视阈下的平等对话理念,搭建符合大学生认知需求的新媒体平台,发挥网络德育主体的合力作用等方面优化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学周刊C版》2017,(17):182-183
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也随之强势崛起。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和交互性上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直接关系,新媒体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实现完美结合,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全方位的影响。新媒体以其开放性、交互性和个性化,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起着积极作用,但其主体传播思潮的多元化、工具主义倾向、参杂其间的不良信息、网络的虚拟性,都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消极影响。针对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利与弊,采用更新理念、优化内容、健全机制、创新手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育路径,能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影响。为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应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当前,以网络、手机和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信息载体,并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展了新场域、开辟了新渠道。高校应因时顺势,从树立新理念、搭建新平台、建立新队伍和建立新机制等方面统筹协调,牢牢把握新媒体这一教育新阵地,切实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设文明校园的有效途径、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发展,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方式,也对其思想道德素质造成了明显影响。这种情况下,高校要从组织领导、平台载体、工作队伍等方面入手,用好管好新媒体,让新媒体成为引导、服务、凝聚大学生的新平台,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使其成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更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价值观念。"微时代"信息传播的自主性、裂变性等特点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激发微时代的正能量,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思政工作的环境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新媒体时代下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显示出多样性,与传统媒体下的教育相比,从教育的方式到教育的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面临着新媒体时代。文章通过分析新媒体技术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现状,总结了三点阻碍新媒体助力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因素,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实效性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媒体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构的重要境遇。随着新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形式的普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境遇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构应借助主题宣传网站建设、丰富的教育载体、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步的动态监测、完善的话语机制等途径以弥合实然与应然的差距,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灵魂,为高校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就业创业观、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引领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及其现实意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具体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功能。在实施途径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高校育人工作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校就业创业类校园文化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大学生岗前从业阶段教育。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视阈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笔者以《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为课题,从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含义解析入手,对当前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培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解析,最后全方位、深层次地探究了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观念、思潮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他们在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难免受到负面影响。如何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当前大学思想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这一培育过程却受到新媒体发展的影响。我国是在短时间内快速步入信息社会的,当前应对新媒体引发的变革的思想和制度等是基于传统媒体时代确立的,并不适应新媒体背景下的开放、自由、竞争的环境。为此,必须积极推动政府和高校等培育主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参与到多元价值观竞争中,采用适用于新媒体环境的培育方法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夺取竞争优势。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所在,最终实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量新媒体手段广泛介入公众生活,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和严峻挑战。同时,它也为高校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和机遇。因此,高校要合理规避新媒体的冲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探索新媒体传播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同建构的全新路径,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和谐建设。在高校,处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占据网络新媒体阵地、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等,促进大学生自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在实践中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张涵 《河南教育》2017,(4):52-54
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已深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当代大学生已成为推动新媒体发展的主力军。通过调查研究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总结分析新媒体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高校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有效规避新媒体的负面影响,要营造良好的培育环境并开展新媒体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