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责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关系着祖国建设的未来,关系着我们党伟大目标的实现;价值观教育事关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我们要对大学生思想状况准确把握,有针对性地寻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教育途径,使大学生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到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以及科学、正确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的接班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好坏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应该寻找有效途径,克服单一的灌输式培育机制方面的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观念可以逐步的在大学生群体间实现内化,促成大学生更好地将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指导自身的思想和行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及现在大学生中出现的价值观偏差现象,探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校园文化提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内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期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下,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从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切入,分析了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现阶段高等院校及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得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有以下三个途径:紧抓课堂教学不放松,改进教学内容与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应从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上下工夫;发挥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与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显性教育固然重要,但隐性教育的辅助功能也不可以忽略。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采取的显性教育模式虽有成效,但存在着一些不足。与显性教育相对比,隐性教育更具有开放性、隐蔽性、渗透性等特点。所以,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基于此,主要探讨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举措。"95后"大学生承担着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其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助于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实现民族复兴。对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的"95后"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家庭美德教育,高校理论与实践合力教育,改善媒体教育引导方式,营造意识形态浓郁的网络文化氛围,更好地发挥传统培育途径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内容,代表了社会主义的总体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是青年的核心,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调研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人才资源,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影响家庭的幸福、国家的安定和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从职业方向、课程、实践、规划、指导、辅导、人才培养诸方面论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就业途径。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已经改变了人们接受新事物的习惯与喜好。本文指出了当今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新媒体时代下的两点关于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改善方法,旨在找到最适合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网络拟态环境中的思想空前活跃,网络平台中出现的价值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应积极进行创新,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基于此,简要分析网络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时代特征及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并论述网络拟态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其中主要包含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基于以上分析内容,提出网络拟态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训作为高校校风、教风、学风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是一所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风貌的沉淀,更是一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传播和弘扬校训文化的过程中,使得高校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对培育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有效的宣传和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作为一种网络文化已在大学校园基本普及,并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方式以至于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新媒体网络文化以其多样化传播、海量化信息、开放式互动等特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既有积极作用又不可避免地带来消极影响。正确认识新媒体的文化教育特征、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加强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对于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由于在关注主体参与、教育内容、学生思想和个性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不足,教育效果尚未实现习俗化要求。基于习俗化的视角实施教育活动,有利于按照习俗养成规律和实现机制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式和路径,进而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俗化,需要根据习俗演化、影响的特点,注重分析教化、驯化和习化的机制,通过内化于知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通过中化于志将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大学生的情感意志中,通过外化于行将核心价值观植入到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中。  相似文献   

15.
大学期间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利时期,在思政教学工作中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效果,而且可以深化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高校培育高素质人才提供源动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已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作为微媒体最活跃体验者的大学生,微媒体不仅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还深深地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利用微媒体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发挥微媒体平等化、社群化、个性化的优势,并结合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特点,积极应对网络话语的多元化、交流的匿名化、阅读和信息的碎片化的挑战,通过搭建微平台、强化微管理及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来拓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7.
将新媒体运用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育中,可以丰富培育手段的多样化,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起到良好的效果。基于大学生阅读和生活方式在新媒体背景下的转变,在价值观的培育中融入新媒体手段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将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依据大学生的多样性、复杂性特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体具有层次性;依据目标设定规律、信息传播—接受过程机理及培育实效原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呈现阶段性;依据人—情—境结合产生的时空差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空间表现出场域性,要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就必须致力于分层次、分阶段、分场域培育长效机制建构.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赋予其传播的机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顺应环境变化,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