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公益事业是现代微文化的标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活化、常态化的微公益,是具象化公益的道德内化,是传统公益的蜕化与转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运用,具有一定的应然价值与实然价值。我们应在透视相应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微公益之微内涵、"三个倡导"维度解析的认识,探究微公益与"三个倡导"价值共识的一致性,进而分析其对贯彻与落实"三个倡导"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微公益活动作为近年来产生的新兴事物,它是一种以个体参与为基础,通过个体参与带动群体参与而创造公益价值的公益活动,它不仅能够化解当前传统公益带来的诚信危机,培育大学生的公益精神,而且也能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有着积极意义。因此,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个层面来具体研究如何利用微公益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推进微公益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培育大学生的微公益意识对于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高校教育、社会和谐构建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从社会、学校、自身三方面提出培育大学生微公益意识的实现途径,提升大学生对微公益的认知程度和有效参与度。  相似文献   

4.
微公益从微不足道的小事人手,培养青少年的公益精神。它具有“微”特征和低门槛、快捷性、多样性等特点,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发展特征。微公益按其组织运作模式可分为线下微公益和线上微公益。微公益活动对提高青少年的核心素养有积极作用,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以微公益为载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微传播环境为微公益的道德教化实践提供了新的契机。微传播与微公益的结合是现时道德教化的必然选择,这种结合体现在公益主体、公益生产和公益参与中,它为道德教化实践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方法和民主的道德对话平台。微传播环境下进行微公益道德教化的有效路径是平等对话,要实现平等对话,需要在责任、行为、利益三方面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6.
陈璐 《高中生》2012,(22):35
在微博的大潮中,"微公益"作为一个新亮点给中国网民的心头带来暖意。在一次公开活动中,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分享了自己对于"微公益"的看法。王振耀将"微公益"定义为"利用新媒体,将自己的点点滴滴关怀融于社会整体之中的一种公益行动"。  相似文献   

7.
探讨在大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应用新的教学载体,通过实施微公益的模式提升大学生对相关理论内涵的理解程度。首先针对微公益的概念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了解并掌握微公益的特征。再进行微公益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微公益对当下大学生教育和指导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通过分析当下微公益新载体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应用的现状,掌握未来微公益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构建微公益新载体的策略和建议,以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质量,为我国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微公益理念,与志愿者精神一脉相承,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契合,开拓了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新路径,为创新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提供了机遇。目前,高校共青团青年志愿者工作存在参与志愿服务不广泛、行政干预影响行动效力、工作实效性和持续性较差等问题。高校共青团创新志愿者工作应从形成微公益工作理念、建设微公益平台、依靠志愿者组织进行项目运作、以微公益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等方面入手,将公益行为转变为普通人随手可做的"微行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公益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并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微公益以其高效快捷、操作方便等优势得到高校大学生的广泛响应和推崇。微公益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微公益活动存在很多不足,文章将从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大学生微公益事业健康常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微博公益,非但促进了整个微公益事业的进程,并且它传递了一种"回报社会大众、实现自身价值"的新公益理念。微博公益正在我们生活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微博公益传播的内容和产生的效果,也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人的关注。但是由于微博公益通过网络渠道进行扩散,并且其组织者大部分是个人,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导致微博公益市场混乱,这也是急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微公益是网络媒体环境下发展出的社会公益新理念。关注存在焦虑,是基于利己动机论的观点,把网络微公益的参与动机解释为人的心理需求,从而提供一个分析的视角。微公益的参与动机一般分为:责任或义务动机论、利己动机论、利他动机论和多重动机论。自媒体时代焦虑释放途径为:刷存在感、用信息填充生活空间、晒自己的生活。微公益对存在焦虑的作用为:个体看到自身微小而有价值的力量、体会到责任和履行责任的满足,进而实现本体追求的超越与统一,在虚拟网络和现实社会之间架起价值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微公益的蓬勃发展让中国公益界焕发了生机,公众在"郭美美事件"后重拾对公益事业的信心。微公益强调从小事做起,强调人人可公益,注重平民化,通过网络世界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期盼人人幸福。微公益的优势日益显现,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突出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了微公益事业的继续前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微公益活动中的突出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微公益是草根阶层、弱势阶层的公益具象化表达,究其本质就是从身边的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汇流成河。它并不强调身价、地位以及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是一种随手可及的公益事业。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平民平台,将人们的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是一种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社会活动。微公益传达的乐于助人、重在参与、团结  相似文献   

14.
公益行动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美德。公益象征的是爱心、素养与社会责任。作为在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阶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公益行为的主要群体。本文在社会调查基础上.来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公益观念和行为现状.从而分析出切实可行且具有针对性的办法加强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公益素养.这对于促进建设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益事业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公益创业与志愿服务在表现特征、实践理念、内在动力、发展路径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两者同属公益事业实践范畴,在实践主体和服务对象、解决社会问题的作用以及可持续发展趋势方面存在耦合因素,具备以大学生公益创业价值理念引领志愿服务发展,以志愿服务价值理念拓展公益创业路径,以此克服大学生公益创业曲高和寡与志愿服务的无序性,从而实现大学生公益创业与志愿服务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公益创业与志愿服务在表现特征、实践理念、内在动力、发展路径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两者同属公益事业实践范畴,在实践主体和服务对象、解决社会问题的作用以及可持续发展趋势方面存在耦合因素,具备以大学生公益创业价值理念引领志愿服务发展,以志愿服务价值理念拓展公益创业路径,以此克服大学生公益创业曲高和寡与志愿服务的无序性,从而实现大学生公益创业与志愿服务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盖伦 《大学生》2012,(10):76-77
本期关键词:游戏公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王琛,这个大多数人眼里标准的精英,选择了休学,做公益。在"小题大做微公益"网站上,公益项目是企业自己开发的,王琛要做的就是邀请企业把公益项目放到网站上,吸引用户答题参与公益的同时,也推广了企业的品牌。三方共赢休学后,王琛和同伴们创立了"小题大做微公益"网站。这并不是传统的公益形式。王琛想找到一个企业、用户和被捐助对象三方共赢的公益模式,提倡人人可公益,"分析以前的公益模式,我们觉得还没有挖掘企业的品牌形象,也没有跟公众的力量结合。"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公益创业不同于一般的自主创业,它是具有创业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个人或群体,以满足社会需要、创造社会效益为宗旨,通过创新性的经营理念与运作方式,实现自身创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效统一的创业活动.大学生公益创业以追求社会效益、创造社会价值为首要目的,本质属于公益事业范畴,在其角色定位上理应受到社会层面的积极支持.从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实困境看,需要积极借助政府、高校、社会和创业者等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公益创业不同于一般的自主创业,它是具有创业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个人或群体,以满足社会需要、创造社会效益为宗旨,通过创新性的经营理念与运作方式,实现自身创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效统一的创业活动.大学生公益创业以追求社会效益、创造社会价值为首要目的,本质属于公益事业范畴,在其角色定位上理应受到社会层面的积极支持.从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实困境看,需要积极借助政府、高校、社会和创业者等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公益创业不同于一般的自主创业,它是具有创业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个人或群体,以满足社会需要、创造社会效益为宗旨,通过创新性的经营理念与运作方式,实现自身创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效统一的创业活动.大学生公益创业以追求社会效益、创造社会价值为首要目的,本质属于公益事业范畴,在其角色定位上理应受到社会层面的积极支持.从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实困境看,需要积极借助政府、高校、社会和创业者等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