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伦理价值视角对美国成长小说《巧克力战争》中主人公杰瑞在伪善的教育体制和校园暴力下,对道德标准和抗恶的勇气做出解读,并就生活在美国价值观崩溃时期青少年的人格塑造、自我与社会、向善与伪善、个体与团体等方面的伦理价值观进行客观地评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青少年的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2.
法西斯战争的发动者既是对和平的践踏,也是对人的意义与价值的根本否定,本文从方宝庆身上散发出的坚韧,顽强与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窥探了老舍对战争“人”的主张,即人性的美与善在战争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更应该得到张扬,且不断得到完善,人们或整个人类才能真正战胜战争。  相似文献   

3.
战争与爱情是中外男女两性作家文学作品普遍涉猎的重要主题,其中,女性作家更以其细腻独特的观察力和文笔,呈现出战争与爱情的错综复杂。本文试图从文本分析入手,诠释战争与爱情在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和莱辛的《另外那个女人》的重叠冲击,揭示个体尤其是女性个体命运在战争中所遭受的摧残。  相似文献   

4.
成长是一个复杂却永恒的话题。在黑白种族对立的美国这块大实验田中,奶娃就像一株从南方黑人沃土移植到北方的畸形的幼苗,因为疏离感和错爱的纠葛而失去成长的动力和方向。《所罗门之歌》的男主人公奶娃是怎样在亲友独特的爱中,从迷茫中挣脱束缚,认识自我,最终长成一棵不但有着黑色的树皮.其果子榨出的汁也是黑色的大树。  相似文献   

5.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斯·奥台尔的《黑珍珠》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和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是一部青少年成长小说。国内对这部小说研究比较少。笔者通过探讨小说中的文学象征意义,解读了影响主人公拉蒙成长的重要人物,从而分析了主人公如何从一个青涩少年成长为一个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6.
人生充满了尝试,小的时候我们尝试着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大一点,我们尝试背着书包自己走进陌生的课堂:更大一些,我们尝试着走向社会,学会了与人交往……许多尝试的背后是收获,是喜悦,然而更多的是感悟。在尝试中,我们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发现了自己的潜质,人性得到了升华,心灵得到了净化。  相似文献   

7.
《赎罪》是伊恩·麦克尤恩获得普利特文学奖的知名小说,讲述女主人由于少年时的一个错误指控,毁掉了表姐塞西莉亚和表姐爱人罗比的一生。布利奥妮长大后意识到自己的罪行,想要为自己赎罪。然而,罗比和表姐已经在战争中先后死去。最后布星奥妮只能在虚构的小说世界里找到心灵寄托,通过这种写作的方式,布里奥妮完成了自己的赎罪历程,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变得愈加成熟和睿智。  相似文献   

8.
世界名著《小妇人》是十九世纪美国女作家路易莎·奥尔科特的代表成名作。本书是以奥尔科特的童年经历为基础创作的,出版后打动了无数国内外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小妇人》里充满了强调个人尊严和自律观念的超验主义,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富有强烈感染力,崇尚自然,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并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一部美国成长小说,主人公伊萨贝尔为了见世面从新兴的美国来到古老世故的欧洲世界,经过天真——受骗——觉醒——成熟的成长过程终于完成了自己心理和道德的成长,从一个盲目追求自由的女孩蜕变成为一个心理和道德都十分成熟的女性。在主人公成长的过程中,一些不可或缺的人物成为促使主人公成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秦晖 《新课程研究》2012,(11):182-183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教师的事业向来都是与轰轰烈烈不沾边的,却一直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每一个心灵。弹指一挥间,踏上教师岗位,已历经了15个春秋。15  相似文献   

11.
《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是一位在不断寻找身份中成长的黑人青年,以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出现的引路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极大影响着他对自我身份的追求。他经历了成年和成长的仪式,并从中获得了如何确认身份的顿悟,他的成长铺设在螺旋式结构和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中,这些充分说明小说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2.
在《脸上的红月亮》中,野间宏用郁闷的笔调,叙说了一个凄凉的爱情悲剧故事,展现了战争对人类情感和人性的摧残。它通过符号矩阵结构,把战争、情爱、人性和利己主义等几个母题杂糅其间,使得这篇小说具有巨大的包容量。  相似文献   

13.
《宝葫芦的秘密》中通过对王葆这一主人公成长经历的描述,来告诫少年凡事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靠自己去努力的克服。本文通过对王葆成长经历的介绍,对其他青少年的成长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Khaled·Husseini创作的首部小说,小说以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之路为主线,详细讲述了他不同时期的际遇和心境变化。文章通过主人公童年、少年、中年的成长心路历程以及从不敢面对到勇敢弥补的救赎行为,来剖析主人公一生的变化,深刻解读其成长历程与灵魂救赎。  相似文献   

15.
《追风筝的人》这本成长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历程。成长的引路人是成长小说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本文从成长小说角度,对主人公阿米尔成长之路的引路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成长小说理论的角度对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进行分析。《女勇士》中主人公的成长困惑和最后的觉醒,反映了华裔美国女性只要能以积极的态度勇敢地投身所处的环境,努力融合两种文化,就能为自己找到合适的身份。  相似文献   

17.
才智 《下一代》2013,(12):14-14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人和事,总有些让我们不顺心顺气,给我们的生活添堵。面对这些人和事,有的人会哭天喊地歇斯底里地跺脚骂人,有的人可能会选择忍气吞声把这些不快当做苦酒咽下,另外一种人则会平淡地去处理,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第三种才是明智的处事做法。聪明的人都会选择淡然的心态去处理周围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18.
于洋 《海外英语》2013,(6X):208-209
该论文将重点探析战争对海明威本人,对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人物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的影响。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创伤,人们精神和意识状态也发生了改变,心理上也受到折磨,战争最终导致了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9.
希斯克利夫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位典型的复仇者,其心路历程经历了从扭曲到回归的全过程;而在这位疯狂的复仇者背后,又存在着另一位隐含的复仇者,其至死不渝的恋人——凯瑟琳,她是希斯克利夫疯狂复仇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第五代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在亚裔美国文学与文学评论领域里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小说《唐老亚》(DonaldDuk)描述了美国华裔青少年唐老亚在春节期间对华裔美国人历史的探索和对自我文化身份认同的转变。该小说在文体上属于成长小说的范畴。从成长小说的视角对《唐老亚》的成长主题、成长领路人和成长仪式进行分析,探讨唐老亚的文化身份建构过程。对美国华裔青少年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