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词"是"与to be是学者们一直关注的问题,系词"是"与to be不仅仅是语言中的一个简单的动词,还能反映英语使用者或者广义上的西方语言使用者的逻辑思维与哲学思想的一个语言符号。所以,系词"是"与to be不单单在语言学中有语法意义,而且又有一定的哲学与逻辑学意义。本文将从语言学、哲学和逻辑学角度对系词"是"与to be进行阐释,并且讲述系词"是"与to be判断词之间的关系,同时对to be进行多层面翻译。  相似文献   

2.
"be"和"是"分别是现代英汉语里的高频词,二词的语法特征具有多面性,既具备动词的语法特性,又与典型动词有一些差异,带有其他词类的特征。该文讨论了"be"和"是"的词类范畴,并对比分析二词在句法语义方面以及作为焦点标记的相似相异之处,对于英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系词to be的研究在许多学科领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尽管对于系词在语言发展进程中所处地位一直众说纷纭,但语言学家们却一致认同它是构成语法的重要元素之一,是整个语言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认知语言学对系词to be进行研究,运用综合分析法,从另一视角重新解读自然语言中的系词to be,探究认知语言学与系词to be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揭示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句式结构,并且结合系词“是”的产生时代,认为“树鸣星陨,是自然之变也”中的“是”应该是个指示代词,而非系词。同时在众多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更倾向于冯胜利的观点,认为“是”的演变是由于指代功能的弱化导致了主谓之间“停顿”形式的逐渐消失。最后,越来越多的副词先后出现在弱化了的“是”之后,停顿终于让位给了“是”,“是”由此而变为系词。  相似文献   

5.
各类语言中都有许多动物熟语.通过对英、日、汉的动物熟语的对比,我们发现动物的喻义在三语之间,或相同、或微殊、或迥异,或无对应性。本文为翻译实践、语言学习与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哲学中讨论的be和being是西方哲学的最高范畴和最基本概念,反映了西方的思维方式,通常be可以翻译为"是"有"在"存在"。考虑日常语言时,be可以翻译为"是"有"存在",在讨论西方哲学时,以"是"来翻译。"是"既可以反映出"be"的系词用法,又可以反映出作为名词的"法则"的含义,也具有形而上的意义,是相对令人满意的翻译,与"be"是最接近的。由于汉语没有形态变化,所以,无论是being还是be,都可以译作"是"。这样翻译有利于看出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联系,更能准确反映西方哲学的文本精神。哲学对be的思考是基于日常语言中的be,表达了日常语言中be的主要含义,即系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汉、英动宾结构的语义特征,汉、英宾语的意义,汉、英动宾结构在结构相同时和结构不同时的翻译,寻找并通过大量例子分析其异同处,加深了对汉、英动宾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汉语中的"是"和英语中的"be"各自的功能和用法入手,通过比较得出"是"与"be"的相同之处及差异,并总结出若干"是"和"be"相互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中的代词"是"不是一个普通的指示代词,而是一个确指代词。当它复指前一分句并充当后一分句的主语时,随着前一分句的简化,"是"的指代性越来越弱,就演化为表确认的用法。系词"是"的用法和焦点标记"是"的用法都是由这种表示确认的"是"发展而来,它们是同步发展,也都是在差不多中古的时候发展成熟的。  相似文献   

10.
be动词(am,is,are)常常表示“是”的含义,但在下列情况下,be不能译作“是”: 1.在问候语以及答语中.be可以不译出来。例如:  相似文献   

11.
杨莎 《海外英语》2022,(4):64-65
汉语中系词“是”的起源问题一直是汉语研究中的热点。自王力先生以来,对系词“是”起源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并未从语言使用者本身的角度去看待这一语言现象。该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体认语言学的视角来探索汉语中系词“是”的起源问题及其演变机制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赵惠泉 《山东教育》2004,(31):50-50
为了创造英语学习氛围,无论是提问、交谈、评价、鼓励,我尽可能地说英语。我不但带头说英语,还要求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必须说英语。班上40名学生,大部分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只有四五个同学在回答时结结巴巴,有时干脆不回答,保持沉默。我想这几个一定不会用英语回答,是和我赌气,我有些生气,便索性不管他们几个。他们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3.
动物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它们不仅是人类的伙伴,从它们身上更能反映出人类文明进步的轨迹。不同民族往往赋予动物不同的象征意义。因此,动物词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隐喻义。文章通过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对比俄汉两种语言中动物隐喻"羊"的异同,试图解释不同语言在隐喻映射下蕴含的文化差异,从而凸显隐喻的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形式,对阿坝师范学院双语教育系2015级中文(藏本)班及学前教育(藏本)班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和分析在藏-汉-英三语环境下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并结合三语习得理论,对藏族大学生英语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是”字共出现60次,有作指示代词,表“对的、正确的”义和作系词等不同用法,我们在充分参考前贤论著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中的“是”字应视为作系词。  相似文献   

16.
谢敏 《海外英语》2014,(19):147-148
该文通过分析画蛇添足六个英译本,浅谈先秦寓言英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分析“画蛇添足”六个英译本,浅谈先秦寓言英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汉英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上体现着不同的特征,但两者在口头与书面交流上都要求衔接合理、符合逻辑、语义连贯。韩礼德和哈桑提出了典型的衔接手段分类法,而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及其英语译文中也体现出了汉英两种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性,同时还有汉英语借助语篇结构传达信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系词“是”的涵义问题是直言命题的逻辑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术界一般认为在自然语言中东词“是”有着多种涵义,在笔者看来这一观点颇值得商榷。木文以现代逻辑为工具,对直言命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以此认为,系词“是”是有着统一的涵义的,它毫无例外地表达等同于关系。由此出发,本文进而认为,直言命题的逻辑应建立于关系还辑的基础之上,从关系逻辑的观点来研究直言命题及其推理,必定会深化直言命题的逻辑理论。  相似文献   

20.
水上运动是客观世界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哪种语言都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水中运动进行表达。不同类型的语言在水上运动关系的隐喻方面存在着很强的一致关系,这种关系说明人类认知——心智活动的共性。以俄汉语语篇为语料,通过对比来分析俄汉语中"水上运动"的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