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琳 《教育教学论坛》2015,(14):108-109
本文针对当前财会专业本科金融衍生工具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财会专业特点探讨教学改革问题,提出了明确专业的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处理好课程衔接问题;强化课程教学的专业针对性;革新教学方法,强化案例教学的教学改革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管制普遍放松,全球市场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金融创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直接促进了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工具等风险管理技术的爆炸式增长,作为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理论基础和技术保证的金融工程,已从传统的描述性和分析性的阶段过渡到了工程化的阶段,开始大规模地创造出经济和社会效益,已对全球的金融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金融工程发展的必要性及途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融工程     
《数学教学通讯》2009,(7):71-71
金融工程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专业,它把工程思维带人金融研究。在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是金融机构创造的用于交易的金融资产,而金融衍生产品则是标准化的金融产品。金融工程就是设计、开发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产品。并运用于金融风险管理和投资策略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的一门新兴金融专业。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兴金融产品在为其行业带来全新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对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首先阐释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主要特点,并通过对当前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安排重复、教师实践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学实践、健全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师资素养等有效策略,旨在能够全面推动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融衍生工具是以风险转移为手段的一种金融创新的产物,对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套期保值。但它也有风险,会造成金融市场的动荡。因此,在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同时,必须对其风险进行充分研究,严格防范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衍生工具具有杠杆性、复杂性、价值受制于基础工具、规避风险的特点;其次又从违约、监管、信息等方面探讨了其发展面临的风险;最后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有关部门严格监管、金融机构加强自我管理等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当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有着强烈的市场需求,适度发展我国金融衍生产品,成为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的普遍共识。首先阐述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及其在国际上的发展和新形势下中国银监会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政策扶持与监管措施,以及我国现阶段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发展环境进行调查分析,指出致力于发展衍生产品交易的金融机构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正在从内部控制着手,在制度建设上、人才培养上为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有利环境。预示在严格监管、审慎经营的前提下,我国金融机构的衍生产品交易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人对以证券化产品为核心的金融衍生品创新产生了怀疑,认为金融衍生产品制造了巨大的风险.到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是否还应该发展金融衍生品,发展金融衍生品对一国经济有何影响,笔者想通过对此次金融危机产生过程的分析,探讨金融衍生产品发展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交易额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传统金融产品市场。实际上,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但是,金融衍生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用来规避传统市场当中的风险,同时又给相关经济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风险。从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目的、交易者的履约能力与履约意愿、交易场所和交易机构的监管等角度探讨了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管理与防范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金融衍生工具在其短短20年的发展中已成惊人之势,对于具有投资与投机双重性的衍生工具,巨大的交易额背后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何有效的合理运用,充分抑制其投机性,使之避险保值,是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其产生有机制原因,也有运作原因。对于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主要应从机制和运作两个方面来寻求管理的契合,从而降低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我国原生性金融产品的发展现状,结合国际趋势,认为建立发展金融衍生市场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在市场条件基本成熟的情况下,通过逐步完善、优化相应的软环境,建立金融衍生市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