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管理实践的深化,定量分析在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促进了定量分析的发展,使之成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得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产生畏难、厌烦情绪。通过对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针对此课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使该课程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学生真正掌握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初步的定量分析模型,并找到解决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以改变现有教学现状,为其他教师对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洁方 《文教资料》2021,(4):172-173,124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停课不停学"政策推动了我国高等学校在线课程的发展和完善。借助钉钉、腾讯、超星等网络平台,广大师生已经逐渐认可、接受了在线授课和在线学习的教学形式。复学之后,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面临大好时机。管理定量分析方法类课程在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衔接性强、难度大、融合性强、要求高等特点。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整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管理定量分析方法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准备工作和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为高效、科学地开展混合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定量分析类课程实验教学是全面实现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但在许多高校的教学工作中却非常薄弱。本文重点论述了该类课程实验教学对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意义,剖析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社会调查与统计"课程为例,对实验教学环境进行设计,提出相应的教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前《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建设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双创时代要求《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必须打造"定量思维—经济管理理论—现实问题"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定量分析理念的培养与软件工具的利用,培养学生的专业敏感性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H大学在面向双创时代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构建"融合贯通"式教学模式,搭建相应的教学配套体系,探索有利于双创的课外实践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现代管理类知识的"非良构"特征及其对管理类课程本科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基于认知灵活理论,提出了创设管理类课程超文本知识系统,提高教师灵活性教学的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和授课技能,适当采用团队式教学、改革教学进度和教学大纲,建立以激励学生为导向的高校招生与考试制度等管理类本科课程灵活性教学模式及其系统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在教学中常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设计对分课堂"讲授——内化和吸收——讨论"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在系统的知识框架中自主学习和探索,促进知识联想和迁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为进一步促进有效学习,还可结合案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的思维与微课等技术进行对分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7.
教学信息员工作制度已经发展成为建设现代化大学,以"以学生为本"理念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信息员制度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管理过程中认识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增强其学习自主意识;使教师认识到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具有平等地位,学生具有教育知情权和平等权,注重和改革基于人本思想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为了促进教学过程的人本管理,管理者应当为学生、教师提供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打破各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成本壁垒,建立部门间的联动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完善和保障教学信息员制度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徐晓莉  司腾龙 《文教资料》2012,(24):166-167
课程教学是管理类研究生教学的基础阶段,是培养强能力、高素质管理类研究生的基石。文章基于就业的角度,认为高校在管理类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以研究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对课程教学加以改善,促进管理类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管理运筹学的课程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理运筹学课程是管理类学科和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它是管理学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主要宗旨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方法对管理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与决策优化的科学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学科和专业特点,寻找管理运筹学与管理实践的切入点;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管理运筹学课程的定位原则;并对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初级运筹学课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中高级运筹学课程予以具体定位。  相似文献   

10.
在建筑企业管理本科课程教学中引入竞赛教学法,通过"自主探究式预习"、"注重发现和体验"和"激励式评价"三阶段教学授课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效,为创新建筑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1.
雷迎新 《黑河教育》2014,(11):15-15
正创建一个班风良好、积极向上、民主融洽的班集体,是每个班主任的理想。我校推行"三九"教学模式后,班级管理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教师和学生都从中受益匪浅。一、组建小组,分组管理教师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考量后,参考学习成绩、习惯作风、品格意志等几个方面要素,按照综合排名把学生划分为A、B、C、D四类,再将其平均分入六个小组。每组中由一名管理和组织能力较强的A类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居于小组的领导和核心地位;在C类学生中选出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在B类和D类学生中选出负责卫生、纪律和作业的组员。这样,组内成员都有官当,都有事管。  相似文献   

12.
管理案例教学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而管理案例分析又是管理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核心。文章在参考中外管理案例教学资料和教学实践基础上,侧重对高职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管理学课程中案例分析的目标、过程与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管理案例讨论与分析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现在教学还存在着学生参与感不强,学生实践能力较弱的困境。本文提出"联系就业""联系现状""联系实践"三个联系,力求使企业管理成为互动式的双向教学、模拟式的仿真教学和具有借鉴功能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在有吸引力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我能力与素质。  相似文献   

14.
增加大学生的学习性投入会对课程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当前H大学《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学生的学习性投入不高,应该建立促进学习性投入的教学模式:一是"任务+团队"双驱,促进行为投入;二是"有意义学习",提高认知投入;三是注重"融会贯通",增强情感投入。此外,通过营造贯穿前期、过程和结果,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三方交融的全程浸入式教学管理环境,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性投入。  相似文献   

15.
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当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就业市场的要求还存在差距。通过厘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突出"农林"特色,增加"农林"技术类课程;必须突出方法技能类课程的设置,使学生真正拥有"一技之长";减少宏观政策类课程,增加管理类特别是微观管理类课程;必须突出案例教学,实践类教学需要更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高职工程管理类学生学习效果与"管理力"有密切的关系."管理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三个方面,在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激励学生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应实现"管理力"重心从传统的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7.
实习实训是高职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实习实训的组织安排、内容设计和实训效果都将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基于模糊数学思想构建的质量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实训效果评定由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分析,能够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和透明度。从调查结果来看,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训质量评价为"良好"和"及格"的人数占88.6%,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分普遍较低,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提升。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为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越来越多的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课堂教学、作业和考试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案例分析这一典型题型。如何把握案例分析过程,如何撰写一篇满意的案例分析文章,已成为很多同学学习中关注的热点。本文归纳总结了管理案例的阅读、管理案例的分析类型、分析过程,以及管理案例分析的一些基本技巧。力图使学生能够认识案例分析的一般规律,更好地把握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院校为非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管理类课程,目的在于提高职业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造成非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的困境。针对这种情况,作者根据自身实际教学经历,提出了使此类课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管理类课程"探究式"案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编写案例激发兴趣、课堂互动引出主题、根据问题探究答案、案例报告学以致用、点评反馈考核评价五个步骤,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