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他,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个赢弱的家。他,是父亲永远的“拐杖”;他,是母亲永远的“支柱”;他,是全家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2.
有个女孩一直抱怨父亲对她太严厉,从小到大,父亲没抱过她几次。当别人家的孩子在父亲的怀里撒娇时,她却要自己洗衣服,还要帮母亲干家务。读中学时,她甚至已想不起来父亲什么时候对她笑过了。住校后,她心里很高兴,终于可以不必面对父亲了,也可以少让父亲生些气。她一直认为因为自己是女孩,父亲才对她冷漠的,她知道父亲想要个儿子。她每周回一次家,家离学校不算远,步行大约半个小时的路程。每次从家返校时天已擦黑,没有公交车,她步行。第一次时母亲不放心她一个人走,便让父亲去送她,当她把希望的目光投向父亲时,父亲却说:“街上的路灯都亮着,…  相似文献   

3.
行李里的爱     
假期转眼过去了,又到了返校的日子。 我是那么恋家,和父亲一起去地里干活流一身热汗,傍晚灯下一家人简单而又乐融融的晚餐,和母亲一起去溪边淘菜洗衣……家永远是自己的好,不管它多么贫寒。可终究还是要离家,回到学校继续学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她是一个命运多舛且悲戚的人物……一生下来,她就失去了父亲的爱抚.母亲的温馨,更无从知晓籍贯何在。当初.身为营缮郎的秦业从“养生堂”里把她抱回了家.从此。她便成了秦业的养女。其养父一生毫无建树.却调养出了她这样一个“形容袅娜.性格风流”的女儿。秉借自己的美貌,又加上秦业“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红楼梦》第八回)。  相似文献   

5.
继母的账本     
《小读者》2008,(10)
一她对亲生母亲并没有印象。母亲离开家的那年,她还太小,两岁,是没有记忆的年龄。与父亲一起生活到5岁,便有了继母。与其他类似家庭不同的是,自己与父亲住在继母的房子里,花着继母的钱。  相似文献   

6.
继母的账本     
一她对亲生母亲并没有印象,母亲离开家的那年,她还太小,两岁,是没有记忆的年龄。与父亲一起生活到5岁,便有了继母。与其他类似家庭不同的是,自己与父亲住在继母的房子里,花着继母的钱。  相似文献   

7.
4岁的时候,她总喜欢在父亲下班后骑在他的脖子上做空中飞人,玩旋转木马。那结实而有力的肩膀是她的坐骑。母亲会轻轻责备她.而父亲便带着宠溺的笑将她转得更快。后来,她知道父亲当时的工作是挑着重重的木材从一头走到另一头,重复着无数次的来回。肩膀上永远是新伤加旧伤,夜夜需要母亲为他揉搓淤血。  相似文献   

8.
雨葭在城里最有名气的中学读书,她的家在乡村,家里只有母亲,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周末的时候,雨葭总是喜欢穿上布鞋,她那双漂亮的球鞋仅在体育课上穿。从学校到家乘车需要三元钱,雨葭决定步行回家,她告诉自己说,这样可以欣赏一路的风景,也可以锻炼自己的体质和胆量。其实,对于雨葭来说,这样的决定,已经不止一次。回到家,满天的星,母亲总是在路口等待着。母亲从不问雨葭的学习情况,只是说些吃2004.9饱穿暖的话。第二天,母亲通常会到村头去,那儿有个卖肉的,五元钱的肉,刚好够雨葭吃一顿。这一次,雨葭是和母亲一起去的,卖肉的看见她们,打声招呼,…  相似文献   

9.
她的刘海     
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我也是父亲的第二个孩子,我是父亲和母亲的孩子,而那个女孩,她不是,我管她叫姐姐。后来我和母亲搬出了那个家,那个时候我还只和母亲的梳妆台一样高。离开父亲的时候我抱着自己的玩具被母亲抱出了家门,头靠在母亲的肩窝里,没有哭。从此,我们走出了那座房子。父亲说:“我送你。”母亲微笑着点头:“我该走了。”父亲为母亲打着伞,雨水滴湿了母亲的左肩,我看见了。自我满月就一直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母亲不在,她为了那个姐姐把我放在这儿,她说太忙。打小我的印象中只有两位老人的存在,而忽略了母亲,那个太忙的母亲。…  相似文献   

10.
母亲     
从高尔基的《母亲》到朱德的《母亲》,历来,不知有多少文人赞美过他们的母亲。是的,母亲是伟大的、崇高的,母爱是神圣的、无私的。这对于从小失去父亲的我来说深有体会。就在十七年前,我刚刚来到这大千世界时,父亲那高大的身躯就永远沉睡了。他走了,留给母亲五个年幼的孩子。”那时的母亲只有33岁呀!这对于她来说是多么沉痛的打击。她伤心地哭了好久、好久。泪流干了,她就坚强地用那瘦弱的臂膀支撑起这个破碎的家。妈妈每月仅六十元的公资,要养活六口人,要吃饱、穿暖,还要供我们上学,这是谈何容易的事呀!何况那时的我们正是长…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秘密     
母亲在28岁便做了寡妇。当母亲赶去青岛办了我父亲的丧事回来后,外祖母也从天津赶来,她见了母亲第一句话便是:“收拾收拾,带了孩子回天津家里去住吧。”母亲虽然痛哭着扑向外祖母的怀里,却摇着头说:“不,我们就这么过着,只当他还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12.
苦儿父亲早死,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是个能干要强的女人。拖着苦儿风里雨里,家里家外又当妈来又当爹的,苦苦撑持着残缺的家。村里人见她母子这么艰难,给她介绍了一个身强力壮的男人,劝她改嫁,但她怕苦儿受后父的虐待,终究没有答应。  相似文献   

13.
邻居     
我的母亲很早就失去了双亲,她像一只孤独的鸟儿从乡村飞往一个叫做“梅箓”的小城镇,十七岁完成初中学业之后,便开始了她的“打工妹”生涯。而我的父亲念完了大专就顺其自然顶替了爷爷的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工商行政人员。那时,父亲的工作地点恰巧和母亲近在咫尺。母亲年轻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想念母亲     
看到母亲的这张照片 ,便想起了那段沧桑岁月。那年母亲51岁 ,我正念高二。好不容易盼到了国庆节 ,我便骑上了那辆老掉牙的“天津飞鸽”急匆匆上路 ,心却早已飞回了近百里的家。在离家7公里的乡卫生院门口 ,碰见了两眼红肿的姐姐 ,她告诉我妈病了正在医院治疗。我慌忙赶进去时 ,只见母亲双眼紧闭 ,面色腊黄地躺在病床上。老泪纵横的父亲跪在妈妈的床前哭诉着 :“放心吧 ,他妈 ,倾家荡产我也要把你的病治好。”为了偿还1个多月前我交学费借的几百元钱 ,一开学 ,父亲和母亲便又开始了紧张的劳作。父亲去山里修路了 ,家里只剩下母亲一个人 ,…  相似文献   

15.
爹地妈咪小时候在村里,她管父亲叫“爹”,管母亲叫“娘”; 进城上高中后,她管父亲叫“爸”,管母亲叫“妈”; 到上海上大学了,她管父亲叫“爹地”,管母亲叫“妈咪”。不过,她的“爹地”和“妈咪”至今还管她叫“娃”,而不是“B B”。  相似文献   

16.
93岁的母亲思维清晰、记忆力特好。十年前父亲去世,我们六个儿女轮流照顾她的生活。母亲慈祥善良,身体尚好,但随着年龄增长,变得越来越爱唠叨了:“天冷了多穿衣服”,“在外应酬少喝酒”,“干工作要踏踏实实,不能偷懒耍滑……”仿佛我们还是小孩子。尤其不可思议的是,七八十年前的往事她还能如数家珍,讲了十几遍仍乐此不疲,而我们听多了却难免心烦。有几次,我见母亲又要开讲,便假装到阳台上打电话。母亲见没人听她说话,自言自语地唠叨了一会儿,便默默地坐到一边去了,满脸无奈的样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等雨     
我本来是很讨厌雨的。因为每次下雨,家里总要放满了盆盆罐罐,我也不得不和母亲挤在一起,让父亲另谋“睡路”,更难忍的是要让我脱下绣着小猪的鞋,换上那双有八九块补丁的破雨鞋。小学课文中有“冬天过去了,柳树吐出了鹅黄的芽儿,大口大口地喝着甘甜的雨水”的描写,但我总觉得雨肯定没那么好,不然为什么每次下雨母亲都会板着脸呢?等雨是从小学五年级才有的事。父亲给我买了双新雨鞋,当我看到它时便开始等雨了。那时,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便是看天气,每天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穿着雨鞋在家里走,自我陶醉自我欣赏,然后把鞋底擦净放回…  相似文献   

18.
我永远忘不了1965年7月的那个温暖的夏日,那一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当时,她才36岁。她得的病很奇怪,当时连医生也解释不清在她那样轻的年纪怎么会得那种病的。那天下午晚一点的时候,一位警官来找我父亲,请他允许医院用我母亲的大动脉管和眼角膜。我当时就震惊了。医生们想解剖我的妈妈,把她的器官拿给别人,我想当时我是哭着跑进房间的。我当时只有14岁,怎么也不能理解别人为什么要把我所爱的人“拆开”。但是,我的父亲却对他们说:“我同意。”“你怎么能让他们那样对待妈妈?”我向他尖叫着,“妈妈完整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她…  相似文献   

19.
妹妹的角色     
为了募捐,主日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圣诞前夜》只有四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定角色那天.妹妹一脸冰霜回到家。“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相似文献   

20.
张怀萍 《老年教育》2006,(10):32-32
有人说:母爱如水,温情细腻;父爱如山,深沉厚重。我们家却恰恰相反。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一个粗线条的人,经常眉头紧锁,很是严厉,远不及父亲对我们细致。在我的记忆中,想搜寻母亲温柔的点滴,着实困难:从小到大,她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读书永远没有出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