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据《家庭百科报》报道:新加坡注重提高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该国教育部将原有的“课外活动”改为“课程辅助活动”,并规定了相应的奖励分标准。新颁布的“课程辅助活动”是学生全面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参加了校外组织活动所得的奖励分,都可计算在课程活动成绩里面,但学生必须先参加学校的主要课程辅助活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性质。多年来,笔者基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初心,不断探索和完善六环节课堂教学法,为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活动课程浅议田旺柱,韩胜强1992年,国家教委制订并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新课程计划规定,各中小学都应开设活动课,从而构建了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这是对我国传统课程观的一个新突破,也是我国...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规定了该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为了充分体现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特征,我们应注重教法创新,让课堂呈现出富有生命活力的精彩来。  相似文献   

5.
转变课程观念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按照教育的培养目标,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大部分。其中活动课程是指:晨会或夕会,班队活动,体育锻炼,科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及学校传统活动。把活动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列入课表,这在我国普教还是首次。这反映了课程理论的新发展。开发、上好活动课程,首先要变革观念。第一,树立“大课程观”。转变传统的只重知识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2001年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加明确地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就目前我国一些新教程改革  相似文献   

7.
1993年,原北京市教育局转发了国家教委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并且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其中,“关于课程开设的几个问题”的第9条意见提出:“活动课课时要给予充分保证。其中体育锻炼与科技文体活动的课时分配如下:初中各年级体育锻炼每周2课时。科技文体活动每周1课时。”由此,“活动课程”这一课程的新形式开始列入北京市中小学课表。1996年,国家教委组织开展“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实验,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实验区试行),再一次规定了活动…  相似文献   

8.
师专二年制数学教育专业的“新教学方案”是一个充满着浓郁时代气息和改革精神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新方案精神指导下制订的数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除规定部分必修主干课外,还有一些选修课程,同时增设了如“统计学”、“财务会计基础”等面向农村市场经济的特设课程和专业活动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一改传统的“专、精、深”的纵向型知识结构体系,而增设的特设课程、选修课程及活动课程构建了学生“横向辐射型”的知识结构体系。这必然出现各门课程学时大幅度地压缩,按以往教学方法就觉得课时太少和难于执  相似文献   

9.
指导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由国家规定课程内容、拟定课程目标、设置课时要求的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取向上以直接经验为主,其内容直接来源于生活领域,学生面对的是“生活世界”;在实践方式上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将其等同于学科课程、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3-12)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由我国1992年10月颁布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课程计划》所规定实施的“活动课”发展而来的。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及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对其实质与价值进行了揭示;对这门课程的目标、内容与活动方式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新近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以下简称《纲要》)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 ,调整基础教育课程结构 ,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 ,把“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定内容之一。为了落实《纲要》精神 ,《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实施意见》提出 ,“全省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要将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当前阶段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素质教育发展之运而生 ,而“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秋季,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将进入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全面实施。新的课程计划在课程设置上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明确了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规定了必修、选修的授课时数,并指出“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安排、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各部分内容和组织形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如何“从实际出发“”安排、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各部分内容和组织形式”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关于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的若干问题的构想与思考》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基本特点、实施原则、活动模式、实施流程、课程评价等进行了前瞻性的构想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本县三十四所乡中心小学、成堡两镇小学中的二十三个单位,按照上海市小学教学计划编排的以课程表为主的“四表”,进行了调查。“四表”评价标准及其权重1、课程表编排。必须按照教学计划规定设置的课程、(?)和各项活动进行编排,不得随意增减,课程表上开设的课程和安排各项活动的名称必须与教学计划规定设置的课程和各项活动名称相一致,不得随意改变,课程表上各个班级每周各天的教学活动必须根据以下几个原则编排:(1)轻与重搭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在正在进行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其重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三类领域:“研究性学习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与“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其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生中的成功开展对后两者的实施起着极大的帮助作用,三者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关系。国家教育都于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把“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定为主要内容。本文试图对照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育方式的差异,以期加深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对传统教育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在正在进行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 ,其重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三类领域 :“研究性学习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与“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 ,其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生中的成功开展对后两者的实施起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三者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关系。国家教育部于 2 0 0 0年 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修订稿 )》把“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定为主要内容。本文试图对照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育方式的差异 ,以期加深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  相似文献   

16.
“园本课程开发”是指“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①园本课程开发的提出,对我国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是一种突破,在课程观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理念。为了进一步推动园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笔者认为坚持以下新理念是必要的。1课程要适应幼儿园独特的“园本”情况幼儿园课程的各个环节,从目标、内容、实施到评价,虽然在“国家课程”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不可能照顾到各地各类幼儿园的特殊性,也难以满足社…  相似文献   

17.
初中化学活动课的实践广东省阳西县教委教研室吴文华国家教委颁布的1993年秋季开始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活动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与学科相辅相成”。这是对我国课程的重大改革,是对传统课程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反映...  相似文献   

18.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我校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开设了以“说听课”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文就如何指导开展说听课以及取得的成效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确定下来。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中小学的新课程,也是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近几年来,我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作了一些初步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学校执行、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本的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问题为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调查”、“考察”、“访问”、“设计”、“实验”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