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零距离说,不少人都不太赞同。其反对的理由,一是彼此取消说。如庄西真先生在《职教论坛》2009年第4期撰文《距离产生美》,陈述自己反对零距离的理由,认为职业学校和企业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组织,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学校则是一种教育组织;又说,从分工角度看,都零距离了,那还同时要职业学校和企业干嘛,二者只留一种即可。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醉翁亭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历来注家把"颓然"一词解释为颓唐、颓倒之意.如<中国历代散文选>(刘盼遂、郭预衡主编)解释为"颓然,醉倒的样子."<古代汉语>(王力主编)解释为:"颓,倒"等.<语文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将此句翻译为"一个面容苍老、头发花白的人,昏昏欲倒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其译句亦取"颓然"为"昏昏欲倒"之意.笔者认为,诸注不确."颓然"当是"安适、和顺的样子."其理由赘述于后.  相似文献   

3.
发挥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职业教育法>规定:"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应当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组织、协调,指导本行业的企业、事业组织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参与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4.
"莫"字词性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惠 《现代语文》2006,(5):128-128
"莫"最初是"暮"的本字,<说文>:"莫,日月冥也."<说文通训定声>:"莫,假借为无."段玉裁认为是引申义,<说文>段注:"引申为有无之无."几乎所有对"莫"的训释,皆以为"无"字,如<广雅·释言>:"莫,无也."<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笺:"莫,无也."<小雅·天保>:"以莫不庶."笺:"莫,无也."<礼记·檀弓>:"莫相予位焉."注:"莫,无也."<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皇疏:"莫,无也."皆以"无"为训,这种训释含混模糊,因此,后世对"莫"的用法争论颇多.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中写了七十七个人死亡,每个人都死得很平和."死人"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刻画了"活人"的性格,可以说"死人"不死.<儒林外史>中的死亡现象与吴敬梓的思想和身世有密切的关系.死亡现象是<儒林外史>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用"死人"写"活人",是一种非常新颖和别致的思想和方法,寄托了作者的儒家和道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场",<尔雅·释宫>说:"路、场、猷、行,道也."<说文解字>解释"场"字:"祭神道也.一日田不耕;一日治谷田也.从土,扬(去提手边)声."依据<周易>卦爻辞:易就是场.在古人的眼里"场"就是天下、世界与社会.在现代数学的场论中,"场"是一个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相似文献   

7.
一看到美国哲学家丹尼尔,科顿姆的著作<教育为什么是无用的>,不禁吓了一跳.这是对我教育思想的一次根本性的颠覆."这是不可能的."我下意识地说.可是,分明有几种声音同时在我耳边响起."为什么很多教育问题我们无法解决?""为什么教育是受争议最多的一种职业?"这难道不正说明教育不是万能的吗?  相似文献   

8.
6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儿童节前夕,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对新修订的<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学校、幼儿园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剪彩、奠基等商业性活动:公益性庆典和外事活动确需组织学生参加的,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共青团湖北省委权益部部长蔡卿说:"如今社会上的很多活动,都是让中小学生冒着凄风冷雨或者炎炎烈日在户外站几个小时,严重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应该早日叫停."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向来以清新自然而被人称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更是描景的神来之笔,然而,对"别枝"的理解尚有分歧.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32课<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节选自朱光潜先生<艺文杂谈>)中认为"别"是"离开"、"落下"之意.朱先生说:"别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朱先生的观点非常新颖(以致有的鉴赏辞典也沿用此说),但有失原意."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笔者不揣谫陋,试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董文玉 《现代语文》2006,(5):127-127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十三经"为代表的儒家典籍是法定的经典."经"在周代的铜器铭文中即已出现,为"经营"之义.关于儒家经典被称为"经"的原因,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经,织也."清段玉裁进一步解释为:"织之纵丝谓制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是故三纲五常六艺谓之天地之常经."这里认为经为事物之根本.东汉班固在<白虎通艺>中说:"经,常也."认为经为常,是常道,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儒家典籍之所以称为"经",是因为认为它们是永恒的真理,它们所包含的道德伦理观念、价值体系等也是不变的,是社会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1.
岑参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和同时的高适,都以边塞诗驰名,文学史上并称"高岑".他的边塞诗<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中有这样儿句诗:"驿马从西来,双节火路驰.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对"喜鹊捧金印"这一句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谓喜鹊传来金印也.二是认为指公侯之印,即官印.  相似文献   

12.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这样的句子:"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教材对此句的注释是:"意思是说,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王将军的兵器库里藏有锋利的宝剑."认真阅读原文,我认为教材的解释是欠准确的.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句式把握欠准确.句中的"孟学士之词宗"和"王将军之武库",与<劝学>中的"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结构完全相同,都是定语后置句式,它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词宗孟学士"、"武库王将军".……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能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但教学中却经常发现,学生参与的面大了,而课堂显得很乱.有人说:"这是什么样的课堂啊,师不像师,生不像生.能学到东西吗?真是越改越乱了."而有些人则认为这是一种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新课标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论语·乡党>中有这样一句话:"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现代出版的<论语>读本都是这样标点的,笔者认为,这一则改为如下标点会更妥帖些:"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笔者按:'不'通'否').'问马."差别在于,前者"不问马"为一句,后者将"不问马"标断.这一细小的变化,使意义有了明显不同,对比如下:  相似文献   

15.
儿子正读初一,老师说他看问题常有独到之处,受此鼓励,为父的我打定主意:让他多看看<杂文报>.当我将新年的第一张<杂文报>交到他手里时,叮嘱说:"好好看看人家是怎么看问题的."第二天他晚自习回家,来不及换鞋,就捧上了日记本,说:"老爸,我写了篇杂文,瞧我是怎么看问题的."我不屑地说:"只看了一张<杂文报>,就写起杂文来了."接过一翻,一个蛮有杂文昧的题目赫然在目:<教育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触龙说赵太后>中有句云:"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和于身也."此中"乃自强步"、"少益耆食".课本注释分别译作"自己只勉强走走"、"稍稍渐渐喜欢吃东西";唐家龙老师认为."这样翻译不妥",应分别译二语为"于是自己勉强(打起精神,去)散散步"、"逐渐(变得)(比以前)更喜欢吃东西".  相似文献   

17.
学校每周的升旗仪式,由各班班主任轮流选派两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做升旗手已成惯例. 本周又轮上我们班,我不打算按惯例行事,便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推举两名代表,并说明推荐的理由.班会如期举行,学生推举的都是班上学习成绩的佼佼者,理由也堂堂正正,说了一大堆.等学生们说得差不多后,我发言了:"同学们,今天老师也想在班会上向大家推荐两个人,一个是耀宾,一个是星鹏,请他们站到台前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社会、企业、学校三个纬度的角度,研究如何建立"零距离"上岗的保障机制;并以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多年的办学实践为基础,提出了一套基于三个课堂和校企合作模式相结合的"零距离"上岗的高职教育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江结宝 《现代语文》2005,(10):12-13
陆定一的<老山界>中有这样的对话: (红军战士):"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这里,红军战士对一位瑶族妇女,既不称"同志",也不称"老乡"或者其他什么的,而用"大嫂"相称,这是一种最合适、最有效的称谓,它拉近了群众关系,表达了军与民亲如一家的深情.  相似文献   

20.
"莫须有"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意思是‘也许有'.后来用来表示凭空捏造.""百度百科"的解释则是:"(我)寻思着有、(我)认为有,相当于‘说你有你就有'.还可以解释为‘不需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