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李梦  刘英 《青年记者》2007,(10):17-17
2004年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由上海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跨地区跨媒体联合创办,三大背景给《第一财经日报》的出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从对《第一财经日报》的调查了解来看,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方仁 《传媒观察》2005,(4):15-17
2004年11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在上海面世,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联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北京青年报社共同打造,这三家集团都是中国传媒业赫赫有名的巨子。《第一财经日报》是中国第一个跨媒体、跨地区的报纸,得到了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的充分支持,上海、北京、广州三地的党委、政府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给予了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3.
刘晓鹏 《新闻界》2004,(4):76-77
2003年,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一年之后,这家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全资控股的子公司将《上海经济报》收归名下,改造成为一份面向全国的财经类日报《第一财经日报》。如果说原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和原上海东方电台财经频率统一对外呼号为“第一财经”初现跨媒体信息平台雏形的话,日报的诞生将最终  相似文献   

4.
姜雷 《青年记者》2006,(24):38-39
2006年6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刊登《富士康员工:机器罚你站12小时》的记调查,章经媒体转载后引发广泛关注。2006年7月3日,富士康认为该报道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向深圳市中院提出诉讼。7月17日,记王佑和翁宝收到了法院冻结其资产的通知书。8月25日,富士康旗下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以名誉侵权为由,起诉《第一财经日报》记,索赔3000万元,并申清冻结了被诉记的个人财产。8月28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声明,对鸿富锦公司采取诉讼保全措施查封记个人财产“表示强烈谴责”。8月30日晚,富士康将诉讼标的降为1元,相关记财产被解冻,同时将《第一财经日报》列为被告。9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组建律师团应对富士康诉讼。2006年9月3日18点10分,《第一财经日报社与富士康科技集团(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声明》出现在《第一财经日报》网站上。双方在“相互致歉、相互致敬”之后,富士康撤销了对“一财”的诉讼。至此,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官司就这样戏剧性地握手言和。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2006,(5):108-109
事件始末富士康将记者告上法庭并提出天价索赔因不满一篇员工“超时加班”的报道,台湾首富郭台铭所控制的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下称鸿富锦),以名誉侵权纠纷为由,向《第一财经日报》的两名记者提出高达人民币3000万元的索赔,并已要求相关法院查封、冻结了两名记者的个人财产。(鸿富锦为富士康全资子公司,富士康又是台湾鸿海集团子公司。)《第一财经日报》发函谴责富士康《第一财经日报》8月28日下午向富士康公司发函称“记者报道属于职务行为,报社将动用资源支持两人全力应对诉讼”。《第…  相似文献   

6.
《第一财经日报》g&2004年创刊开始,就提出了要构建媒体资源库,为了达到《第一财经日报》对受众资源的细分,以实现精准营销的目标。2005年,我们开始做一些基于精准发行的业务,陆续采集了一些读者信息,通过几年积累,目前已有了二十万左右的量,这些客户资源直接服务于我们的广告客户、采编团队。2008年,我们和方正进行合作,借助方正的客户数据库平台的软件,也做了一些订制开发,终于完成了《第一财经日报》的客户资源的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张劼 《今传媒》2005,(7):69-70
《第一财经日报》的创刊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及其全资公司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传媒业的一个重要事件,值得关注。作为最新锐的报纸,《第一财经日报》的公司化运作风格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孟建  钱海红 《新闻记者》2006,(10):39-41
前些日子,陡然而起的“富士康”案又倏尔平息。“富士康”案的基本情况是:国内媒体《第一财经日报》于2006年6月15日和22日分别刊发了两篇报道,反映的是富士康普遍存在工人“超时加班”问题。7月3日.与此报道有关的台资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下属的鸿富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在深圳以名誉侵权为由,向《第一财经日报》两名记者提出总额3000万元的索赔,并要求法院查封两记者的个人财产。8月30日,富士康集团决定把对《第一财经日报》两住编采人员的索赔额降为1元人民币,并追加《第一财经日报》社为被告。9月3日,富士康与《第一财经日报》发表联合声明,以和解的方式解决了这场诉讼纠纷。此案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刊为此发表一组文章,从公关危机的处理、法律视角的点评和呼吁构建和谐传播环境三个方面来讨论此案,以见社会各界的反应和此案的意义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尹良富 《今传媒》2005,(7):67-68
2004年9月21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同意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主管,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正式出版发行。至此,跨媒体、跨地域,居于“第一财经”统一品牌下的广电传媒与平面媒体框架基本达成,即“第一财经”模式诞生。  相似文献   

10.
新竞争环境下证券报的财经新闻报道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第四季度,《每日经济新闻》和《第一财经日报》两张财经日报相继在上海诞生.这是中国报业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此前,中国内地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经类日报,只有《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等财经周报或周二报.或者是财经类报纸的分支——以《上海证券报》为代表的证券类日报。财经类周报以深度报道见长,证券类报纸以细分市场的专业性报道见长。由于《每日经济新闻》和《第一财经日报》兼具了时效性强和覆盖面广的优势,对于俗称“三大证券报”的《上海证券报》、  相似文献   

11.
朱涛 《新闻记者》2007,(4):82-85
《第一财经日报》创刊于2004年11月15日,由三大股东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北京青年报按50%、25%、25%的比例投资,成为中国首张跨媒体、跨地域的市场化商业日报。日报的特性在于每日(或每个工作日)出版,同时因  相似文献   

12.
《新闻天地》2006,(10):17-17
据中新社北京九月十四日电,引起轰动的富士康公司向《第一财经日报》“天价索赔”案几经周折刚刚和解,因一篇涉及猎杀金钱豹问题的报道,《第一财经日报》被山西东方国际狩猎场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再次陷入“官司门”。山西东方国际狩猎场称,国家林业部门对狩猎的动物有着明确的规定,严禁措杀金钱豹。该狞猪场从今年元月起,正在筹备“首届中国国际  相似文献   

13.
韩杰 《青年记者》2005,(6):74-76
看到中国近期出现的两张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和《每日经济新闻》,既喜也忧。喜的是,中国新闻人终于要办一份自己的《华尔街日报》,与已进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中国经济相匹配。忧的为,现在中国财经类报纸群雄并起,各有所长。可以预计,为了争做中国财经报纸的龙头老大,相互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要争第一,唯有提高报纸质量。  相似文献   

14.
陈力丹  汪露 《新闻界》2006,(5):9-11
最近发生的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案在传媒业界和学界引起了强烈关注,也成为业界和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舆论监督与企业的危机公关——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案引发的思考》一文,通过对这一事件所透露出来的舆论监督新动向的观察和思考,重新探讨了舆论监督的职业规范问题,并提出了在舆论监督中应对被监督者危机公关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第一财经日报》从2008年6月到2014年6月期间的PX报道,发现该报从增强认知、改变态度和做出行动三种报道视角切入,试图达到让公众逐渐了解PX,说服公众接受合法合规的PX项目,呼吁多方合作、促进PX项目良性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田华 《新闻界》2007,(2):77-78
2006年6月,因报道富士康科技集团旗下鸿富锦(深圳)公司员工超时加班,《第一财经日报》两记者被富士康告上法庭,遭受巨额索赔,双方剑拔弩张,成为轰动全国的由舆论监督引发的新闻事件。9月初,富士康事件突然峰回路转,双方握手言和,匆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10,(2):62-62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被上海文广任命为第一财经系的负责人后,一个做“第一财经通讯社”的项目也随之开始筹备。第一财经内部人士透露,目前第一财经内部已知悉通讯社的运作,在北京等大城市都将成立新机构,但如果重新配置采编人员,成本将会非常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网站、数据库、手机报三个方面分析我国三大财经报刊——《第一财经日报》、《经济观察报》和《中国经营报》的数字化现状,最后对我国财经类报刊在数字化道路上的方向和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8月28日到9月3日.台湾富士康集团诉《第一财经日报》的”名誉侵权案”.经历了从索赔3000万元到1元.到双方握手言和、富士康撤诉的令人瞠目的戏剧性过程。  相似文献   

20.
绿茶 《网络传播》2013,(11):4-5
近日,一篇题为“温州经济要挽救,先杀《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陈周锡”的帖子,并连续两次被发布在温州最具影响力的网络论坛“703804”上,旋即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