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观楼长联     
对联可长可短,短的五七字,长的数十字都有。长联中最出名的当推昆明滇池大观楼那一副。此联共180字,是曾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的。(不过,若以字数来说。则后来已有比大观楼长联更长的长联了。)  相似文献   

2.
《教师博览》1994年第10期刊载的《天下第一长联》说:饮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号长联’在昆明西郊约五里外的滇池畔的大观楼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观楼长联。该联长180字,确是一副长联。但现在把它说成“天下第一号长联”就不对了。  相似文献   

3.
大观楼长联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除了具备对联的基本要素之外,在语言的运用上也独具特色.文章首先剖析了大观楼长联语言特色,其次解读了长联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脍炙人口的云南昆明大观楼长联,在中国楹联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被称为“天下第一”,有字数多、文辞美的含义,恐怕主要是因为它出现得早。孙髯写长联为清康熙年间的事,比他还晚的曹雪芹那时还把十一、二言的联叫做“长联”,可孙氏却早已洋洋洒洒制成九十言(一百八十字)的巨幅,实属破天荒。此后,大观楼长联也成了研究者离不开的话题,以致有专著行世。  相似文献   

5.
清代昆明大观楼长联 ,名扬四海 ,第一个明确夸赞评价长联的 ,是从云南思茅地区无量山下走出来 ,在省外担任巡抚、工部左侍郎的清官景东人程含章。他评价“孙髯翁大观楼长联 ,才雄气猛 ,为海内第一杰作”。评联后 ,他又从艺术上考虑去修改长联 ,未获成功。以往联坛中人对他 ,忘评联之功而责改联之过 ,是不太公平的  相似文献   

6.
我院余嘉华同志编著的《大观楼长联及作者孙髯》和《闻一多在昆明的故事》两书,最近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大观楼长联及作者孙髯》约九万字,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大观楼长联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作者的身世和思想,还首次介绍了孙髯的诗歌内容和艺术特点。书末附有孙髯二十六题四十首诗歌的注析。《闻一多在昆明的故事》八万  相似文献   

7.
《灌县青城山联》是继《昆明大观楼联》后的长联佳作之一。这副对联乃四川通江李善济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所作。体制宏大,正气磅礴,文彩丰溢,如同一篇优美的长赋。 青城山,在四川灌县西南三十里处。背靠岷山雪岭,面对川西平原,为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三十六  相似文献   

8.
提起长联,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昆明大观楼上孙髯的一副名联,如瀑布高悬,江河直泻,洋洋洒洒,气良非凡。本文仅就长联之“长”,进行探讨。长联一词,可能最早出现在《红楼梦》中。该书第五十三回说: ……上面悬一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特晋爵太傅前翰林掌院事王希献书”,两旁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对孙髯及《大观楼长联》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系统性、整体性研究方面有待深入和推进,主要问题有:对孙髯的诗文及其它作品缺少整体观照,对孙髯在清代中期联学场域及云南文学中的影响、地位与作用需要澄清;对孙髯进退失措的心态、布衣终老的生命历程与清代中期的文化政策、士林风气、世风流俗的影响和浸染研究不足;对《大观楼长联》与清代中期联学发展的互动研究不足;对《大观楼长联》文化价值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不足。对孙髯及其《大观楼长联》的研究进行述评与展望,希望有助于推动孙髯的个体研究,进而达成对清代中期云南诗坛、联坛场域的深度认知,开辟出一条研究清代中期云南社会变迁、士风流变的新路。  相似文献   

10.
逸信 《高中生》2011,(4):21
短联:单副联文在7字以下(含7字)的称为短联。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朋友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刘贡父对道:"四诗风雅颂。"王安石夸此联道:"真乃天造地设。"  相似文献   

11.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书写汉字.教师应深入浅出地告诉学生书写汉字的一些常识.一、笔画的?晚、脾等字,是竖撇相连的字,不能把一长撇写成两笔,麦、敖、傲等字是竖撇分开的字,不能把竖撇连成一笔.二、偏旁的书写:如松、柏、桃等字的"木"旁,特、牧、牡等字的"牛"旁,耕、耘、耙等字的"耒"旁,籼、籽、粉、料等字的"米"旁,都没有钩,只有提手旁才有钩.三、横的长与短:如"辛"字是中间的一横长,"幸"字是第二、第四横长;麦、青、毒、责等凡是有三横的字都是中国的一横短,底下的一横长.  相似文献   

12.
孙髯翁所撰大观楼长联具有极其丰富的美学意蕴,集中体现了对联艺术的六个美学范畴的十八个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一、揭示课题,理解含义师:同学们好!首先请大家举起你们的小手,跟着老师来书空写三个字。(师边写边说笔画名称。先写"紫"和"丁"。)师:第三个字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香",这个字怎么写呢?上面是——(生:禾),下面是——(生:日)。师:(师生书空)"香"在写的时候要注意第一笔是撇,要写得短些;第二笔是长横;第三笔是竖,竖要写得短些,谦让下面的"日"字;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些。  相似文献   

14.
昆明大观楼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它主要的艺术成就有五个方面:规模宏大,开创了楹联史上长篇巨制的先河;结构精巧,为后世长联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语言含蓄优美,凝练生动;个性鲜明,思想深邃;意境开阔,大气磅礴.  相似文献   

15.
明代著名杂剧家徐渭,诗文书画俱佳,也是对联高手。四川长宁县朝云庙的一副对联便是他的杰作之一: 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其上联第一、三、四、六、八个“朝”字读zhāo,早晨之意;其余读cháo,意为朝拜。下联的“长”字第一个读cháng,“长水”为水名,第三、四、六、八个也读cháng,经常之意;其余读zhǎng,  相似文献   

16.
正杜老师: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课本里有个"庭"和"廷",右半部分"横竖横",课本上是一个"土"字,也就是第三横比第二横长,我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确如此。但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里,右边是一个"士"字,也就是第三横短。恳请杜老师给一个明确的指向,谢谢。山东省蓬莱师范附属小学栾明杰栾明杰老师:"廷"字以及由"廷"做偏旁构成的"庭、蜓、霆、挺"等字里,"廷"字中间的一横要长一点儿。您提到的情况跟规范的  相似文献   

17.
泥人张     
<正>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那天下雨,他一个人一边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  相似文献   

18.
行书偏旁部首的变化及笔法(10) 十九、双人旁的变化及笔法 双人旁,虽然只有三画,但在行书中的写法也是千变万化.如图一即为古人的行书"從(从)"字,其中的双人旁几乎是一个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行书双人旁变化的共性特点有两点:一是两撇上短下长.即第一撇稍短一些,甚至可以变成一点;第二撇则适当放长.二是重心稍倾斜.一般情况下,行书双人旁的重心应适当右倾,首撇稍偏右,竖画稍偏左;草写时也可左倾,如图一中右行第二、第四两字.  相似文献   

19.
正本学期在班里开设"对课"课,每周一课,计划讲15个课时,用的教材是慈矿兄编著的《小学对课》,学生人手一册。这课讲"平仄和谐"。先积淀感性经验。分别朗读并体会"三言两语——三语两言"、"三心二意——三意二心"、"三长两短——三短两长",这里的顺畅和别扭其实跟汉字的声调排列有关。于是解释:普通话中一、二声的字称为"平声字",三、四声的字称为"仄声字";我们通常说的朗朗上口,就是指平仄和谐,也就是声  相似文献   

20.
“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号称江南第一楼的岳阳楼,以其独具的风采,成为洞庭胜景,三楚大观。引得无数文人墨客赋诗作文,题字撰联。其中清人何子贞(一说为窦进士)的102字的楹联,格调豪放,气象峥嵘,堪与云南大观园的180字的长联媲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