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风尘仆仆地从遥远的西非之角访问归来,便读到早已摆在案头上的我的青年朋友张飚同志的来信。他用热情而恳切的措词要我为这本由中青年记者们自述新闻工作甘苦的书——《新闻的幕后》作序。坦率地说,这封信既使我极为高兴,又使我深感为难。最近几年来,在改革和开放的社会大变革中,我目睹着一批批中青年记者纷纷登上新闻舆论的舞台,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时代敏感,尖锐泼辣的笔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进行着勇敢的搏击,展现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精神风貌。尽管人们对他们和他们的作品评价不尽相同,褒者大有人在,贬者也不乏其  相似文献   

2.
几天不下雨,南国大城显得异常的烦躁和闷热。我静坐案前,翻读着刘陶即将付梓的这本报纸言论作品集,心头仿佛掠过一阵阵清凉。我就像跟着一位思想的智者,沿着数十年历史流过的小河,走进人民群众创造实践的林莽,采撷到一束束理论和实践浇培的花朵,久久地闻不厌它们的芳馨。 刘陶从事报纸工作30多年,在新闻评论写作上付出了他大半辈子的心血。从一事一议的短论、编后,到引人注目的评论员文章,以及配合贯彻党的各个时期中心的重要社  相似文献   

3.
程天敏等编辑的《中外新闻选》即将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胡乔木发表于1946年9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的《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一文,被列为该书篇首。此书共收人中外108家新闻媒体上溯1840年、下至1991年这151年间刊播的370篇富有借鉴意义、参考  相似文献   

4.
蔡华东 《新闻前哨》2014,(12):62-62
看本书中他与“三兄长合影”,知了,大志行四。可是在我心目中、在我与业内同仁言谈中,龚大志(现任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孝感支队政委),他就是一“拼命三郎”!何谓?“拼命三郎”乃梁山好汉石秀的绰号,后来比喻打仗勇敢不怕死或干事竭尽全力的人。大志当之,无愧!记得初起这一印象,是我在楚天都市报上夜班时。夜深沉,叽哩呱啦,有人进来了,“报告”,啪的一个军礼。一打量,好家伙,脚上是深筒胶靴。  相似文献   

5.
康金声是我50年代末的学生,当时就爱好文艺,并有了较好的写作基础。他后来从事了中学和大学的教育工作,又搞了古典文学的研究,可一直没有间断过文艺创作。60年代初期以来,他发表了许多诗歌、散文、小说和文艺评论等,虽属业余创作,但有一定的社会影响。这次他把几十年来较好的作品搜集起来,汇为一个集子,我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对他本人来说,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对于文坛来说,又多了一本有一定分量的作品;对大众来说,人们能够借以认识刚刚过去的半个世纪的社会面貌,了解当时人们真实的心理结构和精神状态,因而颇具…  相似文献   

6.
7.
顾龙是《新民晚报》的一位高级记者,朝气蓬勃,一表人才。在上海新闻界有相当的知名度。我在《新民晚报》社当总编辑的10年间,与他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深感他酷爱新闻事业,是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活力,想干事、肯干事、会干事的同仁。记得在三四年以前,他曾经跟我说过,准备将自己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最满意的作品结集出版,不过要力求编得与众不同,要有自己的特色,届时希望我能为其作序。然而,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山西记者站站长翟生祥同志,从三十五年的新闻作品中,精选若干,结集出版,嘱我作序。我与生祥曾有同行之谊,他的信任,是不能推辞的。 生祥是自学成才的新闻记者。他从事的第一个社会职业是乡村教师,因工作出色,先后被选调到县委文教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又因写作能力出众,一九六四年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中,派任驻山西记者站任记者、副站长、站长。在中央台山西记者站的三十年中,艰苦耕耘,成绩显著,有几次升迁的机会,他都一一婉拒。“咬定青山不放松”,他选定了  相似文献   

9.
继《笔墨春秋三十年》一书出版之后,柏生同志的这本选集又将出版了,作为一个读者无疑是一个佳音,高兴!欢迎!当然深信,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心情,也是广大读者的心情。但在她叫我为这集子作序的时候,我既感到高兴,又感到为难了!  相似文献   

10.
我同这本书的作者刘建明教授 的相识,可以说多少有点不同寻常。 我从杂志上读到他的文章,觉得这位作者有自己的见解,不是那种人云亦云的人,因此就留了心。 后来又读到他一篇文章,我略有不同的看法。他谈论的是“舆论一律”的问题,具体内容记不得了,好像是说舆论不可能一律也不应当一律,这点我是赞成的。不过,“舆论一律”这个上层建筑,是计划经济那个经济基础的反映,同时对那个基础起促进的作用。回想当初,这个理论是毛泽东亲自这样明白无误地和大张旗鼓地提出来的。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计划经济不行,尤其是我国现在已经改革,不再实行计划经济而实行市场经济了。这就是说,当初那个经济基础已经不复存在。既然如此,那个上层建筑现在往哪里站,还  相似文献   

11.
继《笔墨春秋三十年》一书出版之后,柏生同志的这本选集又将出版了,作为一个读者无疑是一个佳音,高兴!欢迎!当然深信,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心情,也是广大读者的心情。但在她叫我为这集子作序的时候,我既感到高兴,又感到为难了!我读过柏生同志不少文章和报告文学,而更重要的是人贵有自知之明,我这个搞数学的人,能为新闻作品作序吗?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个浮华喧嚣的时代,也是个性凸现的时代。人们对学术的追求,或多或少带有几分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13.
虎年隆冬,无雪的北京多了些许干冷。进入腊月的一天,室外寒风年隆冬,无雪的北京多了些许干冷。进入腊月的一天,室外寒风凛冽,而我的心里却顿生一股暖意。这天上午,人民武警报社时任社长黄秋生,副社长赵剑平一行,提前来我家里拜年。大家围坐一起,品茶聊天,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4.
香港地处华南边陲,连九龙新界在内,方圆不过一千多平方公里,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各省相比,不过是弹丸之地,但在中国新闻史上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近代化报刊的孕育、诞生和发展,都和香港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化报刊和最早的一批日报当中,就有不少是在香港创刊的。鸦片战争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以来,香港曾经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报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报刊、抗日救亡报刊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报刊活动的重要基地,是这些报刊和形形色色敌对政治力量报刊进行较量的战场。这里曾经涌现过一大批有影响的报刊,涌现过  相似文献   

15.
近十多年来,在新闻领域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几起几落,特别是经历1989年的激烈交锋之后,更加丰富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 历史表明,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从“五四”时代的萌发,经过革命战争年代的成长和壮大,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系统化,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历程、实践的基础、理论的体系、鲜明的特性、优良的传统和现实的优势,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和从事新闻工作的卓越代表人物,以他们的实践和论述,都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16.
我和张家炽同志认识是在1949年秋。那时,北平刚刚解放不久,张家炽从人民日报调到新华社,在总社采访部任记者。1951年,我到新华社华东总分社(后改组为上海分社)工作,张家炽夫妇也随即调到上海,尔后又从上海回到北京,前后37个年头,一直在一起工作。因此,我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对他的不幸过早去世,我是十分悲痛的。张家炽早年在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是40年代蒋管区进步学生运动中的积极分子。解放后,他服从工作需要,当了一名新闻记者,在新华社30多年,大部分时间从事经济报道,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及其经过的曲折历程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新闻学理论方面也颇多建树。本书收集张家炽从事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陈力丹 《青年记者》2012,(36):90-91
辜晓进是以《走进美国大报》在我国新闻传播学界闻名的,那时他是新闻传播业界的一员,后来他还有不少著作出版,但这本书是奠基之作。现在他转到新闻传播学界,再出新著《当代中外新闻传媒》,值得祝贺。这部书稿与传统的外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的  相似文献   

18.
管远祚 《新闻窗》2005,(3):57-58
新闻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闻边缘学科,它既是当代美学向实用学不断分化的产物,也是新闻实践合乎逻辑的理论追求。由于世界性技术革命和信息革命浪潮的冲击,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加之新闻改革实践不断深入的呼唤,这一领域的研究已有了较长足的进步。贵阳日报副总编辑贺微同志的《新闻美学探索》就是这方面的一部新著。该书从一个崭新的角变——审美的视野观察新闻传播现象,探讨新闻美学的本质、功能、价值,新闻美的创造以及受众审美心理活动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今年,新中国60华诞.作为有着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山东,和新中国的成立有着怎样的渊源?山东这一方水土、山东人民在新中国的成立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基于这样的思考,山东电视台和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联合推出了10集电视文献纪录片<齐鲁丰碑>.为新中国60年华诞献礼.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半年多的时间,收益颇丰.  相似文献   

20.
穆青同志在当代中国新闻界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我长期在他的领导下工作,思想上、业务上都受益良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十年时间,我作为他的主要助手同他朝夕相处,为开创新华社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共同奋斗,对他了解愈深则愈加敬佩。特别是在风云变幻的重大历史关头,他总是义无反顾地坚决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坚定地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他那政治家的风范,实事求是的精神,更是我努力学习的榜样。因此,在穆青同志这本用数十年心血凝成的《新闻散论》即将付梓之际,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希望大家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巨大的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