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话妈妈     
妈妈,母亲,娘……只是一个短短的称呼,已胜过这世上万语千言。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孩子对母亲的爱,是最自然最真挚的爱。孩子是母亲身上的血,心头的肉;母亲是孩子心灵的根,生命的源。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任何人所不能比拟、不能替代的。正因为如此,人们说,母亲的素  相似文献   

2.
暴力     
据心理学研究,来自母亲的暴力往往会给孩子形成对自我生命的否定,这要比父亲对孩子的暴力更具有杀伤力。因为母亲是孕育生命的人,那么当她施暴时,体现出对生命本质的否定,  相似文献   

3.
母爱是人类的天性。母亲对孩子理性的、有效的爱即是科学母爱。生命全程发展观认为,人的发展是毕生进行的,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着眼点是孩子的毕生发展;孩子是自己毕生发展的生命经历者,父母只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配角。科学母爱的目的是让孩子体验幸福的人生。母亲以抚养者、分享与分担者、引导与欣赏者、牵挂者的身份实现她在孩子毕生发展中的母爱功能。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都可能犯错,关键是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错误行为。我们中国人对待孩子犯错误,通常都批评一通了事。我认为这样对待孩子的犯错,实在是错失良机。殊不知,当孩子犯错之时,正是绝佳的教育时机,若在此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个例子来说:有个男孩子,跟着母亲去散步,走到一家超市前,孩子看见了透明的玻璃橱窗内摆着很多种“弹珠超人”的玩具,就吵着母亲要买一个“弹珠超人”,母亲以家里已经有了好几个为由,不给他买。孩子生气地跟着母亲回到了家,就径直地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并…  相似文献   

5.
一个数度濒临生命绝境21次停止呼吸的男孩;一个手脚严重烧伤面目可怕的男孩;一个对生命对未来不抱任何希望的男孩,在母亲精心照顾和痴心教育的正确引导下,考取了重点大学。17年来,田秀英以惊人的毅力和永不放弃的信念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为儿子铲平了一条通向未来、放飞希望的道路。孩子,你能行,这是母亲田秀英执著的追求,也是家庭教育的真谛所在。通过这篇文章,告诫那些对孩子不管不问不在乎的家长们,一些不可能的事情通过动力是能成为现实的,何况你们的孩子聪明伶俐、身体健康,多关心关心自己的孩子吧。  相似文献   

6.
杨琪东 《山东教育》2005,(15):64-64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叹:“这一代独生子女自私,冷漠,不关心人。”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全部的爱,可孩子给父母的爱却很少。然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可能就在于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孩子不明智的爱!  相似文献   

7.
情绪和情感是人类重要的心理活动形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家长,要注重家庭中孩子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一、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孩子的情感需要满足的缺失或不当的现象。请看下面一组镜头:镜头一:一名母亲正在指导女儿拼图,孩子试了好几次都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母亲一边指导,一边对孩子说:“你再拼不好妈妈不喜欢你了!”女儿的眼中含着泪花……不难看出,这位母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她给了孩子情感上的压力,做女儿的不免要想:妈妈是因为我的聪明能干才喜欢我的。这位母亲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虽然没…  相似文献   

8.
<正>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的教育往往会决定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一、以身示范,了解孩子,做好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楷模。家长的一言一行将深深地印在孩子的心中。大家也许看到过电视广告的宣传片:一位母亲给她的婆婆洗脚,而这位母亲的儿子也蹒跚着端来水给妈妈洗脚。这是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所以,家长的语言不要粗鲁,对孩子不要张口就骂,抬手就打。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好  相似文献   

9.
我原来对独生儿子的教养态度属溺爱型兼放任型。我从心里疼爱孩子,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取得孩子的欢心。只要孩子开心,对孩子的缺点,不加过问,任其发展,我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又渐渐地向放任型转化。孩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我们作母亲的有责任有义务把孩子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如何教育好孩子,“母亲学校”对这个问题给我们作了较详细的讲解和辅导,使我们懂得了对孩子,特别是对独生的孩子,不能捧  相似文献   

10.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礼物,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与父母深深地联系在了一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成为家长行动的指南。对孩子的教育成为父母最为关心和重视的话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父亲和母亲两者在子女的教育中“争权夺势”;父亲或母亲一方淡出孩子的教育,只有一方来教育孩子等等,  相似文献   

11.
仙子 《山东教育》2005,(15):44-44
在家庭里,母亲要承担更多的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是,作为女性,母亲所具有的某些心理特点即可能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也可能带来某些负面效应。尤其是在教育不当的情况之下。  相似文献   

12.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世上最好的教育,希望让他(或她)成人或成才。但教育孩子不可能像雕刻石像那样,有预定“轨道”。因为孩子是有思想意识的人,我们只要抓住平时的点点滴滴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即使孩子不能“成龙成凤”,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灿烂天地。教育孩子,“批评”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手段,但本人认为家长们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存在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13.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是有求必应,以为这样才是对孩子的“爱”,才能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其实,家长对孩子无限度的宠爱,足以使他在欲望的泥潭里迷失了方向。艰多孩子真的是什么也不缺,缺少的正是“失望”。人的欲望是没有限度的,孩子同样如此。如果对孩子的要求一味  相似文献   

14.
卢勤 《母婴世界》2011,(6):20-21
孩子是情感丰富的高级动物。他不光需要食物喂养,更需要心灵关心。母亲可以雇人来帮助照料孩子,帮助分担家务。但对孩子的教育和平时教管,母亲自己一定要承担起责任。陪伴孩子,哺育孩子,教育孩子,是母亲的天职。  相似文献   

15.
特殊的礼物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 这是一位母亲在灾难中给孩子最后留言.如此质朴的语言却饱含着无尽的爱,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在灾难到来之际.这爱就像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固守着孩子,保护他平安。这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份饱含爱意的礼物。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大多重视对孩子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对于智障孩子来说,虽然不像正常孩子那样追求高分、升学,但也容易被他人漠视而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成长于这种环境的孩子,很难认识、敬畏生命,很难珍重和保护生命,很难懂得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工作需要,许多夫妻不得不分居两地。两地分居家庭中的孩子一般都在母亲身边,因此,常听一些父亲说孩子认生,不跟他亲,等等。其实,这些不在孩子身边的父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亚于孩子的母亲,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对孩子的爱甚至比母亲更深沉。出现父子生分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孩子缺少感受父爱的机会。父爱对孩子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对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两地分居的夫妻双方应担起责任并作出实际的努力,去创造让孩子感受父爱的机会。从小生命开始孕育起,做母亲的就应经常向远方做父亲的介绍孩子在娘胎里的情况,并在“胎教”时与孩子“谈谈”有关他父亲的内容,听录有父亲声音的磁带。在孩子将要出世时,父亲最好能回家探亲,使孩子一出生就能见到父亲,以建立最初的父子间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特殊的礼物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 这是一位母亲在灾难中给孩子的最后留言,如此质朴的语言却饱含着无尽的爱,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在灾难到来之际,这爱就像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固守着孩子,保护他平安.这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份饱含爱意的礼物.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等观念的影响,教育孩子常被视为母亲的分内事,而父亲却往往以工作忙、没时间等理由推脱对孩子的教育。父亲的教育缺位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很可能会在孩子性格、智力、情感、体格等的发展中造成一定的缺陷,特别是男孩,他们往往会比双亲都关爱的孩子更加胆小,做事更犹豫,兴趣和游戏都带有更多的女性模式。家庭教育中父亲的参与不仅能给家庭生活带来更多的欢乐与和谐,还能给孩子施加母亲所不能给予的男性影响。那么要成为一个好父亲,应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20.
凡事都有个限度,对孩子的教育和养育也是如此,不能过度。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可有些家长为培养子女倾注了全部心血,孩子的表现却令人失望。是孩子笨吗?不是。家长可以回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过程,是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