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性-理性-感性”教学法从绘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入手,注重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学习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从而在美术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三问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三问教学法”,即课堂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先感性后理性,先整体后部分,先粗览后精析),围绕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思路进行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细节分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所谓感性教学法 ,就是教师动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恰当的比喻 ,幽默风趣的讲解 ,把教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使学生运用感性认识 ,自然地接受新知识、新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制图》的教课过程中 ,我不断总结经验 ,利用感性教学法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其优点总结归纳如下 :1 感性教学法能巩固所学内容 ,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在讲“圆柱体的三视图”时 ,有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两个矩形投影。于是我让学生们到外面观察树杆、电线杆、旗杆、铁栏杆等圆柱体的影子。学生们欣然接受了矩形投影 ,继而进一步总结了圆柱体三视图的特点 :一…  相似文献   

4.
“探究—研讨”法是美国教育学家兰·本达教授创立并推行的一种自然科学教学法理论,这种理论已在我国中小学理科教学中受到重视,得到运用.笔者肤浅认识“探究—研讨”教学法的突出特征是;教师在课堂上先向学生提供一定量的感性材料;接着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象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那样,对感性材料进行探究(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因果);最后由学生相互交流,研讨结论.教师们如果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就有希望训练培养出一批批小科学家.小学数学教材有些内容比较适用“探究—研讨”教学法.现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拙见.1、提出问题:上课后先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各部分名称,接着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激起学生质疑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一种实行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的教法正在形成。有的同志把这种教法称为“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包含着一种新的教学论思想;它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教学法、实用主义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的合理因素;进一步改变了师生双方——尤其是学生这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与作用:把教与学的重心落实在“学”字上,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分析地加以诱导或引导,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导或辅导,因势利导地从发展学生的自学与探索能力入手,把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 1.自学:学生先自学,让他们学在前面,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这一步骤可首先通过预习或略读一遍教材来进行,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了解自己的难点所在,相互质疑、相互讨论,也可问老师,  相似文献   

6.
“先做后说,师生共作”是 GX 的一条原则,也是一种教学方法.经过一年的实验,我体会到应用这种教学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先做后说”是指对概念、性质、法则及其它结论的教学,一般应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动手做,在学生有了一定感性知识后,再下定义,归纳结论.这种教学法,改变了从定义出发来理解概念,从旧结  相似文献   

7.
当前刑法学教学中存在排斥学生感性思维的倾向,但刑法学教育需要感性思维作为理性思维的补充。感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树立对刑法的信仰,引导学生形成正常的刑法观念。电影教学法可培养学生对刑法的正常感性思维,进而体会刑法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中,仅仅有理性是不够的,在某种意义上感性、灵感和直觉尤为重要,它是实现发明创造关键的一环。“科学假说的产生源于超逻辑的直觉或灵感。”“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的工具”。章将“感性潜质与科学家的关系”作为立论前提,通过“科学理论框架的构建与感性、伽利略创立的科学语言与感性、爱因斯坦相对论与感性和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与感性”,阐述科学家发明创造中感性思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HTML”课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按“提出问题寅分析问题寅解决问题”的顺序进行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感性经验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采用“任务单导学”教学法,则是以“创设情境寅明确目标寅小组讨论寅合作探究寅成果展评寅检测反馈”的活动顺序开展教学。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完成“任务单”中的相关任务,从而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 ,实现“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统一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态度、内容的指导 ,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指学习的主动权 ,能否主动、自觉积极参与学习。这两个方面协同进行 ,才能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另一个方面 ,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要求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则 ,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通过一步步向前发展”的规律 ,我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的“设疑·讨论·运用·评价”的教学法是符合上述思想的一种教学法。这种…  相似文献   

11.
费尔巴哈从批判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出发,以感性作为基础来建立他的“新哲学”,把感性实体--自然和人--作为他哲学研究的对象,并试图在作为感性实体的人身上统一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但由于他的新哲学的基础是感觉论,其方法是感性直观,最终使它摇摆于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作为“感性实体”的人上升为“感性活动”,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他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从而成功地克服了费尔巴哈“感性哲学”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2.
转述句的教学○曾垂远(永丰县沿陂小学理解题意。如改这样一句话:妈妈对小明说:“我明天带你去外婆家。”采取直观教学法让学生登台演示,沟通知识与他们感性经验之间的联系。请三个学生上台演示,甲扮妈妈,乙扮小明,丙扮旁听者。甲对乙应该说:“我明天带你去外婆...  相似文献   

13.
在大众文化视野中,“审美狂欢”表达了人们对当代感性文化的认同,而“审美疲劳”则意味人们对当代感性文化的抗拒。解读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审美狂欢”与“审美疲劳”,能够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当代感性文化并为当代审美文化建设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新感性”是李泽厚对人类审美心理结构的描述,以区别于动物的“旧感性”。“新感性”的“大厦”,分为“人化”了的“感官”和“人化”了的“情欲”两层。“感官层”无疑是“基座”。李泽厚的“感官的人化说”,是要描述和论证,即使人的生理感觉,也和动物的生理感觉不同。是“劳动”使人的生理感觉也“人化”了。本文对“感官的人化说”中的有违科学和逻辑紊乱,作了揭示。“新感性”大厦的“基座”中问题已如此严重,其整体结构的紊乱和错位,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历史教学,有了多媒体教室,许多历史影视资料就可以运用到课堂上,改变过去枯燥的历史课堂。看过许多论述历史影视教学的论文,深知历史影视教学法的优越性是传统教学法所无法比拟的,形象、直观、生动的影视资料能让学生更感性地认识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影视资料被引进历史课堂之后,尤其是近年来的“影视史学”的发展,基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可是,在很多普通高中,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历史影视教学法的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老师需要以“回到生活本身”的姿态,以感性美学的视野来审视作文教学.感性美学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引导学生在感性层面上体悟生活,这构成了作文教学之根本;以感性眼光观照生活,可以找到逝去情感的本真性,从“为文而造情”走向“为情而造文”;在感性美学层面思考生活,还可以恢复原初的判断力,让学生的议论从“道理”走向真正的“思想”.因此,感性美学方法是基于对人和文学艺术本质的思考,它为传统教学方法提供了重要参照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的误区究竟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教育》2000年第12期发表了覃章俊老师《要冲出“研究语文”的误区》一文,读后惊异于作者独到而深刻的见解,然而,对文中某些观点,笔者又不敢苟同。 按覃章俊老师所言,“学习语文”与“研究语文”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感性积累,后者是理性分析,前者是形象思维,后者是逻辑思维。我们都知道,人类靠感性直觉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理性是为感性服务的,文学即人学,语文本质上就是感性的东西。所以,所谓“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感性的语文,就是感性地学习语文,“学  相似文献   

18.
英语写作教学中结果教学法与过程教学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是外语写作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通过对这两种教学法对于“教什么”和“怎样教”所做出的不同回答进行比较 ,文章探讨了“结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各自的优劣 ,并提出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教学法起源卡20世纪初的中小学课程,包括“问题教学法”“设计教学法”“发现法”“探究式学习法”等具体方法。根据研究性教学法的起源、发展、含义及特征,结合高校教学工作实践,提出研究性教学法的一种形式:智力开发型教学法、热点研究型教学法和平台创新型教学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题教学法"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通过笔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切身体会,扼要地阐述了何为“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形式、“问题教学法”示例和运用“问题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及采用“问题教学法”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收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