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从“道”、“自然”,“无为”这一老子思想体系出发,认定“小国寡民”是老子无为观念的具体展现,即为“小国之有,寡民之欲”。并从这一理解与《老子》全书思想的一致性,以及这一理解因“道”的规律(反)而合于老子的大国观这两方面,对这一观点作了进一步地探讨与论定。  相似文献   

2.
一、适度拓展 趣味语文的每一项内容,都是一个小小的“精妙点”,而每一个“精妙点”实际上都是一种精妙的语言现象的反映,但它在小学阶段往往只出现这一次,犹如“一滴水”“一棵树”。教学时,教师要适度拓展,让学生从这“一滴水”见到“大海”,以这“一木”,见到“森林”。  相似文献   

3.
这是个很直白的切入——“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秋天的叶子”开始的。这还是个很抒情的切入——“怀念祖母”,从“一片叶子”开始,特别是“秋天的叶子”!这更是个很悬念的切入——“怀念祖母”,  相似文献   

4.
人们称教师这一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称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授业解惑”,更要给学生“传道”,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常言道:文以载道。这方面,语文教师的责任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把“社会保障”提升到治国安邦的高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阐述了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这一思想的前提;“切实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这一思想的基本宗旨和归宿:“稳定压倒一切”是这一思想的一块基石;“满足群众需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是这一思想所倡导的主要工作方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这一思想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导言 古人云: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以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这“一言”就是文章的“焦点”,这“千万言”就是文章的“展开”。“焦点与展开”,体现了读与写的普遍规律。学习“焦点与展开”这一普遍规律,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能提高阅读能力,更能有效提高写作水平。阅读时,“焦点与展开”这一规律像一把解剖刀,拿着它可以迅速剖析文章主题和结构,写作时,“焦点与展开”这一规律像脚手架,有了它,可以迅速确定主题,理出提纲。  相似文献   

7.
论文的写作基于这样一个“问题”:在从“伤痕”到“先锋”这一脉络成为文学史“共识”的当下,“50-70年代文学”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新时期”有怎样的调整?既有的“一体化”的冲动是否依然存在?基于此,论文尝试从“社会主义新人”这一被“历史”所“忽视”的概念或运动入手,分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何藉此重生。通过对“社会主义新人”所命名的一系列“典范文本”的细读,笔者认为这一调整的艰难以及最终的失败,既是“文学成规”之转移的必然结果,也包含着自我的瓦解——借助左翼“革命+恋爱”的模式的结果,反而是“恋爱”压倒“革命”,从“新人”转变为“畸人”。然而,这一历史性的失败,某种程度上是一次“扩大化”的运动,如何更为平和地检讨“社会主义”的“文学遗产”,打捞“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与精神操守,这一问题对当下的文学现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蒹葭》作为《诗经》的代表作之一,其题旨学界主要持有三种观点.其一是“讽刺说”,其二是“招贤说”,其三是“求爱说”.而大家普遍认可“求爱说”. “蒹葭”、“伊人”、“白露”、“水”是诗中的主要意象,其中“伊人”、“白露”、“水”这三个意象学人论述得已十分充分,而对“蒹葭”这一核心意象,我们认为仍有探讨的空间.若以《蒹葭》诗的主旨是“求爱说”为基础,结合“蒹葭”这一意象的物理特性,以及该诗的比兴意蕴,对“蒹葭”这一意象进行关照,我们认为, “蒹葭”是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自喻.  相似文献   

9.
结束了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自然资源”这一单元的教学,学生和我的心情都很复杂,既沉重又激动。这一单元包括“珍贵的淡水”“保护耕地”“保护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宝库”这几课,其中有大量知识都在警示、提醒我们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0.
佚名 《中学文科》2008,(6):25-25
【考题回放】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一.通过分析文句的内容来抓。比如《根深叶茂》这一作文题的“眼”是什么呢?这就得分析:是“根深”重要,还是“叶茂”重要?这一比较就会发现,只有“根深”,才有可能“叶茂”——“根深”是重点,是“题眼”。二.通过分析文句的结构来抓。比如“阿 Q 是怎样一个人?”这是一个问句,“怎样”是“问”的核心,据此就可  相似文献   

12.
“精讲多练”这一口号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满堂灌,注入式”这一教学现象而提出的,这一口号的提出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精讲多练”这条教学原则受到强烈冲击,因为似乎一提到“讲”,就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提到“多练”,就是在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于是,这个被我们数学教师运用了半个世纪的教学原则被“无情”地“淘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到底该不该“精讲多练”?该如何理解“精讲多练”?笔者从“教学三要…  相似文献   

13.
陈泳 《师道》2009,(10):42-43
一有趣的对应 “语文、语文课堂、语文教育,是我心中永远的山水”,“这是一片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山水”,“这是一片洋溢着感性气息的山水”,“这是一片彰显着个性色彩的山水”,“人性、感性、个性,撑起了一片青翠、氤氲、空灵、浪漫的语文新山水。她是我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一个大学的学生社团打算拍摄红楼梦!”听了这话,您一定会连连摇头了。是啊,拍摄红楼梦,哪一次不是投资巨大,演员众多,一个小小的学生社团,能行么?更何况,这还是在一所被学生戏称为“文化沙漠”的理工科大学。可是,我们中科大“木石前盟”红楼梦书友会这一群“痴人”,还真就干起了这“痴人”说“梦”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不同版本的新课程教材在第二学段都增加了“负数”这一教学内容。这些教材在引出“负数”时,往往都利用“温度计”这一素材。笔者最近听了一节北师大版四年级“温度”一课.在研讨时不少教师就这节课如何由生活中的“温度”上出数学的“温度”.如何用“温度计”沟通正负数之间的联系等.都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作为近几年文学理论与批评界的热点,“审美意识形态”论争的核心似乎在于为文学寻找一个“本质”,或者为这“本质”寻找一个“科学”的表述:究竟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还是一种具有“意识形态”意味的“审美意识”?这两种表述都建立在八十年代以来“审美自律”前提上,而这一前提也仅在反拨文学的工具论上有其历史意义。所以论争的意义不过在于进一步彰显了各种政治与反政治权力对文学“本质”表述的介入。  相似文献   

17.
国外“校长推荐”与我国存有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若玲 《上海教育》2009,(23):26-26
“积极探索…‘有益尝试”,这是教育部对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改革的定性。认为这是“积极探索”与“有益尝试”的,大致有两方面理由。一是这可以打破“一考定终身”,为一些偏才、特长生提供进入大学的渠道。二是这是对国外大学自主招生成熟模式的借鉴,在国外大学,校长推荐实行已久。  相似文献   

18.
“向管理要质量”这是每一位校长都知晓并都在努力实践的一种办学思路。“管理”,我的理解就是“管一管”和“理一理”。那么,校长作为一校之魂,在“教学”这一学校中心工作中“管”什么?如何“管”?“理”什么?如何“理”?恐怕都有自己的思考与体会,也都有自己的策略与实践。我是刚刚走上校长岗位的  相似文献   

19.
“用心”析     
《劝学》一课对“用心一也”的注释是:“(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只对“一”作了解释,而对“用心”并末作详尽的解释,这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这里的“用心”同现代汉语的“用心”一样这一误解。其实,这里的“用心’是两个词,  相似文献   

20.
“品”词     
学习《药》一文时,分析“康大叔”这一人物,我从“品”词入手。康大叔卖“人血馒头”给华老栓这一段,学生“品”得有滋有味。学生首先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值得“品”的词语,然后拿与它近义的词语进行比较,“品”出文中词语的准确与形象性。学生:康大叔的“抢”与“抓”,一个急,一个缓;“扯”与“撕”,一个武,一个文;“裹”与“托”,一个粗,一个雅;“塞”与“递”,一个横,一个柔;“抓”与“接”,一个贪婪,一个平淡;“捏一捏”与“掂一掂”,一个内行,一个外行。这一“品”,“品”出了兴趣,“品”活了思维,康大叔的凶狠、蛮横、贪婪的性格特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