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是个言行一致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誉他是“万世师表”。我们综观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乃至整个生活教育理论,可以发现,他对师德修养极为重视,一贯丰张“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强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德育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公德,而且要有私德,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  相似文献   

2.
新近一个时期以来.“育人为本”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强劲主流话语。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育人为本”为工作方针.强调“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何谓“育人为本”,简而言之,强调的是大学(高教)人才培养的基本使命和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3.
廖聪尧 《学苑教育》2012,(22):81-81
一堂课程能否达到“育人”的目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本文先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现状,接着叙述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最后提出一些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的首要特点在于其本质是“育人”.以教育人、培养人为神圣职责。哲学家罗素说过,一个理想的教师必备的品质是爱他的孩子.而爱他的可靠征兆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爱学生.把学生当做目的.教师须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探索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5.
<正>劳动教育以劳动为载体,目的在于育人。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与其他育人方式紧密相连、相互作用。尤其在强调教学综合性、整体性的大背景下,劳动教育更是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然能对德育、智育、体育、  相似文献   

6.
毛建顺 《湖南教育》2003,(11):18-18
“以德治国”,作为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正日益在社会各界形成共识。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方针,对广大教师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德育人。以德育人,是指借助道德的力量,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值得强调的是,以德育人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真正有效地实施以德育人有赖于教师深化认识,并坚持不懈地付诸行动。当前,在以德育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它的三种内涵。以高尚的道德人格感染学生,在教师人格魅力影响下,学生不仅“亲其师,信其道”,也因教师崇高人格的感召“不令而行”。这是以德育人的第一种内涵。俄国教育家乌辛斯基说过…  相似文献   

7.
人文课程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当前,人文课程建设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强调“育人”,注重根基;二要在课程体系架构上强调贯通.注重配套:三要在教材改革中强调创新,注重内涵.  相似文献   

8.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三全育人”能否有效融入教师党支部建设,关系到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问题。为此,科学认识其内在逻辑、正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准确找到其实践路径是“三全育人”融入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师资队伍的素质是衡量一所大学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的水平,哈佛大学第二十三任校长科南特(J.B.Conant)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所以对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再怎么强调也不过份。湖南省现有23所公办省属本科院校,  相似文献   

10.
师德是指学校的教职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思想品德和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师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人工作质量。加强师德建设,对塑造学校形象,提高办学水平至关重要。 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当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创“四有”新人,无论哪一个“有”,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没有“四有”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四有”的学生。作为教师,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必须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目的就在于  相似文献   

11.
卜浩 《教师》2010,(12):55-55
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广大大专院校教师特别是生物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工作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日常的生物教学工作,更新观点,强调发展、突出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就大专生物教学改革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不是一个仅靠热情和勤奋就能干好的职业.它需要很高的专业技巧和专业智慧。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会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座谈时说:“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全面实施的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也在于教师,如何使教师的质量跟上课改的进程,使教师队伍不断优化,笔者认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裴海群 《考试周刊》2010,(1):207-208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价值通过学生才能体现.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试着用激励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建设学习型组织 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我们学校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思路———“双主体育人”,其内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两个主体在不同的层面协调互动、共同发展。该思路强调,教师在培养学生———“育人”的过程中更要重视“自育”和“互育”,即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师间的相互促进与发展。但是,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突破口又在哪里呢?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有必要寻找和建立一种能够不断激发教师内在发展动力的机制和手段。因此,在坚持“双主体育人”思路的前提下,我们在学校管理中不断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了教师的主动发展和素质…  相似文献   

15.
一、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更新育人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 过去对全镇15所完小所有教师的评价只以其所教语文、数学的考试成绩计奖.所以教师只注重“教书”.而不注重“育人”。从2005年开始至今.中心小学对全镇每一位教师的评价.既评价他们教书的成绩.也评价他们育人的业绩。  相似文献   

16.
第二课堂活动育人作用的发挥,既取决于学习主体的主动选择,又取决于参与主体的发展需要与特定活动的育人功能之间的供需关系。“因材受教”强调“主体不同,选择亦有不同”,“因材施教”强调“目的相同,手段却有不同”,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教育/学习的目的性。第二课堂实现“因材施教”,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而答案则直接来自于对“应该学什么”的回答。大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分为中心型、自转型、公转型、边缘型四种类型,其中边缘型人群是第二课堂的“施教”难点与重点。  相似文献   

17.
当前,“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大学英语教师思政育人素养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能否有效落实的瓶颈。因此,本文从思政意识的自觉性、思政资源挖掘力、思政教学创造力、思政评价规范化四方面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在思政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探究了大学英语教师思政育人素养的提升策略,以期真正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协同育人的教育目标,为“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指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是“人师”,要有“博爱之心”。新课程下好校长能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奉献给教育事业,不在于他教什么、管多少,而是在于他能否点燃教师心灵中那支待燃的火把,将自己的爱心和耐心留给教师;他能为教师的整个人生负责,不把教师看成管理的容器,盯住的不只是教师教出的分数,而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思潮纷繁的背景下,我们要正视思想道德领域价值取向多元化倾向,在事关为谁育人、育什么人的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旗帜鲜明地强调德育工作中价值导向的一元化,弘扬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德育的化功能,优化育人环境,把坚持“三个面向”、培育“四有”新人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20.
郑大明 《考试周刊》2013,(99):173-173
美术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在于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等于开启了他们的美术智慧。让他们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教学中教师要有一个“犬美术”教育观。不能为美术而美术,而是为人而美术。不能把美术课上成是技法课.而要把美术课上成欢悦的育人课。不以培养“美术人”为目的,而要以培养人的创造性智慧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