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上海书业入世一年来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出版业的市场容量曾被国外某些书商称作是世界上最大的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国内书业界几乎一致认为:入世以后,外商将迫不及待地想方设法参与开发中国出版业的广阔市场,争夺尚待开发的丰厚利润;而中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上海,将是外商争夺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出版业面对的是世界大市场背景下的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入世之后,中国将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中办2002年16号文件明确了新闻出版业改革的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这些都为中国的出版业在新世纪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要看到,“入世后的挑战是严峻的,一方面,国内媒体间竞争与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社会力量参与出版业的开发经营日趋高涨;另一方面,国外资本将利用其强大的资金优势,与我们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竞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  相似文献   

3.
优势与信心     
在历经多年的曲折和心理“预热”之后,中国终于跨过了WTO的门槛,成为国际经济俱乐部的新成员,入世对于中国期刊而言,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是严峻的市场挑战。入世后,国际出版物将陆续进入国内市场,而国外的出版资本也将千方百计地介入国内出版业,国内期刊将在我国市场上与国外期刊进行一场无形的较量。中国期刊,特别是社科类期刊是依据民族语言、民族习俗、民族文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生存和发展的。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是中国期刊的共同准则,入世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中国期刊的根本属性。我认为入世给中国期刊带来…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出版业将出现与外国出版业零距离的接触,外国的出版商想尽一切办法争夺读者,以扩大自己的覆盖面.面对这一开放的市场,中国出版人如何面对机遇,来迎对洋商的"抢滩",这是摆在出版人面前的一大课题.入世后的竞争,也是对人才的竞争,重点介绍了人才的培养和提升.  相似文献   

5.
中国即将加入WTO.这将对国内各行各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国家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同时国内有些行业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外资本的冲击。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各行各业都要对外开放市场,新闻出版业也不能例外。作为新闻出版业之一的科技期刊,也会受到加入WTO后带来的巨大影响。面对国际科技期刊业的激烈竞争,我国的科技期刊业不可避免要受到强烈的冲击,而对这种冲击。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国际出版市场格局的新变化告诉我们,中国出版业要面对入世以后的国际竞争,也要在政策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结构调整,以市场手段建构能应对激烈竞争的出版业巨舰、组建一批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出版集团.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即将过去,新世纪即将来临。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背景下的中国出版业,现在又面临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严峻挑战。中国加入WTO,国内的出版社有机会走向世界,与此同时,国外的出版社也将涉足国内。其实在中国“入世”谈判的这几年中,许多境外的出版机构采取迂回的各种方式与手段已经进入中国的书业市场:有共同办杂志的,有以读者俱乐部方式进入流通领域的,  相似文献   

8.
科技出版面对“入世”的挑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出版业作为服务业的一个领域,必将阶段性地逐步对外开放,激烈的市场竞争指日可待。科技出版由于其意识形态色彩较淡,势必成为出版业放开的首选部门之一,理所当然地将被推到国际竞争的最前沿,面临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一、经济实力的挑战“入世”以后,国外出版资本凭借其在资产、规模上的强大优势,必然逐步渗入国内科技出版领域。例如,以出版科技图书闻名的德国西蒙与舒斯特公司、施普林格公司就一直在谋求与我国科技出版界进行合作,并以参与出版的方式打入我国科技出版行业。“入世”以后,我国对国外出版资本在国内的投资…  相似文献   

9.
勇于竞争,人文情怀。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指日可待,也随着国内出版业改革的全面铺开和深入进行,中国的出版业竞争将会异常激烈。势头口猛的光电传媒,席卷全球的英特网浪潮让相对年长的出版业不得不慎重应对。换而言之,中国的出版业不仅要在内部展开竞争,而且要面对国外企业的强强入侵,同时还要与  相似文献   

10.
入世以来,中国出版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向市场转型的巨大变革,出版人只有摆脱窠臼、更新观念、不断创新,才能从容面对改制的压力、残酷的竞争和外来资本的挑战,在出版市场上赢得先机与主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邀国内书业界资深人士、出版社、图书策划发行专业公司,及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经站在了WTO的入口处,入世已为期不远。 中国加入WTO后,大众传媒可能将面临梯次性的挑战和冲击。根据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国外的大众传媒也将逐渐享受与国内传媒相同的待遇。这样,国外的传媒有可能首先大举进军期刊、非新闻类报纸和书籍市场,或投资或控股或合办。另外,国外的原版报纸、期刊和书籍也将逐步进入中国受众市  相似文献   

12.
王数财 《编辑之友》2011,(3):121-12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外经贸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并逐渐拓宽,而中国入世以后,版权贸易和出版文化日益受到重视,西方先进的运营理念和出版科技对中国的出版业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外,随着语言文化交流的加深,国外语言教学类图书的出版尤其受到国内出版实务的青睐,国外许多知名的出版商争相跟国内的出版社合作,出版精品语言类图书,尤以英国和美国为甚。英语教学在国内一直占据主流市场的位置,国外  相似文献   

13.
WTO明确将出版业归类为服务业。在目前国内外各大公司纷纷向服务转型的情况下,身处服务业中的出版业将如何融入世界经济的循环之中,按照WTO的规则,在完成转型的同时使自己的能力、实力得到提升, 这将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技图书并不直接涉及意识形态问题,我们要按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要善于运用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财富,而且现代科技的源头在西方,入世后,科技类图书既是我们的主要需求,也将成为国外出版社抢占中国图书市场的首选。在这种宏观经济环境下,国内出版业特别是科技出版业面临着多重的压力、挑战和机遇。这些挑战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4.
英国出版及我国出版业面对WTO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政府并没有承诺出版开放。因此“入世”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应是间接的,但同样是巨大而深刻的。其中既包容着巨大的机遇,也蕴含了严峻的挑战。出版人必须在观念和实践上对此关注和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从探讨英国的出版入手,对我国出版业面对“入世”后的挑战进行了相应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WTO后,图书出版也将逐步实行对外开放。国内图书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随着海外资本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大举进军,对国内出版社来说,既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如:政策的保护,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国民收入的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等,将使出版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但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如:国外集团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模式等。面对机遇与挑战,国内出版社应抓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入世和中国出版业的改革,出版社已进入出版理性和理性出版时代。所谓出版理性,也就是要求出版社在执行层次上面对入世冲击,规范出版行为,朝形成有序竞争、繁荣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出版业将迎来一个营销时代,图书的品牌将越来越受重视,图书市场的竞争也将空前激烈。在图书越来越强调市场与读者观念的时候,我国的一些出版社开始探索自己富有特色的“畅销书营销机制”,2000年全国书市上40多位名人、多达120余场的签名售书和讲座活动,反映出版社越来越重视图书的营销运作,特别是畅销书的营销。 国外畅销书动辄几百万销量让国内出版同行望“洋”兴叹,而2000年全国书市狂热签名售书场面说明中国缺的不是读者而是畅销书,或是先进的畅销书营销运作。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外出版业挑战,提高我国畅销书营销运作水平应摆上日程。  相似文献   

18.
"入世"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面临的形势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既要抓住机遇,又要应对挑战.就直观而言,中国"入世",新闻出版业承诺:要在三年内逐步向外国服务提供者放开在国内市场的书报刊批发和零售业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入世”在即,根据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四大协定(议)”形成的“四大原则”(亦有“八大原则”之分),即非歧视原则、市场开放(准入)原则、公平贸易原则、权利与义务平衡原则,中国出版业面对的是世界大市场背景下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概言之,“入世”后的竞争集中体现在资本和人才的竞争!其他种种方面的竞争最后落实在这两个方面。正如石宗源署长指出的,“入世之后,国外资本将利用其强大的资金优势,与我们展开激烈的甚至是残酷的人才竞争”。欲求生存和发展,我们的战略方针无疑应当是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意义上的新型的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WTO后,报业竞争将呈现什么态势,地市级党报面对国外传媒集团和省会城市报纸的挤压,应该怎样改进管理,创新管理,使我们的管理与时俱进,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这是当今地市报人不能不思考、不能不研究、不能不回答的问题。(一)可以肯定,入世后按照我国在宣传文化领域关于分销服务、广告服务等方面的承诺,外资将进入报刊的发行业和广告业,与国内媒体争夺发行市场和广告市场。此外,国外传媒在与中国报业的竞争中,出于本土融合和降低成本的考虑,还会以优厚的待遇争夺国内报界的尖子人才。这将使我国报业的广告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