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新闻传播研究的不同发展时期,研究者关注的内容和研讨的重点均有不同。通过对国际新闻流动、国际新闻报道、中心-边缘结构、世界新闻与传播新秩序等几个重要术语的阐释,可以粗略地勾勒出该领域的研究概貌,以争取在全球成立更公正、更平衡的国际新闻与传播新秩序。追溯国际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历程,归纳和总结该领域的基本观点和理论,研讨中国对外传播的不足及对策,对于走向世界的中国传媒清醒地认识不断变化的国际传播格局,切实有效地制订传播策略,在全球化下的国际新闻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深,中国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经过1.0和2.0阶段,进入了3.0阶段.建设中国特色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体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养拥有多语能力和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新闻传播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闻承载着化,化差异影响着国际新闻传播内容的选择、制作、理解和传通效果。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新闻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地提升。充分认识到化差异对国际新闻传播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在当前英语强势的国际传播环境下,提高传播效果,将一个明、进取、关注人的发展和真正负责的国家形象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4.
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是我国积极构建传播体系,大力加强国内国外传播能力的重要环节。英美新闻传播教育发展中的专业化和通识化两种教育模式为我国培养新闻人才提供了参考。我国的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在突出外语教育、强调专业化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语言与文化、跨文化身份以及传媒教育的人文基础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中国新闻传播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以及当前国际新闻传播发展的趋势 ,结合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具体分析了我国新闻传播体系走向全球化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和发展全球化新闻传播体系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6.
过去15年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系和大约15个媒体机构合作,为该系学生制定了为期4个月的合作实习项目。作者通过对参加过和将要参加实习的学生、以及教师和合作的新闻媒体的定量调查,表明这种合作实习项目是课堂上讲课所不能替代的,它对学生的培养、院系课程的更新、以及对新闻单位招聘记者和编辑都有很大裨益。并且还促进了我国的国际新闻教育的发展。  一、概况  中国的国际新闻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新闻学教育模式。它把新闻学教育和英语教育合二为一,目的是为中国媒体机构培养一批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国际新闻传播的记者…  相似文献   

7.
该文借鉴把关理论来研究国际新闻翻译过程,其假设如下:1.译者是国际新闻翻译过程中的把关者;2.国际新闻翻译过程可以分阶段来进行;3.国际新闻翻译过程有模式可循。为验证以上假设,作者采用概念分析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重点揭示新闻翻译和译者在国际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及地位。  相似文献   

8.
当代信息通信市场的主要特点是: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之间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形成了全球性矛盾,表现在媒体发展方面的不平等、不平衡和比例失调。本文对新闻的流动形式进行分析,并对国际信息和传播新秩序的建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丁菡颍 《文教资料》2008,(36):52-54
信息全球化势不可挡,国际新闻作为信息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际新闻的报道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新闻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电视报道国际新闻在中国起步较晚,虽然至今已初具规模,但又不得不面对迅速兴起的网络媒体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新闻传播事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事业。政治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思想上是源自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经济上实行的是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它存在新闻“宣传工具化”,缺乏“法制化”的现象。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应走双轨制发展,分级式管理,法制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韩亚航空旧金山空难的新闻传播具有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传播内容的差异性以及传播效能的实用性等特征。但在新闻事件报道中也存在媒体记者媒介素养缺失、新闻信息把关功能弱化、大量信息潮影响事故原因调查进程等缺点。由此凸显新闻传播知情权与隐私权的矛盾,引发对国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新模式的探索,即将传统媒体与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有效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建立一种立体、多方位、分层次的新闻报道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正在中国蓬勃兴起,从其本身特点出发,民生新闻具有构建和谐社会传播平台的先天优势。文章从题材选择、报道主体、表达民意、舆论监督等几个方面深刻剖析了民生新闻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传播平台中的作用和不足之处。民生新闻应建立"大民生"视野,报道应注重高度和深度,主动监测发展阻力,及时发出社会预警,努力构筑和谐社会的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3.
信息传递不平衡是国际新闻传播秩序的现状,而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不平衡的信息流进一步增强。基于维护或改变这种现状的目的,强势媒介与弱势媒介的所在国之间出现了新闻自由与责任之争。对此,本文从新闻自由理论的经典表述、美国语境中新闻自由的制度设计以及美国媒介新闻报道的3个层面论证了来自西方语境的新闻自由主义无法推衍至国际语境,并认为一个平等的国际传播新秩序的建立绝不能忽视媒介自由与责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概况和新闻翻译的传播学模式,在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基础上,结合新闻翻译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传播学的五种理论分析,即传播者分析、传播内容分析、传播手段分析、传播对象分析及传播效果分析,并从传播学视角对新闻翻译工作的发展进行研究,指出新闻翻译工作要想最终达到理想效果,就需要研究和分析新闻翻译传播过程的特征,使新闻翻译工作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顺利实现信息转换.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我国英语新闻只占极小的部分。虽然数量相对较少,在受众数量上也不能与传统中文新闻报道相比,但由于它担负着的重要使命,其地位和作用还是令人瞩目的。作为中国在国际上声音的传播者,英语新闻以其使用英文采写、针对性强、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等优势,成为目前中国影响西方受众的主要传播手段之一,在增进交流、传递信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应注意的是,英语新闻在迅速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致使它们在国际传播中的声音比较弱,“西强我弱”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为使英语新闻更好地完成对外报道任务,更有效地实现对外传播,研究英语新闻的特点,分析其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其今后发展的目标与出路,就成为新闻工作者们期待解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说到:"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以一带一路为建设重点,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这反映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现如今,英语为世界通用语言,这就更说明英语专业生在推进国家发展与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这就要求英语专业生需具备国际视野,了解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其它领域的发展状况。因此,关注国际新闻对于英语专业生必不可少。本文通过调查惠州学院英语专业生关注国际新闻的情况,分析其在国际新闻关注度方面现存的问题,阐述英语专业生关注国际新闻的积极作用,并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旨在鼓励更多的英语专业生能积极、主动地关注国际新闻。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正在中国蓬勃兴起,从其本身特点出发,民生新闻具有构建和谐社会传播平台的先天优势.文章从题材选择、报道主体、表达民意、舆论监督等几个方面深刻剖析了民生新闻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传播平台中的作用和不足之处,民生新闻应建立"大民生"视野,报道应注重高度和深度,主动监测发展阻力,及时发出社会预警,努力构筑和谐社会的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英语新闻只占极小的部分.虽然数量相对较少,在受众数量上也不能与传统中文新闻报道相比,但由于它担负着的重要使命,其地位和作用还是令人瞩目的.作为中国在国际上声音的传播者,英语新闻以其使用英文采写、针对性强、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等优势,成为目前中国影响西方受众的主要传播手段之一,在增进交流、传递信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应注意的是,英语新闻在迅速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致使它们在国际传播中的声音比较弱,“西强我弱“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为使英语新闻更好地完成对外报道任务,更有效地实现对外传播,研究英语新闻的特点,分析其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其今后发展的目标与出路,就成为新闻工作者们期待解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领导人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和本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命题的延伸和升华,强调全球化时代各国人民相互依存关系,倡导通过合作对话方式化解相互之间的矛盾,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方针和决心。国际新闻由于其突出的特征:国际性——新闻事件、媒介、受众、传播方式等都具有明显的国际性和跨文化性,且承担着“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外宣使命,因此在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中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指导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理论,在过往的新闻传播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当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不断发展中的新闻理论,应该结合当下新闻传播领域的现实情况,实现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在后疫情时代,新闻传播领域的新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召唤新闻教育的改革,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实践的重要理论,其教育方式更应该立足于中国现实情况,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特有的红色资源,以及党史学习等进行主场建构,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主场建构来回应新时代新闻传播领域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