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犁曾说他写小说有“洁癣”。在他看来,现实生活中丑陋的人和事太多了,读者活着本就相当愁苦,如果连小说中也尽是丑陋不堪的人事,那活着就更艰难了。所以孙犁写小说习惯于把来自生活的素材做一番“净化”处理,这样他的小说就显得特别“干净”,读起来让人神清气爽,无形中对生活多了几分留恋和幢悟,  相似文献   

2.
刘庆邦来自民间,关注民间底层人民生存的尴尬、人性的裂变,创作了大量底层叙事小说。刘庆邦的小说坚持民间叙事立场,直面底层社会真实,贴近底层人物灵魂,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刘庆邦来自民间,关注民间底层人民生存的尴尬、人性的裂变,创作了大量底层叙事小说.刘庆邦的小说坚持民间叙事立场,直面底层社会真实,贴近底层人物灵魂,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苦孩子"出身的刘庆邦对民间人物喜怒哀乐价值判断与道德标准都了如指掌,三十年来一直坚守着以平民的立场书写底层人性的闪光点和劣根性,表现出他对国民性的极大关注。文章试从对看客的描写、对底层宗族势力的审视、对宿命论的批判以及对民间固有法则的批判四个方面来分析刘庆邦作品中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和对底层民众的关怀。  相似文献   

5.
刘庆邦以独特的个人话语和人文关怀表现了对生活在物质和精神双重重压下的人们的关注和同情。他的小说氛围大多弥漫着悲剧气息,正是这些对于苍生的悲悯和无可奈何,使得刘庆邦小说闪耀着强烈的人性光芒。这些悲剧气息在他的若干作品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人物的悲剧性命运;人物精神情感世界的悲剧;城市异乡者对城市身份认同的追问以及对融入城市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刘庆邦的小说《远山》讲述了一个女扮男装的故事。但这不是对传统叙事俗套的简单模仿,而是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当代底层妇女到小煤窑当矿工的的辛酸遭际。刘庆邦的成名作是《走窑汉》,不过,《远山》里的“走窑汉”却是一个女人,在这个女扮男装的“走窑汉”的身上,寄托了作者深沉而激越的底层关怀。  相似文献   

7.
暴虐和底层关注是刘庆邦小说的一贯主题。在新近创作的小说《完碎》中,作者就表现了阉割暴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还关注了农村外出打工家庭的留守青少年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9.
自20世纪80年代起,刘庆邦的文学书写就一直充分体现着一位知识分子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将创作的视野投向乡村与城乡的结合地带——矿区,视乡民与矿工为小说的主角,用现实主义的笔法,呈现着他们的人性景观。  相似文献   

10.
11.
刘庆邦成长小说的特异之处在于其并不刻意追求社会政治内涵,而是真正地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作为小说叙述的重心,尤其擅长于对青少年独特的心灵世界作精细的描摹,以及对诸多平凡琐事仪式意味的开掘,具有明显的诗性品格,同时又不乏深厚的现实底蕴。  相似文献   

12.
在众说纷纭说“底层”的历史语境和现实语境中,《出门寻死》使方方创作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原来的精英知识分子立场转变为市民立场或曰平民立场。而本文尝试着对这篇小说进行重新诠释,以期展现出这篇小说的意义缠绕之处。小说深蕴着方方对人生带有宿命意味的看法。从这篇小说中可以读出她对现实的批判与关注,也有个人的独特理念在其中,不是对现实的单纯的“亲吻”,也不是一句“美学脱身术”所能概括得了的,使得这篇小说成为了这样的意义缠绕之作。  相似文献   

13.
刘庆邦小说创作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冷到热的过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事实上,近年来刘庆邦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作家.但既有的研究并没有从文学史意义上对刘庆邦做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这与学术界的某种偏向有关,也与刘庆邦小说创作的局限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于底层民众命运的关注和对纯文学的追求,是刘庆邦小说鲜明的创作精神品格,他的作品关注农民和矿工的生存状态及生命价值,真实反映了他们艰辛的生活,在人性美与人性丑的对立中建构起自身的人文理想和价值追求,这些都体现出了刘庆邦作品中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体现了他对底层人民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前底层文学的一位知名作家,刘庆邦对唯美浪漫的诗意言说似乎并不擅长,那种凌空高蹈的审美意趣和机巧灵动的叙述风格,不仅与他本人的性格禀赋相去甚远,也与底层叙事粘滞擘重的艺术特征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16.
《红煤》是刘庆邦以描写煤矿工为背景的小说。本文主要是以《红煤》作为支点,以宋长玉为典型分析反拨生命的群体的生存态势,探讨生命和生命存在的社会与人之间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刘庆邦的众多乡村小说中,特殊的时代政治和社会历史背景构成了叙事不可或缺的要素,成为苦难叙事的重要泉源。但在他的不少文本中,"家族微观权力"也是形成其苦难叙事不容忽视的另一种缘由。由传统家族文化而形成的权势力量即家族微观权力,以其特有的消极、破坏作用产生新的苦难,成为底层小人物的另一种苦难渊薮。这类文本叙写对于我们从文学维度观照乡村社会生态,了解当下"风险社会"中潜存于底层的社会危机,提供了清晰的艺术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活着,其意义取决于他的活法,是活法赋予了活着的意义。活着是生存状态,活法是生存方式,是活法决定了活着的价值。一个人活在世上,必然会寻求某种幸福的生活形态,而幸福与否,则直接与他的活法有关。  相似文献   

19.
警察形象出现在近年来反映进城务工人员底层苦难的小说里,显示了写作者视野的开拓和对城市新移民问题认识的深入。  相似文献   

20.
纵观刘庆邦的小说创作,其从独到的人性视角,用其发自人性深处的价值评判标准,怀着无限理解、悲悯和宽容之心,抒写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乡土社会中的父老姐妹以及矿井下"走窑汉"兄弟们悲喜交织的苦难史、精神史,谱写出一曲曲人性至善的城乡生活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