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杭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它的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和规模如何,按照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未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如何,这些都是城市发展和城市人口规划中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对未来人口问题的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人口预测的基础上。尽管人口预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从总的来看,决定社会人口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人口的出生、死亡和居民迁移这三项,所有其它因素对人口数量的影响都是通过这三种现象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根据杭州市人口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资料及我国的人口政策,研究确定了如下几个参数: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镇化、老龄化等因素,对中国人口预测问题进行讨论,依据中国具体国情及人口增长特点给出基于人口发展方程的预测模型.将人口按城乡分类,用动态评价方法对模型中影响人口增长的不同因子进行刻画,从而对人口增长趋势进行预测.最后,对模型结果进行评价,并讨论对城镇化、老龄化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主要对绥芬河市的人口特点进行分析,并通过四种方法对绥芬河市的市域人口预测进行预测分析,以及对绥芬河市人口容量及城镇化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中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人口预测,采用Matlab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函数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运用该模型对2006年至2010年我国城、镇、乡人口预测以及男女人口人数进行了预测,实践证明,该模型编程简单,并且克服了常规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存在的模型复杂、训练时间长等缺点。  相似文献   

5.
再论预测的精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革胜 《预测》1991,10(6):24-29,46
1 问题的提出经常从事预测的研究者也许常为这样一个事实所困惑:某些领域中的预测问题,不论使用什么方法、建立何种模型,预测的精度(基于现有的精度公式)都会很高,而这种“高精度”有悖于人们的直觉和常识。人口预测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请看下例。 [例1] 人口预测的精度问题根据浙江省1980~1989年的年末人口数来预测1990年末的人口数。原始数据见表1。我们使用四  相似文献   

6.
一、进行新的人口预测的必要性制订全国或一个省、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其基本依据之一是人口的增长速度、期内达到的总人口和人口结构的预测数据.过去曾经提出的在本世纪末将全国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的要求已无法实现,改为“12亿左右”的提法也不解决问题,许多学者认为控制在13亿左右也相当困难。由于人口的生命周期很长,人口发展具有惯性,一些学者已对2000~2050年的人口目标进行预测,有多种方案,意见并不一致。各省、区在1982年人口普查基础上进行的人口预测,都以全国总人口不突破12亿为目标,近几年来的实际人口数都已超出分阶段控制目  相似文献   

7.
人口预测,是以人口定期统计和普查资料为依据,从以往人口发展的规律性和现状出发,来推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为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发展和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我国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占世界第一位,每人平均收入却占世界第129位,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很不适应。由于我  相似文献   

8.
据联合国最近的一项人口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总数为73亿到107亿;高位预测与低位预测之间相差34亿,中位方案则推计2050年世界人口为89亿。 到2045年至2050年,56个国家将实现人口负增长,包括所有的欧洲国家、日本和中国。到2050年将有18个国家人口超出1亿,除去美国、俄罗斯联邦和日本,其余都是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简述跨入新世纪后,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一方面,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变化使我国在新世纪将面对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数量最高峰、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最高峰;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高新技术的引入使传统产业的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却不断下降。2002年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2.85亿,就业人数为7.4亿人。虽然目前我国生育水平已经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年龄构成轻,人口惯性增长特点十分显著,人口增长态势和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国内各种人口预测表明,下世纪30-40年代我国人口将达到…  相似文献   

10.
人口预测模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人口预测的7种定量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可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预测,按中等发展预测方案,世界人口将从1950年的25亿增加到200年的61亿,2050年为94亿,2000~2050年期间世界人口净增33亿。21世纪中叶,为90亿人口提供所需的粮食,将是人类文明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一、技术进步促使20世纪农业大发展 20世纪是世界农业大发展的世纪。耕畜大部分被拖拉机所取代,普通玉米、小麦和水稻被高产品种取代,本世纪以来,世界灌溉面积扩大了6倍,化肥的施用约使世界粮食产量增长40%,技术进步使世界农田生产率提高3倍,粮食产量从1900年的约…  相似文献   

12.
人口对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影响重大,为了预测2030年中国的人口数量,文章基于改进的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采用了3种参数估计方法进行求解,包括向后差分线性最小二乘参数估计、向前差分线性最小二乘参数估计、非线性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相比于其他方法,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参数估计法采用改进后的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求解的拟合优度与平均相对误差更优,更适合进行中国人口数量的预测。其中1960—1969年预测的中国人口数量相较于实际的人口数量存在一定异常,通过3次样条插值法对该时间段的人口数据进行修正能使预测效果更好。计算结果表明:中国2030年人口预计将达到145 353万人。根据中国人口预测数据,建议政府在未来的经济和能源规划中,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隐性债务是缴费确定型养老金模式和老龄化的必然产物。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即将来临,因此产生了养老金隐性债务。以宁波市为例,实证分析了地方建立隐性债务预测体系的必要性、通过使用包含外地流入因素的人口预测模型、确定综合替代率的不同预期等方法,提出了地方政府循序渐进建立养老金隐性债务测算体系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研究中,粮食产量的预测是关键之一。在时间尺度为10—15年的预测方法中,Logistic函数法应用颇广。产量年际波动对预测值的影响考虑尚嫌不足,可以说是此法的一个不足之处。反过来这又会影响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深入研究。 本文利用1949—1987年浙江省粮食单产资料,运用离差百分率法,分析了全年粮食单产的年际波动特征,并在波谱周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粮播面积的预测,对单年(1990、1995、2000年)和时段的全省粮食产量作了预测。最后结合人口预测,对浙江省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作了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南  申卯兴 《预测》1996,15(6):33-36
90年代初Lee,Tuljapurkar与Carter提出了随机人口预测方法。本文将此方法用于中国生育率预测,并根据中国生育率变化中有目的控制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控制能力对未来生育率随机变化的影响的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通过应用百度地图热力图进行数据采集,进而分析不同时间周期中的城市人口分布特征。合肥市的案例显示:工作日和非工作日期间的人口分布特征不同,人口分布特征与工作状态和公共设施配套情况密切相关。百度地图热力图大数据的适时、动态特点能弥补传统数据的不足,并能为相关城市问题研究提供更加精确和高效的工具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人口规模预测方法众多,由于不同的模型本身的特点导致预测结果有所差异,适用于不同地区。因此,以内蒙古地区的个别小城镇人口规模发展分析及预测为例,分析不同的预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为内蒙古地区小城镇人口规模预测方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理念和模式下的计生工作应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人口的发展,为实现人口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相协调而努力。尤其是基层计生工作,其工作的重要性就更显突出。  相似文献   

19.
人口统计调查是指为收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及其事业发展情况制发的各类定期、不定期报表和组织各种专门调查,包括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开展的调查。主要调查方法:全面调查,例如,人口普查、经常性人口登记。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人口计生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和“问责制”,有的地方主要负责人以及基层干部对统计调查的严肃性、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为了政绩,为了隐瞒问题,规避重点管理,则产生虚报瞒报,篡改统计数据,逃避或妨碍人口计生调查考核等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格局和住房条件发生变化,有的居民住房多处,给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调查带来诸多难题,流出人口分布多个省市,信息不畅,流入人口管理尚不完善。  相似文献   

20.
孙迪  崔宝玉  霍梦婷 《资源科学》2020,42(5):881-89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重要途径,不同就业身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与能力可能会存在差异。本文根据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选取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48个城市农业转移人口为研究样本,应用Logistics模型和PSM方法对不同规模城市自雇和受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和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规模城市自雇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和能力存在明显分异;②超大、特大城市自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显著强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而中小城市自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却显著弱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③特大城市自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能力显著弱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大、中小城市自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能力却显著强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本文建议不同规模城市应实施精准化落户政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超大、特大城市,优先推进自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中小城市,优先推进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在大城市,兼顾自雇和受雇2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