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峰 《青年记者》2008,(13):18-19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老了,最近经常对刚入行或者没人行的准记者们说,你们运气太好了. 说这话,不是为了安慰大家,是真心话.  相似文献   

2.
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是保护水利行业自我发展、自身利益的需要,同时也是贯彻水法、强化水工程管理、发挥水工程效益、促进水利良性循环的需要,更是深化改革、振兴经济、促进国家全面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这项工作十分重要。其形成的档案资料无论在工程管理中,还是在我局的经济建设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其它档案相比,效益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一、提高政治水平。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新闻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这就决定了新闻记者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十八届三中全会奏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乐章,在新的改革浪潮下,将出现许多新鲜事物。对于这些新鲜事物,记者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去分析、认识和把握。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会贯通到头脑里,只有具有了政  相似文献   

4.
冯雪松凭借着新闻敏感性和高度的责任感,将1930年代活跃一时的战地记者方大曾作为其生命里永远的选题,历时18年的追踪采访、探究和呈现过程昭示出他崇高的新闻理想。冯雪松身上所集聚的新闻理想对当下新闻从业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具体表现为应该培养职业敏感性,加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融合,坚持新闻工作人民性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主持人型的记者和记者型的主持人这两个词频频出现于各种学术文章。由于两者之间的相似性,有时难免让人产生混淆。在此,笔者想从职业的定位、发挥的作用、岗位的要求三个方面比较两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位在新华社工作的师弟问我:"干了这么多年,你觉得你的认同感在哪里呢?" 是呀,认同感在哪里呢?以我十多年的记者工作经验,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是孤独的.特别是每当我一个人出差,在火车上凝望夜色中的万家灯火,心中还在琢磨怎样接近采访对象、怎样获取证据时,这种孤独感会更加强烈."龙灯花鼓夜.仗剑走天涯",这固然有江湖豪气,但记者毕竟不是独行侠,面对充满未知的采访,支撑你坚持的力量在哪里呢?同时,作为一名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你的报道可能很难获奖,也许还会面临诉讼的麻烦和风险,推动你前行的动力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位在新华社工作的师弟问我:“干了这么多年,你觉得你的认同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更新、迭代以秒计,媒体形态亦不例外。从最初的网站、早期的博客到后来的微博、如今的微信,近年来,各类新媒体、自媒体层出不穷、争相登场,媒体记者的行囊中也从原来的纸、笔、相机又增加了电脑、DV、智能手机等装备,全媒体时代已大张旗鼓地来临。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传统  相似文献   

9.
播音主持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科、一门艺术,说明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写《浅析记者型主持人与主持人型记者》这篇文章,就是想分享一下自己实践得来的认知,也让曾经和我一样,在传统媒体下成长起来的新闻主播和节目主持人,在新媒体环境下永远不要放弃自己,永葆一颗多一项生存技能就多一份机遇的学习热情!当你拥有了别人不曾拥有的实力后,主持人型记者的优势无疑会让你更加充满职业自信。  相似文献   

10.
杨艳辉 《东南传播》2018,(4):150-151
本文从记者策划、采编《三明医改启示录》系列电视新闻报道心得入手,尝试分析改革类题材新闻报道中如何强化受众意识。强调从新闻消费主体,即受众角度出发,运用新闻心理学相关理论,在策划、叙事策略、电视语言运用等方面着手,拉近此类型新闻与广大受众的距离,使重大题材新闻报道更有"温度",创作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当今传媒业处于时代的大变革中,在繁弦急管中,有死亡,有重生,有交融。就如泰戈尔在《吉檀迦利》中所写:“万物急遽地前奔,它们不停留也不回顾,任何力量都不能挽住他们,它们急遽地前奔”。记者身处动荡、复杂的职业环境中,深切体会着生存之痛对新闻理想和职业责任的猛烈冲击。  相似文献   

12.
做思考型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3年算起,我参加工作已有5年了,这些年来最大感受是,80后记者们闯劲十足,可是思考却不够。在所有的新闻媒体中,报纸对记者的思想性要求最高,所以我一直在学习如何做一名思考型记者。时刻思考挖掘信息由于工作关系,我一直跑政法线,跟公、检、法各个部门比较熟悉。对于政法类新闻,报社的要求是尽量做软性新闻,报道中的工作味应尽量淡化,因此在采访和写作中,仔细思考表现角度,是稿件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内容简介:2015年是中国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可以说,这是中国社会再次经历的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身处巨大变革中的我们,唯有充分认清这一新时代的特点,才能站在"风口",顺风而飞。基于此种情况,各行业最为优秀的学者、企业家,从各自所从事的领域出发,给出了极具建设性的观点,汇编为《中国2015:看清新常态》一书,为我们抢占新时期的制高点提供了宝贵助力。  相似文献   

14.
<正>从1940至今,我国的播音主持教育已经走过了长达70多年漫长而艰难的历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拿着稿子念念、背背串词的主持人,已经不能再胜任电视事业的发展和需求。那么,什么样的主持人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呢?那就是站在新闻一要能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探寻新闻发生的本源;回到演播室又能运用主持人的专业技能主持和驾驭节目,达到节目播出的预期效果的主持人,就是以采访、主持见长,集采、编、播于一体的记者型主持人。  相似文献   

15.
在记者这一行业,年轻的我不过是一只“菜鸟”.关于暗访报道,我既没有做过“卧底”,也没有曝光过巨大黑幕,只不过做过几次体验式的暗访报道.不过,也正是几次暗访经历,在尚不算长的记者生涯中最让我刻骨铭心. 暗访记者得像个“演员” 在很多报社,暗访报道一般属于机动部或热线部,因为它属社会热线新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工匠精神"之后,全行业都在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在全媒体时代下,记者不应只具备基本的采、写、编、评等基本技能,还要对新的信息与媒体技术能够熟练掌握,更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这就要求记者能够给自己重新定位,要做全媒体时代下的工匠型记者,在追求新闻产品精益求精的路上不断进步。本文首先对全媒体时代下记者具备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再从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两个方面,具体论证如何向工匠型记者转型。  相似文献   

17.
陈昕 《东南传播》2010,(10):138-140
当前,素质优良的出镜记者是电视媒体培养人才的一个鲜明方向。出镜记者是新闻报道的一个符号性标签,出镜记者的元素如何发挥最大的效应,出镜记者该如何深度介入新闻现场,提升整个节目的质量?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正日趋丰富,主持人的风格越发多元地呈现,集记者、主持人角色于一身、采编播合一的记者型主持人应运而生。他们不仅拉近了新闻采访报道与观众的距离,更探索出适应了电视报道制作深度和多样化需要的新模式,越来越受到观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要成为一个集采、编、播于一体的记者型主持人,以下三条必不可少。一、参与节目制作全过程。主持人在节目制作前期,要充分了解节目的定位,参与内容构思、策划;在现场出镜中,充分调动观众情绪,控制节奏,体现主题;在新闻采访中,独立或协同其他记者完成采访;在后期剪辑中,以对新闻事件的亲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电视从业人员分工不断细化,推进了专业技能和节目质量的提高。但同时,又出现了一个误区:就是忽视了专业化的兼容性,甚至把一些角色分工对立起来。记者与主持人,即是一例。记者多来自新闻、中文专业,主持人来自播音艺术专业,走的是艺术类招生,压根文化课基础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就业后,只能"写的写","说的说",写得好的长得不俊,长得俊的写不好。———其实,这两种人在实践竞争中都缺乏优势。实践证明,我们更需要掌握多种  相似文献   

20.
尹俊  李艳 《新闻前哨》2012,(1):52-53
记者型主持人多由调查访谈类记者发展而来。记者意识是记者型主持人的鲜明特征.他们在节目的过程中习惯性地表现出一种新闻敏感度,即信息采集、新闻价值判断与挖掘、新闻事实发生与效应预测、新闻报道角度创新等能力与心理倾向。本文以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为例谈谈这种类型记者的一眼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