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梅盈盈 《科教文汇》2007,(10S):165-166
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不是近代的产物,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都曾对下层人民实行一定的救助。历代的许多思想家也纷纷提出有关社会救助的思想。虽然这些思想和实践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其以民为本,实行仁政,重视社会救助的思想,对今天社会工作的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城市发展性救助服务在救助理念、政策设计等方面均存在着根本性缺陷,无法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对其进行发展取向的改革和完善势在必行.本文将社会救助服务视为一个利益分配机制,从服务的分配基础、内容形式、输送系统、资金筹集等方面建构城市发展型社会救助服务框架.  相似文献   

3.
面向发展是现时代社会救助的根本价值,帮助救助对象获得发展能力是社会救助的基本方法,本文从生命机体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能力三个方面对救助对象与非救助对象的能力进行比较,并据此提出了一种社会救助对象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红燕 《中国软科学》2011,(1):25-33,66
政府间包括社会救助在内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划分,有集权与分权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这些主张为各国多样化的社会救助实践提供了理论解释.而最优的政府间社会救助支出分担模式取决于各国的国情.据此对1999-2008年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间社会救助支出划分的科学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社会救助支出责任以中央财政为主承担"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阜新市经济转型以来,城市低保边缘户大量涌现,该群体是指非农业人口中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但由于未充分享受长期性救助政策,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城市低保对象,处于相对贫困状态的城市居民家庭.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唐钧等专家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和研究城市低保边缘户的相关社会救助问题,但其研究限于宏观层面,对某一地区或城市低保边缘户社会救助匮乏问题的研究还不多见.在阜新市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阜新市城市低保边缘户社会救助匮乏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社会救助的多元化主体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我国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中,国家承担着第一责任主体角色。此外,由慈善机构、扶贫机构、社会救助团体等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成员之间开展的社会互助是我国社会救助的又一重要主体,是对政府救助必不可少的补充。承认并确立社会救助的多元主体,给予社会互助以必要的扶持并营造其良性发展所需的社会环境,是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层救助机构是社会救助工作的前沿阵地.文章以湖南省南部某县基层救助机构建设的现状为案例,分析基层救助机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基层社会救助机构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慈善组织是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之一,其介入社会救助能够有效弥补政府救助的不足。然而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政社不分、公信力缺失和社会慈善文化淡薄等原因,我国慈善组织在介入社会救助过程中面临着“领军式”组织少、救助效率低、专业人员少、筹资能力不足、彼此缺乏协调互助等现实困境。为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不仅要优化慈善组织介入社会救助的外部环境,更要加强慈善组织的内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苏武作为一位西汉时期的伟大历史人物,继承并发扬了中国思想文化中的慎独精神.苏武慎独精神的形成有其深厚的思想与实践基础;他不惧匈奴统治者的威逼利诱,与之进行顽强的抗争,不仅体现了他具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品质,更具有内外如一,严于自律,坚守使命,视死如归的慎独精神;苏武所体现的这种精神得到后人的继承与发扬,并融入于中国思想文化之中,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破产法的价值取向上,从破产中心主义到救助主义是其法律发展史上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在破产中心主义之下,债权人的利益本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随着价值取向的调整,救助债务人的思想逐渐在破产法中得到渗透.这一点可以从英国和美国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得到验证.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对此也有所反映.本文将以此为研究的重点,对英美法律中的救助主义进行分析,以期能抛砖引玉,为我国破产法的进一步完善献智献策.  相似文献   

11.
城镇弱势群体是整个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其首要特征是经济上相对甚至绝对贫困化,从经济学这一特定角度出发,特指那些经济收入低、竞争能力差而导致在社会权利与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状态的社会群体。解决新疆城镇弱势群体救助问题,是践行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嫱 《大众科技》2007,(10):191-192
自《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救助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其从实施之初至今一直经受着社会现实的考验,"跑站"即是其当前实施中产生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的概念转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维华 《学会》2008,(7):10-16
随着非营利组织在数量上的增长,其社会功能也逐渐变得更加积极,即从主要以消极地收容、救助、社会服务等领域,转向积极地通过影响公共政策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和改造社会环境。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之下,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就从传统的技术性责任转变为复合性的社会责任。传统的公共责任以单向的、等级制的监督与控制为基本特点,而复合性的公共责任则强调非营利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因而具有更多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本土社会工作视角对社会救助政策实践进行了考察。首先提出社会救助对象是被建构与自我建构的。其次,从传统文化层面分析了"社会救助"与"人际—社区救助"的内涵和差异,提出了目前社会救助政策文本的局限。最后认为,要构建新型社会救助系统必须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输入社会工作元素,采取整合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救助是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是"平衡器""安全网"。社会救助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与救助对象的档案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入理解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内容,提高对落实这项工作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提升民政救助档案的潜在价值,强化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保持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高效性。本文根据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简述新时期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旨在促进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提出了完善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的对策建议.笔者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三条完善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的对策建议: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立法,完善法律配套措施;加强部门合作,协调救助,通力管理.  相似文献   

17.
贫困作为一种社会事实以不同的程度和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改善困难家庭生存和发展条件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个案深入访谈和焦点小组为主要方式,以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为主要访谈对象,目的在于探索困难家庭的现状、致贫原因和实际需求,以及我国的社会救助政策在地方上的执行状况、效果和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如何提高困难家庭发展能力,改善其生存发展条件,更好地发挥社会救助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职业安全保障措施,社会保险对弱势群体人口的保护低于社会救助,但是目前我国社会救助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显得尤为迫切。基于弱势群体人口的社会救助包含的基本内容有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廉租房、法律援助、再就业援助、农村扶贫以及社会互助。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现状及发展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救助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建立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有了很大发展。但目前不管是相对我国社会发展而言,还是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救助制度相比,我国社会救助制度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本文首先着重阐述了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框架,然后指出了制度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发展完善制度提出了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20.
流浪乞讨人员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不管的特殊群体.1982年的政策将这个特殊群体,归划为"一般妨害社会秩序人员",并视为"三无"人员纳入到被收容遣送对象,实施强制管理措施.而现在对其实施新的<救助管理办法>来施政.救助管理办法在施政过程中,出了新的社会治安问题,本文就这些新出现的问题探讨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