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在编辑工作中碰到过记者写的这样三篇稿件。其一,某地纪检部门从严治党,于是一个两年前就被查出索贿收贿劣迹的副科长,这次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其二,某地区为了做好农村“党的路线”教育,花60多万元买了摄像机、录放像机,一举改变了“教育手段落后”  相似文献   

2.
9年前的一个夏天。一位姓傅的退休女师傅,每天都坚持从笔者就职的邮电局买200多份《北京晚报》,为一个新建住宅区的居民义务代购代送报纸。这位老师傅的辛勤劳动,使居民看报难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尽管当时笔者跟这位老师傅很熟,在她买报的时候还曾帮助她数报、装兜。但转眼两个月过去了,笔者却始终没有意识到老师傅所做的这一件事,是一篇很好的社会新闻材料。直到一位《北京晚报》的记者采写并在显著版面发表这  相似文献   

3.
时下的会议之多着实令干部们应接不暇,更令记者“身不由己”。因而人们常谓之“会海”(其实是会害)。记者的职责是发新闻,即便是被动地在“会海”中游泳,也不希望自己一无所获。而要有收获,光做“材料匠”断然于事无补,那“新闻鼻”倒是不可须臾或离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鼻”要留神异味赵维新闻前辈常说,记者应有“新闻鼻”,要有在复杂的但又平常的社会生活中嗅出新闻特别是有价值的新闻来的本领。这方面,哪一版本的新闻教科书上都不乏经典性的范例。其实,将“新闻鼻”这种形象的比喻延伸一下,我们还可以对于记者的“嗅”功提出...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做一名普普通通的记者并不难,但要做一名好记者却不容易。记者要时刻保持高度灵敏的新闻嗅觉.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这样才能抓住好的新闻线索,挖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6.
日本阪神大地震,当地为死难者举行月祭时,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记者曾采访中国留学生。这位学生说,幸存者第一眼见到的是抢拍镜头的“闪光灯”;若在中国发生这样的大灾难,幸存者第一眼见到的肯定是亲人解放军。他是否是以“第一眼”对比折射出两种社会制度的差异,姑且不论。但起码点出了在不同岗位上都应有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记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新闻行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对新闻线索的实效性和价值性也有了更高一步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具有高价值、重分量的"好"新闻都是在新闻线索的发现和收集过程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能够促进记者新闻敏感性的提高,而新闻线索的发现和收集过程就是获得新闻的一个入口。为此,本文对新闻线索的发现和收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年轻记者的培养工作奉献一些力量。  相似文献   

8.
小记者给大记者挑刺,着实不敢落笔。但既已写下,姑妄言之吧。3月20日人民日报三版刊登一篇《表决的“新式武器”》的报道。文章说了电子表决器的先进性:灵验、迅速。“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议会有这种现代化设备”。这无疑是振奋人心的消息。但3月21日又看到经济日报写同一问题的报道,有比较才有鉴别。我认为经济日报的报道匠心独具,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应邀参加上海市川沙县人民政府召开的新闻会。原以为川沙的改革开放又有了什么大动作。听主持人宣布:’92全国国货精品消费者调查活动日前在北京揭晓,上海霞飞日用化工厂的霞飞化妆品荣获国货精品特等金杯奖,成为全国日化行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产品,方才知道,这是一个县政府为一个乡镇企业在发布新闻。这是小题大作吗?在场记者都不这样认为。反而由衷地感到,这是一级政府对一个乡镇企业的爱护,是对一个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乡镇企业的激励与鞭策。有意思的是,霞飞厂的范国城厂长,在会上并不是详细介绍这次活动的经过和自我宣传霞飞产品如何如何之好,而是扯开话题,论述起“一个企业提高其知名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其美誉度”来,强调了创造企业的美好声誉,大于、重于、胜于提高企业产品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从业者要对社会形势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要有判断力,对报道对象要具备迅速而准确的反应能力,要有新闻鼻和新闻眼,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1.
12.
黄晓红 《新闻世界》2004,(10):67-67
新闻敏感就是新闻工作出于职业的习惯从心理上对新闻事实迅速而灵敏的反应.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必须具备的“看家本领”。  相似文献   

13.
王勇 《新闻爱好者》2001,(12):34-35
时下教育界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教育要尽快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作为新闻人,我首先想到了“应试新闻”。应试教育要的是分数,成绩定一生,一生考不完。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塑造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推而广之,应试新闻是计件工作量化的表现,它看重的是新闻的条数,每月的工作总量,并以此为根据确定各人的奖金额度。表面看来,这是按劳分配,貌似符合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实则经不起推敲,因为即使在企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有一个严格的质量标准。而新闻的“次品”标准则很含糊。素质新闻的要求是…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浏览了一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70多种大小报纸,发现在所谓“珍奇新闻”中,不同程度地传播了某些不健康的东西。比如,有些报纸介绍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时,夹杂着不文明、不健康、不必提倡的“抢婚”、“试婚”的旧习,有的报刊,介绍世界上留胡须最长者的一些没有意义的无聊之事;有的轻易发表一些不准确、不可靠,诸如女儿国和一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目前不少媒体中“跑”新闻的记者多,“想”新闻的记者少,要提高媒体的整体素质,就要下功夫改变这种状况。有人说:“年轻人是‘跑’新闻,成熟了就应该‘想’新闻。”“跑”新闻的记者只会“报告今天发生了什么”,而“想”新闻的记者“能够预见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怎样让它不发生。”前者是事实的记录者,后者是观察家和预警者。记者由“跑”新闻型向“想”新闻型过渡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记者年轻时缺乏经验,大多数业务功底不厚,以“跑”新闻为主。要紧的是要早日养成在跑新闻中自觉地把“跑”与“想”有机…  相似文献   

16.
李宁 《记者摇篮》2006,(9):49-50
近几年,说新闻类型的广播节目纷纷涌现,这是资讯时代的产物,也是广播在以传播为中心转达变以听众为中心的进程中,寻找到消息密集型新闻节目较好的传播方式之一。集编采播合一的主持人根据自己的编辑意图交新闻稿件以叙述的方式向听众讲述新闻事件。主持人可以在新闻稿件之间进行提示、串联、“评点”。  相似文献   

17.
正象标尺有刻度、天平有砝码一样,新闻价值也有衡量价值大小的砝码,即包含在新闻事实中的多种影响新闻价值大小的要素。这些要素是客观的,但人们对要素的认识即价值观是主观的,它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一方面,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阶级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是非标准,就会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另一方面,新闻价值观也常常包含着某些反映人们共同心理状态的要素:一方面,具有共同利益的新闻机构在新闻价值观上表现出根本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又常常因地区不同,对象不同,在新闻价值观上表现出某些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在选择事实和表述事实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界,有句行话叫“处处留心皆新闻”。这里所说的“留心”,是指我们的记者(通讯员)善于用心去“找新闻”,即善于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眼光去发现和捕捉各种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进而深入采访,写出鲜活的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19.
“新闻”     
编辑来信约稿说:“只要与新闻二字有点关系的题目,我们都很欢迎。”那么,好罢,就以“新闻”为题。至于欢迎不欢迎,恐怕只能是后半截。因为杂文这玩艺儿,常常只报忧,从来就是不受欢迎的文,写杂文者自然也就是不受欢迎的人喽。这且不在话下。单说七月初的一天,某市天气特热,电视节目里的天气预报,只说最低气温27摄氏度,没报最高是多少,拦腰斩断,成了无头怪物。若问为什么?答复将是:说出最高气温,会引起群众情绪不安。我之敢于这样断定,自有它的历史根据。往年的三伏天,也曾几次出现这种无  相似文献   

20.
“抓新闻”和“做新闻”是两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有人可能会认为抓新闻和做新闻只有说法不同的区别而无根本性的分界,的确,如果我简单地笼统地分析这两个概念的话,确实可以这样认为:仅就完成新闻采编工作而言,两者是一致的,而且事实上我们也往往混用这两个词,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两种提法所包容的记者思维观念,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词其实反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