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文题偏大 ,缺乏明确的聚焦点所谓文题过大 ,指的是题域过宽 ,题目外延偏大。如《素质教育浅谈》、《谈谈语文单元目标教学》、《切实提高语文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即是。这样的题目所界定的是某个研究领域 ,而非具体的研究成果 ,它们都定位在庞大的“面”上 ,而没有指向某个集中的“点”。以这样大的文题行文 ,要么泛泛而谈、浮光掠影 ,要么顾此失彼、挂一漏万。产生这样毛病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 .错把“征稿内容范围”当作文章的题目。报刊编辑部或论文竞赛举办单位所列举的“内容范围”,规定了征文的大方向 ,为征文划了一个大…  相似文献   

2.
所谓概念型议论文,就是文章的题目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论爱国》、《习惯》、《谈自信》、《小议人才》、《说谦虚》、《谈骨气》等。这些题目没有其他限制性条件,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大,可写的东西很多,但事实上,不少学生拿到这样的题目反而觉得无从下手,即使勉强写好,文章也流于“大而空”。那么,如何才能写好这种概念型议论文呢?下面谈谈这种文章写作的几个步骤。1.分析概念,弄清内涵和外延。拿到一个概念型题目,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对这个概念作认真的分析,弄清  相似文献   

3.
说文章“好写”是指其题目简洁、明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写作范围及分析说理的方向,其所蕴含的道理显而易见,每个人都能说出点儿子丑寅卯来。如《说勤》、《规矩与方圆》、《自卑·自负·自强》、《行百里者半九十》、《书到用时方恨少》等。有的同学见到这类作文题,常常“轻敌”,放松了“警惕”,或浮光掠影地做一些表面文章,或不假思索地写一些人云亦云、没有新意的话,结果落人俗套,“好写”的文反倒没写  相似文献   

4.
所谓审题,就是要学生拿到作文题以后,先不要急于动笔,而应该对题目做一番仔细的审定,从而做到:搞清楚题目每个字词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题目在内容上所显示的范围和要点;搞清楚题目提示给我们的体裁,确定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论说文,或是写抒情散文。例如《记我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审题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懂:是写“我”的,不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中,发现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也就是容易犯的毛病。为了防止这些毛病,使论文写作少走些弯路,现提出“五宜”“五忌”,供初学写作论文者参考。 选题宜小而具体,忌大而空 初学写学术论文,选题宜小些、具体些,切忌大而空。有些人爱犯贪大求全的毛病:一是题目大,二是内容空。比如《论鲁迅》、《谈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等等。在这种大题目下,所写篇幅不过三五千字,内容面面俱到,但没有一个问题谈清楚,这叫“帽子大,脑袋小”。“大帽子”戴在“小脑袋”上很不相称。这类题目太大,每个题都可以写一本书。而且光看这样的题目很难判定作者要谈什么。比如有篇文章谈中学生作文中的毛病和改写意见,却冠以“谈谈语文教学”的标题,显然,这也是一顶大帽子,歪帽子,不如直截了当将题目改为“谈谈当前中学生作文中的一些毛病和改进意见”,既与内容吻合,又明确具体。 初学写论文,建议把题目定得小些、具体些。要知道,论文价值的高低,由内容决定,由质量决定,与题目大小并无关系。王力先生说:“应该写小题目,不要搞大题目,小题目反而能写出大文章,大题目倒  相似文献   

6.
张青 《现代语文》2002,(10):26-26
1、从题目入手所谓“题为文眼”,也可以说题目是文章的“窗户”,打开这扇“窗户”,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东西。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两篇课文的题目已经给我们暗示出了一些信息,如:它告诉我们课文主要写什么?文章内容可分几部分?  相似文献   

7.
限时作文,指在规定的时间里独立完成规定范围的作文。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根据题目的含义和要求,确定写作的范围和写作的重点,是提高作文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审题。一、要抓题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题目中最关键的词语就是题眼。审题时,抓住了题眼,就掌握了写作的重点。如《妈妈关心我成长》,重点要写怎么样“关心”我;又如《我喜爱的书包》,要突出写为什么“喜爱”它。二、要抓时间题目中有表示时间的词语,便规定了时间范围,写作时,不能超过这个范围。如《暑假生活记事》,要考虑“暑假”,不能超过这个范围。再如《愉快的…  相似文献   

8.
一、抓住题眼,区别文章的体裁 首先要从大方面把内容划开,即“写什么”,然后考虑“怎么写”。 区别抓住字眼,明白什么题目是写事,什么题目是写人。例如《这件事教育了我》与《我尊敬的一个人》,前面的题目是写事,从题目上,题上“事”教育了我;后一个题目写是写人,从题目上,题眼写“一个人”,要求互相区别,审题时分清写人和叙事,了解文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舟夜书所见》。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一个字一个字地理解,然后连起来说。生:“舟”是船的意思,“夜”指晚上,“书”是写的意思,“所见”是指所看见的东西。合起来就是:晚上在船上写所看到的东西。师:说得好...  相似文献   

10.
要写好命题作文,在审题时必须弄清题目的“宽”与“窄”。“宽题”指题目的灵活性大,写作重点不明显;“窄题”指题目的限制成分较多,写作重点较明显。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作文题常见的几种结构形式(多行标题则指正题)。1.作文题一个词。如《社戏》(名词)...  相似文献   

11.
要写好作文,必须把握作文的三字经:小、新、趣。也就是题目范围要“小”,选材立意要“新”,要富有情“趣”。一、小。是指作文题目范围宜小不宜大。题目大了,面面俱到,泛  相似文献   

12.
要写好命题作文,首先要认真审好题目。否则,写出来的文章就可能“离题”或“偏题”。怎样才能审好题呢?下述几点值得参考: 第一,要明确题目中的中心词,看它是记人、记事,还是状物的。《一件小事》、《—件有意义的事》等应以记事为主;《新来的老师》、《我最好的朋友》等则应以记人为主。当然,人和事是紧密联系着不可能绝对地分割开来的。事情必须由人来做;人的思想感情必须通过写事情来表现。应该强调的是明确以什么(指写人,还是记事)“为主”。 第二,要分析题目中对中心词有些什么限制。如《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事”,对“事”加了“一件”并且“有意义”,的限制,在下笔之前就应该十分明确:凡是“有意义”的事都可以写;没有意义的事就不能写。不要多写,只能写“一件”。《新来的老师》在“老师”的前面加上了“新来的”限制,要求所写的老师只能是“新来的”。  相似文献   

13.
现在不少中学生写命题作文往往只看题目的表面解释,而没有很好地理解题目中的深层含义。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是有比喻意义的,我们在审题时应注意。例如,《说花》,这个标题是个动宾短语,本题极易写成说明文,说“花”的结构、生长、形状等。其实中心词“说”要求解释、阐发自己的观点,是议论文的标志词,要求写成阐释性议论文。本题要求写“花”,就写“花”的本义是不够的,没有多大价值。而必须写“花”的比喻义,这样才能展开论题,有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以花作类比,找出议论对象与花这两者之间本质属性上的相似点进行说明。“花”的比喻义很多。例…  相似文献   

14.
在论述选题问题时,应先搞清课题、论题、题目三个概念。课题、论题、题目同属于某一学科中的学术问题,但课题通常是指某一学科重大的研究项目,它的研究范围比论题要大得多,一个课题中可以包括许多论题;题目是指论文的标题,其研究范围一般比论题还要小,同一个论题,可以选择很多具体的题目来写论文。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关键在于选题。所谓选题就是发现问题,确立论文论题的过程,即决定到底写什么  相似文献   

15.
体验     
[习作要求]以“体验”为题写一篇作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写出自己在体验过程中的真实感受。[金指点拨]1.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把题目补充完整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审题的过程。所谓“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这样才不会跑题  相似文献   

16.
难老精神的颂歌——谈谈《难老泉》的构思立意山东平度一中孙鹏霄吴伯箫的散文《难老泉》,题目是“难老泉”,但真正写泉的文字却只占全文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写山西、太原、晋祠、不系舟等却用去了大约三分之二的篇幅,于是有人疑惑,说吴伯箫的这篇散文大有文不对题之嫌...  相似文献   

17.
大纲是教学的依据。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就必须遵循国家教委在1987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并且参照教委中小学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两套数学教学指导书(人教版和上教版)来进行。本文拟就这一指导思想谈谈个人体会。 一、搞清必学内容的范围、程度和顺序 1.怎样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所谓教学内容的范围,是指教学内容的名目。高中的教学内容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严格地说,这里的“要求”主要指范围,但也与程度有关)。“较高要求”的内容出现在第41~47页的附录之中,这是供条件较好的学校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8.
江苏徐州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多年来致力于小学说写训练课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他的“创设情境”说写训练课,尤为同行所称道。所谓情境,指的是说写时的言语环境和条件,包括说写的目的、说写的对象、说写的时间、说写的地点、说写时的上下文和语体要求等。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曾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即是说修辞时必须时时处处不脱离情境,并千方百计适应其需要。这既是一条基本的修辞原理,也是对修辞提出的最高要求。当然这一原理、这一要求也同样适用于作为小学阶段的说写训练课。只是它所要适应的“情境”,  相似文献   

19.
《山的那一边》文中分明谈的是山与山之间的沟中的事情 ,但文题为何是《山的那一边》?对于这个问题 ,我想从两方面来谈。首先 ,“山的那一边” ,指的就是“山与山之间的沟中”。其一 ,从作者的陈述角度来看。作者陈芸芸在《我写〈山的那一边〉》中说 :“1988年9月 ,我们去二炮部队驻地青海某基地采访。车从西宁出发 ,要翻过大坂山 ,山的那一边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后来写题目时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山的那一边》。”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 ,作者之所以把文题定为《山的那一边》 ,就是由他所取的陈述角度决定的。其二 ,从“那”的指代作用来…  相似文献   

20.
王有声 《广西教育》2004,(7A):33-34
小学生作文,“记一件事“是起步点。逐渐地,由记事进到写人,《我的妈妈》、《敬爱的一位长辈》等是常接触的题目:应该说,这些文题难度不算大。学生升到高年级,文中需要“写两个人”,困难就出现了。“这类题目是怎么回事?”“一篇文章里两个人物,位置怎么摆?”学习的主人提出了疑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