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名思义,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封建社会有封建社会之道之业;资本主义社会有资本主义社会之道之业;而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是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道,授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业,解学习和承继人类知识总和之惑。由于教师先于学生而学,他们积累了前人的生活知识,学生必须向老师学习而获得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  相似文献   

2.
有一首歌唱道:“黄河有九十九道弯……”小朋友你知道吗?其实世界上所有的河流的流向都是弯曲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3.
曹植的“游仙诗”尽管是在写仙道、仙境,但实质上却内蕴着“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的儒家情怀,是现实中的抱负在诗歌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以人教之”和“以书教之”,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以书教之”,强调的是所教的书,用韩愈的话来说就是所传之道,所授之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丁旭东 《阅读与鉴赏》2011,(5):42-42,66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有时候,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更重要。”爱迪生的前半句名言曾经让中国的传统教育为之痴迷.多少学子在此理念驱动下,吃尽了苦中苦.成为人们羡慕的“人上人”。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曾和华罗庚一次相遇,谈到寿称。华罗庚说:“古人对高寿之人给予美称,称七十岁为‘古稀’,八十岁、九十岁为‘耄耋’,百岁为‘期颐’。如果未到整数,只有七十七岁、八十八岁、九十九岁,该怎样称呼?”郭老道:“那就要求助于数学和文学家了。有人把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将八十八岁称为米寿,将九十九岁称为白寿。”华罗庚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呢?”郭老解释道:“这是三个字谜,‘喜寿’,猜为七十七岁,因为‘喜’字是草体,是由‘七十七’三个字组成;‘米寿’的米’,是由‘八十八’组成;‘白寿’之‘白’,是‘百’字少一笔,不正是九十九吗?”郭…  相似文献   

7.
东坡易学之“异”宋人解《易》,要在明“天道”与“心性”而已 ,言“道”以究宇宙之本体与始末 ,言“心性”以明体“道”之“工夫”,由“工夫”而及人生之真义。此即儒者所谓“内圣”之学。“圣”非“仙”非“佛”,系于入世之业 ,故“内圣”必与“外王”相结 ,方可实现人伦理想世界。“外王”之学要在经世致用 ,此亦宋人所留意者也。东坡易学大致循此轨迹。然陆放翁评为“奇特”,朱元晦作为“杂学”,曰“奇”曰“杂”,是谓坡易之与众不同也。兹举数端 ,以明其“异”。一、论“道”道者 ,乃自然之理 ,即关于宇宙本体、生成之学说。西哲论此 ,…  相似文献   

8.
<正> 正阳关破围后,李秀成所部太平军为解镇江之围而奉令东进,捻军折回六安进行休整。而这时的清军正拉着苗沛霖在淮北一带烧杀,淮南前线的炮声暂时停了下来。恰在此时——一八五七年十二月,捻军领导集团内部正在六安蹈演着一幕“杨韦石事  相似文献   

9.
教师应磨尖治拐○肖建花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道应正,业要精。特别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学习、业务技能等要求更严、更高了,教师的“一专多能”显得犹为重要。一专,即指教师所任教的某科专业知识。教师不应只停留在会教、能教和过得去的基本水平上,...  相似文献   

10.
贾珍拄拐是《红楼梦》礼制研究的焦点,红学共识“拄拐”实则“用杖”。不同于“拐”,“杖”具有的礼制内涵,引发了两种继发猜测。部分学者依脂本“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认为贾珍用杖是以殡妻之礼对待儿媳秦可卿,用杖佐证贾珍不伦;部分学者依程本“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认为贾珍以殡君之礼对待儿媳秦可卿,用杖影射秦可卿具有皇族身份。然而审视用杖的礼法规则,贾珍本应为儿媳服大功,即便贾珍视儿媳秦可卿为妻,也因其父贾敬在世而不杖。而殡君之杖应为授予,贾珍并未逾制到殡皇室程度。贾珍拄拐并不能为两种继发猜想提供佐证。曹公用拐不言杖的引而不发,正是其“知止”的艺术妙笔。  相似文献   

11.
李铁荣 《闽江学院学报》2010,31(1):78-81,124
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自然之道也”这一关键性问题的真正内涵,梳理出刘勰写作思路与推理方式的明线是:天地之文(道之文)一人类之文(《周易》之文)一六经之文(圣之文);暗线是:广义之“道”(老子之“道”)一《周易》之“道”一狭义之“道”(儒家之“道”)。明暗两线通过原文的中心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而扭结在一起,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从论“文”的角度出发,刘勰是从老子之“道”开始,中经《周易》之“道”,而与儒家之“道”彼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呈现为儒道互补、阴阳相济的辩证之“道”的样式。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理应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但语文教学的现状却远未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仍然只重“传道、授业、解惑”,传“圣化”之道,授知识之业,解考试之惑。学生的任务只在于接受所传之道和所授之业。教师和学生之间成为“授”与“受”的单通道关系;教科书成了课堂的“圣经”,知识成了教与学的目的。“人”的主体地位被忽略,语文教学沦为“心中无人”的教学。这样,学生的个性被压抑,当然也就谈不上创造潜力的激发和促进“人”的发展了。于漪老师说:“教语文,千万不能见文不见人,千万不能‘文’是实的,‘人’是空的,只重视知识…  相似文献   

13.
几十年来,我在读书、教书、研究、写作过程中,一重“积学储宝”,固元培“根”,二觅研读之“路”,三求治学之“法”。现略述如下。有一条深根从我个人教学和研究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从学生到教师,到一个学者型的教师,自己学习和积累的经验,就如同一棵大树的深根,其教学实践是枝干,其研究成果是花朵、果实。从教与学的过程上说,只有自己重“道”,才能有“道”可传,自己敬“业”,才能有“业”可授,自己不“惑”,才能见“惑”能解。知识和经验,是一个教师多年虔修积累的结果,有了它,“如灯之有膏,如鱼之有水,…  相似文献   

14.
刘继贤 《教育》2010,(9):26-27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哪个行业,但凡成为“状元”者,都有一个共同点:视所从之业为生命,道中有术,术中有道,臻于化境。斯霞的教育特点,也是如此。斯霞的教育一生,将教育规律与教育实践完美结合,有意在实践中探求教书育人之道,并将自己的所得以“道中有术,  相似文献   

15.
报纸说瑕     
近读1995年3月7日《法制周报》,发现语病甚多。谨说瑕于此,以期得到诸位的教正。①“老人是溜鸟的,一手拄着拐仗……”(第6版:《阿捷》)“拐仗”之“仗”误用,应为“杖”。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八年初,郭沫若在北京医院住院期间,曾和数学家华罗庚有过一次讨论关于寿称的谈话。华罗庚提到古人对高寿的人给予的美称,如称七十岁为“古稀”,八十、九十岁为“耄耋”,百岁为“期颐”。如果未到整数,只有七十七岁、八十八岁、九十九岁,怎么称呼呢?郭老道: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助于数学和文字学了。有人把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八十八岁称为“米寿”,九十九岁称为“白寿”。郭老解释道:原来这是三个字谜,“喜寿”可猜七十七岁,因为“喜”的草体字便是七十七三个字组成;“米寿”可猜八十八岁,因为“米”字便是八十八三个字组成;“白寿”…  相似文献   

17.
老子“道”的哲学实则是一种对存在意义的思考。“道”之存在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不是任何物的存在,故“道”是“无”;但“道”又不是非存在,不是虚无,而是真实的存在,故“道”为“有”。“道”之作为存在正是这种“无”与“有”的统一,是“无”之“有”,即不是任何事物之存在。由于“道”的存在是“无”,故为无限,是无限之存在,故能包容天地万物,为天地万物之母。“道”的这种“无”与“有”的矛盾统一是天地万物得以产生存在的形而上根源,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在道的“无”“有”矛盾转化中的生生不息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18.
道论思想在《淮南子》复杂的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其本体论、宇宙论还是养生论都是围绕着“道”展开的。然而,其道论也可以从道之体、道之用以及道之体用关系等三个方面来展开。从道之体来看,其作为宇宙之本原,是万物得以存在的依据,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性质;从其形而下之“用”来看,则是“无为”;从道之体用关系来看,《淮南子》中的“无为”与“道”之内涵互为表里,并且使“道”体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9.
从"敬业"到"乐业":当前师德建设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敬业精神、师爱、教育创新和教师职业人生的幸福是当前师德建设的四大基本问题。其中,敬业是师德的起点,悟业(领悟教育之“道”)是师德的核心,乐业是师德的归宿。  相似文献   

20.
葛阿兴 《新读写》2022,(11):56-57
<正>如果说读书是一场纸面上的旅行,那么旅行就是另一场路上的“读书”。读的是世间万象,书写的是内心对生活的热爱。我曾在印度瓦拉纳西感受泰戈尔笔下“天空和庙里的锣声一同醒起”,在奥地利寻觅《蓝色多瑙河》的旋律与时光交错的痕迹,在新疆库木塔格沙漠聆听“大漠苍茫驼铃响”,在西藏色季拉山口看“皑皑白雪覆山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