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现在往往把模范行为、榜样作用和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为“楷模”。但“楷模”一词却来源于两种树木。在《广群芳谱》和《广阳杂记》等古籍中曾记述过这两种树。  相似文献   

2.
有两位老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其中A老人待树苗成活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树苗浇水。而B老人等到树苗成活,就来得很少了。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把,不浇一点儿水。过了两年,两片胡杨树都长得有茶杯粗了。忽然有一天卷起 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人们惊讶地发现:  相似文献   

3.
章剑和 《中国德育》2005,(6):52-52,80
有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其中一个老人待树苗成活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树苗浇水。而另一个人一等到树苗成活,就来得很少了,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把,不浇一点儿水。过了两年,两片胡杨树都长得有茶杯粗了。忽然有一天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人们惊讶地发现老人种的树几乎都被风刮倒,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另一个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和树叶。问其原因,那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  相似文献   

4.
我们一般把人的模范行为、榜样作用、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之为“楷模”。那么,为什么“楷模”两个字都有“木”子旁呢? 原来,“楷模”一词来源于两种树木,《广群芳谱》和《西阳杂俎续集》都曾记述过这两种树。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乐府诗《折杨柳歌辞》,其一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dié)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诗中这位行客为什么不拿马鞭,反而折下杨柳枝来,下马后坐在那里吹笛子(古人把嫩柳枝掐断,抽掉茎中的木质干,留下茎皮,在一端略加修整即可吹响,犹如笛声,也叫柳笛、柳哨)?而且“愁杀”呢?原来古人有个习惯,即是常用谐音来寓意。“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古人所谓的杨和柳其实是一种植物)。所以上面诗中的“行客儿”上马后看到杨柳,就会想到“留下”,对故里的留恋之情油然而生,折下柳枝下了马,吹起柳笛来,滞留在原地不走了,但是…  相似文献   

6.
7.
唐慧彬 《辅导员》2010,(1):23-23
放学了,明明和亮亮结伴回家,走进小区的大门,他们看见新建的花园里有几位工人师傅在紧张地忙碌着什么。走近一看,工人师傅们正在围绕着圆形水池栽树。现在已经栽好了一圈松树,两人数了数,一共40棵。  相似文献   

8.
从“杨柳”的物质属性到“杨柳烟”的文化属性,中国古典诗词借助于杨柳及杨柳烟的语词,以表现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相思离绪题材,取得了优美的文学意象和积极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10.
王再平 《湖南教育》2003,(17):41-41
中国的古体诗词向来是脍炙人口的,而其中许多“杨柳”诗更是明丽不凡,情韵悠长。人们对杨柳情有独钟,似乎超出了其他花草树木。柳条、柳枝、柳絮、柳叶处处是诗处处是情,杨柳何以得此青睐? 首先,“杨柳”入诗符合人们的价值取向。我们知道,中国社会的传统正统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1.
12.
白居易诗歌《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暖树"课本注解为"向阳的树"。通过对唐诗中"暖树"的用法、古诗中"暖×""寒×"结构的语词以及文意等多方面的探究,认定"暖树"解释为"春天的树"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杨柳和离别有着不解之缘因为“柳”谐音“留”,所以古人在分别时以折柳相赠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挽留和不舍在唐朝,这一行为更为流行,在那些赠别的诗篇里,杨柳的字眼触目皆是:“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江上东西离别饶,旧条折尽折新条。”(姚合)……下面选的两首关于折柳送别的五绝,虽然短小,却蕴舍非同一般的深情厚谊,悉心体味,才能理解它们的妙处。  相似文献   

14.
邹瑜 《科学启蒙》2009,(12):28-29
“阿嚏!”一个响亮的喷嚏惊动了屋里正在看书的奇奇和杰克,抬眼一看,穿得严严实实的小路正匆忙走进来,“太冷了,真不喜欢过冬天,想多在外面走走都不行。”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群“高级烟民”:他们感官敏锐,把抽烟当成了职业,其中的佼佼者年薪高达60万元;他们吸烟不图享受,更多是为了奉献……这些人就是职业调烟师。一位年轻女大学生,怎么会爱上这种“吞云吐雾”的工作?她又是如何靠烟改变人生,把自己“抽”成金领丽人的呢?  相似文献   

16.
王金战 《成才之路》2011,(12):12-I0007
前些天与朋友开车行驶在公路上,我们几个不由谈论起路两边粗壮高大的杨树,其中一个说:"这种树长得快但不成材,里面是空心的。"他的话不觉令我想起老家的杨树。在我们当地,杨树很受青睐,原因在于比起法桐、洋槐等树种,其生长速度要快得多,不几年工夫便都参天入云,一般六七年就可以成材。但这些可为"栋梁"之材的大树却因其长得快而木质疏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把那些有高风亮节,能起表率作用的人,赞誉为楷模,以昭示人们师承他,学习他,从而树立社会正气,形成美好和谐的社会风尚。楷模二字都带木字,  相似文献   

18.
马振国 《山东教育》2012,(Z2):115-116
桑树桑树是乡村的一张名片。一个人从他的村庄里走出,无论走得多远,天之涯,海之角,魂牵梦绕的往往是那一棵棵树冠如撑开的巨伞般的桑树。桑树的枝干弯曲、遒劲、粗犷,宛若象形的巨龙的图腾。我每每凝视着这铁色的枝杈和皴裂的树干沉思良久。这样的意象让我不由得  相似文献   

19.
现在,我们一般把人的模范行为、榜样作用、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之为“楷模”。那么,为什么“楷模”一词都有一个“木”字旁呢?原来,“楷模”一词,来源于两种树木,《广群芳谱》和《酉阳杂俎(音:zǔ)续集》都曾记述过这两种树。楷树又名黄连树,系落叶乔木,果实红色,形状椭圆,木材可做器物。相传它最早生长在孔子的墓旁,树干挺拔,枝繁叶茂,长势端庄,巍然兀立,酷似浩然正气,为诸树之榜样。模树其叶随时令而变,春天青翠碧绿,夏时赤红如血,秋日浩白如玉,冬则乌黑若墨,因其各季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亦为诸树榜样,相传此树最早生长在周公墓旁。以树喻人…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选的《短歌行》是曹操在赤壁鏖战前写的一首古题乐府诗。在作品中作者用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写出了那些徘徊不定的贤士们在群雄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的矛盾心理,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抒发自己心忧天下之心和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