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利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要提高听说能力。可理解输出理论认为输出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它能够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进行控制和内化,使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不断提高。为培养新疆高校大学生外语交际能力,以可理解输出假设为理论背景,对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启示有以下几方面: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多样化、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与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它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大概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主要研究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其目的是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解释。国内外语言教学研究表明,语言能力是后天习得而成的,而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与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正确处理与利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Linguistic Competence,另一个是Communicative Competence.20 世纪60 年代起,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概念及其范围逐渐广为人们接受,特别是交际能力作为了衡量第二语言水平的标准.当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掌握达到一定程度时,双语能力这一概念也日渐凸显出来.首先需要对这三概念提出的背景、理论依据,具体表现进行阐述,进而探求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语言研究上,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一般是在一种语言内部的探讨,多是探讨第二语言的学习,双语能力一般是在至少两种语言间进行探讨;从位属关系上,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是实现双语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双语能力是对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深化;从教学要求上,对双语能力的要求要高于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进而针对三个概念的提出,阐述和分析了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61):73-74
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基本单位,语言是模因的重要载体,语言本身也是模因,这一认识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有重要的启示,影响语言习得过程的各个内外因素,如母语、目标语、习得者的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和心理特征,尤其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指导方式,都与模因的进化和传播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模因影响语言习得的规律,对课堂进行积极的干预,探索出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解决普通高校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部分聋人具有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特点.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研究对聋人大学生汉语教学有较大启示.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关系、阅读和写作等方面,探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理念、教学方法及其对聋人大学生汉语教学的启发.总结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对研究大学生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特点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语料库经过词性赋码、错误赋码、语义赋码、话语赋码和句法分析就能使我们从中发现大学生语言词汇能力发展的重要规律和特点。文章从研究内容、相应语料库的选取、检索软件以及统计方法的应用这3个方面就2000年以来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进行了回顾,并指出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第二语言的习得是指个体(第二语言习得者)在系统获得母语第一语言之后对另外一种语言的习得过程。第二语言的相关问题一直都是语言研究领域在不断探索的课题,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大学生被试研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缺乏纵向的比较,而语言是一个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第二语言习得相对于母语的学习要困难得多,语言环境的不同和语法要求的相异,让很多学习者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恐惧感,知识结构相对复杂的大学生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情况也是如此。本文以提高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为目的,以元认知理论为基础,在大学的第二语言课堂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制定和落实。  相似文献   

9.
杨敬舜  张静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68-170
正确把握和运用第二语言学习的思维心理活动规律,对第二语言的教育教学意义重大。对大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英语)过程的思维活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三个思维特点,即内部语言表现为母语化的特点、语言转换表现为形式逻辑思维的特点和思维的意识性表现为母语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是高校近几年学习策略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学习策略与交际能力的关系、培养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有效方法,力图唤起广大师生对学习策略的重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母语知识与外语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一种“量”性差别。导致这种差别的基本原因在于学习第二语言的成人与习得母语的儿童之间在认知能力的发展、语言学习环境、与目的语的接触、交际的需求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而第二语言学习中的第一语言迁移或对母语知识的依赖应当被视作人们内在的语言认知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学习第二语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2.
获得语言就是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 ,语用能力只有在语言运用中才能获得 ,因此 ,第二语言的教学体系应当是以语言运用为轴心的教学体系。在所有类型的语言学习中 ,第一语言获得是最成功的。由于第二语言获得与第一语言获得具有相关性 ,所以 ,最大限度地借鉴儿童语言学习的经验 ,是促进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举措。当然 ,成人的第二语言学习与儿童的第一语言学习有很多差异 ,其中最大的差异 ,是以语言和文化迁移、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介入为特征的理性化。如何看待这种理性化 ,如何充分发挥这种理性化的积极作用而克服其消极作用 ,是第二语言教学需要投入较多精力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默会知识理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于西方理论界的一种知识论、认识论。文章概述了默会知识理论的基本观点,并把默会知识理论引入第二语言教学领域,讨论语言知识、言语知识、语言能力与默会知识的关系,探讨该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意义:第二语言的传授者和学习者都应该高度重视默会知识:默会认识和外显指导协同作用,正确处理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关系;凸显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认识者”。  相似文献   

14.
对国内少数民族学生的预科汉语教学属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又是整个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部分。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不等于学习语言知识,语感的培养需要多听、多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决定了学语言需要“死记硬背”,“精讲多练”也是有限度的,而不是盲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对国内外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有关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问题进行了探讨。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脑神经机制研究发现,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显而易见没有母语关键期影响突出,而且不同的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有所不同;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应持审慎的态度,因为语言熟练水平、语言能力等一系列心理的、认知的、社会的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也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了关于当前研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许多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发生了语言僵化现象 ,即无法继续朝目的语的方向发展 ,因而无法完全达到目标语的能力。引起语言僵化现象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就其内在及外在因素进行分析 ,揭示语言僵化现象的一般规律 ,从而对第二语言教与学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晨  李秋杨 《教学研究》2008,(1):52-54,61
默会知识理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于西方理论界的一种知识论、认识论.文章概述了默会知识理论的基本观点,并把默会知识理论引入第二语言教学领域,讨论语言知识,言语知识,语言能力与默会知识的关系,探讨该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意义:第二语言的传授者和学习者都应该高度重视默会知识;默会认识和外显指导协同作用,正确处理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关系;凸显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认识者“.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第二语言习得(以下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二语习得的两个主要研究目标是描写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整体语言能力和各项具体语言技能的习得和发展过程,并解释学习者为什么能够习得第二语言以及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以下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二语习得的两个主要研究目标是描写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整体语言能力和各项具体语言技能的习得和发展过程,并解释学习者为什么能够习得第二语言以及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学习有习得和学得两种途径.克拉申认为,习得是首要的、第一位的,也不排斥学得的作用,但只有语言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习得第二语言更需要语言环境,移情对营造第二语言习得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移情和习得理论的分析,对如何构建外语教学习得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