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采     
《情采》是《文心雕龙》第三十一篇。情指情理,所以說“情者文之經,辞者理之緯”,就是以情理为經緯,即把思想感情交織起来成为文章的內容。采指文采。采不能离开情,只有文采而沒有深厚的思想感情,就会“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情采結合,以情为主,即根据思想感情来选择体裁,确定音律,运用辞藻,才能成为情采并茂的好作品。怎样才能情采并茂呢,先要有深厚的思想感情。打个比方:一个人的顾盼生姿要依靠美好的丰度。  相似文献   

2.
王军峰 《青年记者》2023,(23):63-65
作为“情”“理”和“行为”的统一体,“共情”理念蕴含着对话与沟通的可能,契合了中国文化的情本位传统,也是我们党百年舆论引导的重要经验。在“事实-情感”驱动舆论演变的当前,要凝心聚力、塑造共识,就要突破以往舆论引导存在的共情不足、对话意识偏弱的问题。这要以共情为基点促进舆论引导从“独白式单向引导”走向“共情式多元对话”,在对话中消解差异、寻求共识。  相似文献   

3.
胡剑 《四川档案》2008,(2):17-19
在我国清代民事审判活动中.适用的法律渊源主要是法、情、理。这里的所说的“法”是《大清律例》;“情”是指具体案件的情节、情况和人之常情;“理”是指天理,是人们为人处世时所遵循的、普遍适用的道理。清代民事审判中适用的规范,主要是情理,而不是法律。光绪18年(1892年)8月。四川南部县衙门受理的一起因婚姻纠纷引发的诉讼案,就是针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请求,依据其案件的情理进行裁决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4.
孙浩  巩奕 《中国编辑》2024,(4):90-9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联结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短视频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符号学理论框架进行文化透视,发现短视频的媒介逻辑深刻发挥作用,通过贯穿符号生产、符号选择、符号释义的全过程重塑了文化传播机制,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呈现古今互通、“情”“境”互应、人机互构的全新图景。这对于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所处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倡导家国一体,推崇守法明礼、重教亲传、鼓励修身养性等优秀理念,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应对中国传统家谱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正确认识,积极利用,科学传承,突出中国特色,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文化和谐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情、理、法是我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核心概念,传统中国历来把"人情"、"天理"、"国法"用整体主义的视角来理解,其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构成了中国特有的"礼法格局".在中国法制化的进程中,新闻写作是情、理、法的有效载体,又受到情、理、法的制约.面对法制新闻事件,媒体报道应如何平衡和规范情、理、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亟需解决的一道难题.本文从极具典型意义的"真假王娜娜事件"入手,浅析当前媒体法制新闻报道中情、理、法失衡与错位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解决方案,以期为当代媒体提升法律与伦理素养,平衡情、理、法的矛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朱熹曾经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是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实际上.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不仅是道家。甚至是儒家),都给予洁身自好、隐遁避世以极崇高的文化褒奖.把这种行为看作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既有这样的文化大勋章悬挂在那里作诱惑.便少不了有人要假惺惺地去做隐士.来领这枚勋章。这种文化怪胎的逻辑思路是这样的:因为他不愿为官而隐居.所以他德行高尚:因为他有了这样高尚的德行.所以他应该为官.甚至为大官。所以,在中国,历代都有隐士,同时.历代朝廷又都去山中征招隐士.隐士与朝廷共同上演这样一出文化喜剧与闹剧。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社会是以血缘为基础、以父家长制为中心的家国同构的宗法体制,中国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人格理想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齐家治国”成为历代封建士人的人生追求。对于怎样建立一个合乎封建伦理规范的家庭,封建礼教一方面认为夫妻为人伦之始、风化之源,夫妻相处若谨守本分“夫义妇顺”,就能使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潮热”“国货热”方兴未艾,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本文基于民族复兴的背景,探究国潮的内涵、国潮兴起的时代动因、中国品牌国潮设计的发展状况,从国潮视觉呈现、文化IP、品牌内涵与文化认同来探究国潮设计的发展。中国品牌的国潮设计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复兴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扬州市少儿图书馆“传承千年韵情系大运河”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为例,探讨未成年人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模式。论述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承的职责及传统文化阅读推广趋向,从活动设计、活动内容、活动效果评价三方面阐述扬州市少儿图书馆“传承千年韵情系大运河”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工作,分析其中的创新点,提出未成年人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娜 《报刊之友》2013,(10):138-139
面对当下的中国受众,中国现代文化心理对广告语的影响毋庸置疑。而中国现代文化心理又受到西方文化心理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受到了冲击,广告语也明显出现了一些带有强烈西方特色的现象。本文就试图通过对具体广告语的案例进行仔细分析,从“自由”、“个性”、m}夹感”等元素入手深入探讨西方文化心理对广告语的影响,并从“儿时的回忆”、“自然的皈依”、“人生的安居”等方面进一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所作出的抵抗。  相似文献   

12.
“无物似情浓”,是以“云破月来花弄影”佳句传世的北宋著名词人张先在“一丛花”词中写的,意即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比真挚的感情更为浓重。新闻要重视渗透力、感染力很强的“情”。记者、通讯员要多采写优秀的“有情新闻”,要达理又通情。在新闻中,真切、充分地表达美好、真挚的情感,是使亿万受众关注新闻,引起共鸣,增强新闻感染力的有力纽带,是做好情理相融、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获1998年度全军好新闻三等奖和四川省好新闻三等奖的《将军的三个军礼》(作者:姚蓉、黄炜国、杨彪),就是一篇情溢字里行间的佳作。作…  相似文献   

13.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文化综艺节目创新表达的内核,决定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思想境界和价值旨趣。同时文化综艺节目在故事和话语层面实现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指导思想的逻辑建构,并通过“身体共在”“情感能量”“集体记忆”等互动仪式链要素的表达,发挥理想道德的能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效果。因此,文化综艺节目必须深入挖掘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涵,提高互动仪式的稳固性和无限性,注重文化自信和原创意识,从而达到创新创优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清代是情理法的发展高峰,并且出现《刑法汇览全编》为代表的判例汇编。通过对清末情理法的剖析,管窥古代法文化中的情理,有助于梳理中国传统司法判例情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对矛盾体,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具有法理与情理的双重性,法理要义在于控制与共享的逻辑进路、程序与实质的正义标准、常态与例外的基本原则;情理取向则在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社会分层的客观要素、正当共识的目标导向。法情的相互协同表现在情理是法理的基础,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法理,同时由场景主义、信息控制和弹性空间因素而发生冲突,需要进一步调适,以维系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6.
从“李宁”到“中国李宁”,从国潮萌芽到搜索热度飙升,Z世代在民族认同和自我认同不断强化的今天日渐成为“国潮经济”的消费主力军,探究国潮热对服装品牌塑造的影响能帮我们更好理解国潮背后的市场逻辑,本文通过对国产运动品牌“李宁”转型升级的个案分析得出,国潮热对品牌塑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品牌策略年轻化、品牌产品符号化、品牌营销跨界化三个方面,同时得出要想让国货品牌在“国潮热”大潮中阔步向前,就需要我们在对传统文化保持敬畏的基础上保持文化自觉,呵护好国人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谱牒档案是家族记载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档案,又名家乘,包括族谱、宗谱、家谱。谱牒作为正史的补充,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原始档案记录,它广泛涉及了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思想模式、价值标准、经济状况、礼仪习俗、文化层次等等,其形式和内容集中了档案学、社会学、历史学和  相似文献   

18.
优势与信心     
在历经多年的曲折和心理“预热”之后,中国终于跨过了WTO的门槛,成为国际经济俱乐部的新成员,入世对于中国期刊而言,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是严峻的市场挑战。入世后,国际出版物将陆续进入国内市场,而国外的出版资本也将千方百计地介入国内出版业,国内期刊将在我国市场上与国外期刊进行一场无形的较量。中国期刊,特别是社科类期刊是依据民族语言、民族习俗、民族文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生存和发展的。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是中国期刊的共同准则,入世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中国期刊的根本属性。我认为入世给中国期刊带来…  相似文献   

19.
李方方 《大观周刊》2011,(33):21-21
鲁迅的《狂人日记》揭示了“家”的“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地狱般的惨苦状态,鲁迅为家族的吃人和没落,为没有可以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而深感痛苦和绝望,表现出了极度深广的忧愤和焦虑,这种家族文化一直贯穿于小说的始终。本文正是要详细解读《狂人日记》中的家族文化,揭示鲁迅对传统家庭制度的最全面最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周天一  黄叔界 《传媒》2016,(5):78-80
本文探讨了广告艺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从中国传统的“家”“节”“情”文化内涵着手,对广告艺术进行分析,提出应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融入到广告创作中,而不能只停留于素材的简单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