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特派记者多贺干子介绍美国预防学生自杀教育的一些见闻:她说,在美国纽约州某区,一名高中生自杀了,随之又引发了自杀“联锁反应”。对此,美国各地纷纷开始进行“预防自杀教育”。首先,一家制片公司录制了一部名为“为了战胜死亡的欲望”30分钟的录像片,在小学、  相似文献   

2.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也一直是中日学者研究的对象。对于他的自杀原因的探究也成为芥川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般认为,其自杀要因便是“恍惚的不安”,而来自文学创作上的不安正是构成“恍惚不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自杀者的日趋低龄化已成为世界性问题,特别是未成年人自杀问题尤为引人关注。对于少子化日益严重的日本来说,未成年人自杀现状令人堪忧。日本未成年人自杀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复杂社会现象。崇尚自杀的文化传统、自杀盛行的社会环境、层出不穷的校园问题、不良的家庭环境及日益严重的未成年人心理危机等是导致未成年人自杀的深层原因。近年来,随着少子化问题的加剧,日本未成年人自杀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自杀现象自古以来便存在,如今有愈演愈烈之势。据有关资料表明,自杀已成为人类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全世界几乎每一分钟就有一人自杀。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自杀的事例。生命是可贵的,几乎很少有人会断然否定并不经意地抛弃自己的生命,然而,仍然有许多人选择了自绝的道路。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不同,自杀的原因和人们对此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的。在中国传统的自杀观中,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一、封建伦理纲常的殉葬品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统治,铸就了严整的伦理纲常之网。自西汉董仲舒始,建立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法则,其…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社会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一时期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远远大于从前,由心理问题或由心理因素引发的自杀等恶性事件日渐增多,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成为近几年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典型事例 1954年,美国作家海明威以他最著名的一部小说《老人与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颁奖词中这样说道:“他忠实、勇敢地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艰辛和危难。”1961年7月,海明威因对自己才思枯竭和饱受疾病的折磨感到绝望而自杀,他把猎枪伸进嘴里,然后扣动了扳机。这是一种非常“男子汉”的自杀方式, 以至于那支双管猎枪都被人们当成是一个“男子汉”的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的象征。据说,海明威无法忍受病痛使他“丧失尊严”,他要以自杀的方式来与疾病作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存在的必然性具有多重的社会原因。大学生自杀的家庭影响、社会文化和高等教育等方面的缺失是其基本成因,这对于构建一个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大学生自杀防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杀是当今社会的瘟疫,是人道主义的灾难。以往社会学和心理学有关自杀问题的分析和解释是有局限性的。社会性伤害事件以及精神系统的疾病不足以直接导致人们的自杀。直接导致人们自杀的原因是人生意义感的匮乏。人生意义与人生的事实以及人生的价值不同,是对人生价值合理性的反思与体验。人生意义的匮乏源于人生所依据的价值特别是核心价值缺乏合理性或原有合理性丧失。教育在人生意义包括青少年学生人生意义救治方面应该有所作为,也能够有所作为。为此,教育者必须明确自己在这方面的责任,对造成意义危机的社会根源有清醒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理性,强化人文教育和教育的人文性,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对于人生问题的敏锐洞察力。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之友》2013,(Z2):57
在这里,我们将自伤自杀行为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以是否由心理疾病引发来区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的自伤自杀行为,虽然可能也伴有郁闷、消沉、愤懑等不良情绪,但没有上升到心理疾病的程度。对于那些不是由心理疾病引起自伤自杀的学生来说,自伤自杀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大学生已经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对大学生自杀的现状研究和自杀预防探讨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笔者分析了大学生自杀的主要特点和相关原因,并就大学生自杀预防的相关策略和措施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运用Nvivo8.0质性分析研究工具,对65个大学生因情感挫折、学习压力等自杀案例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杀行为“因穷至卑”和“因穷自杀”现象不明显;不同原因自杀的心理动机存在差异,并且主要集中在“青感挫折”、“学习就业压力”、“个人心理障碍”、“家庭原因”和“生理健康”五类;自杀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随着自杀意念的发生发展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他们在实施自杀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复杂的心理过程.研究自杀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并加以利用和正确引导,对预防大学生自杀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论青少年的自杀及其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杀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问题,它不仅对家庭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同时也是一种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因此,自杀已被全世界所关注。笔者从自杀及其危害,青少年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自杀的原因分析,自杀行为的先兆和自杀的预防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农村女性自杀死亡率高的原因,许多学者认为是物质匮乏、精神压力、农村社区不发达以及传统封建观念所致。经考察发现,现今中国农村女性的自杀属于脱序型自杀,其主要致因是农村女性处在社会的“现代”与家庭的“封建”,进而又在家庭的“现代”与社会的“封建”中挣扎。挣扎的结果导致脱序,进而增加自杀概率。  相似文献   

14.
2003年9月10日,是第一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少年儿童自杀率有上升的趋势,自杀已经成为15~34岁人群的第一大死亡原因。据了解,从2003年10月份以来,仅南京市就发生了6起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自杀事件。由此可见,少年儿童的自杀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所以,预防少年儿童自杀,降低少年儿童的自杀率应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高度关注。如此严重的问题,究竟应该怎么办呢?第一,正确对待少年儿童自杀现象,及时准确地公开少年儿童自杀率。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一种偏见,总认为自杀,尤其是少年儿童的自杀是件很不光彩的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救亡图存,陈独秀提出了“文化救国”的呼吁和主张,在他看来,只有青年能够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为此,他全力投入青年工作,着力塑造一代新青年,他所期待的新青年的理想形象是“文化新人”的形象。如今,历史已经演进了一百多年,陈独秀塑造新青年的理论构设也成为人们探究培育时代新人的初始起点。这一代新青年所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奠定了时代新人培育最根本的精神底色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内时有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促使人们对高校在学生自杀事件的法律责任进行深入思考。高校学生与自杀事件都应有其更为具体的范围限定。高校对学生应当承担的是不作为侵权责任,其应当承担的作为义务则是基于“特殊关系”产生的管理关注义务,而并非安全保障义务。考察我国司法实践状况,可以确定高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行为、损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过错,而判断高校是否存在过错的关键是自杀行为的可预见性与预防及干预措施的合理性。高校应采取相应的策略防范和应对学生自杀事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报上常出现鲸或海豚等“集体自杀”的新闻。鲸类为什么会“自杀”?有的科学家认为是中耳出了毛病,辨别不了方向;也有的认为是海洋上的暴风使它们迷途了;……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最近,美国的地理生物学家克斯切维因克和他的两位同事提出一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诱发自杀的“触点”多、“燃点”低,预防压力只增不减。对大学生自杀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提出了干预建议,进而为学校有效预防自杀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钰 《文教资料》2013,(29):62-63,72
“新文化”先驱们在《新青年》上以“新”字为核心,通过确定“新青年”的实施主体地位、“新”与“旧”的评判标准和破“旧”立“新”的践行方法,希图创设一套“新”文化观并将其引入具体实践。而实际上,《新青年》在后期转向共户主义之前,一直也没有明确的、惟一的理念形成,因此有必要回归到“新”文化观生成的源头去,探究“新”文化观的内涵及其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日本“耻”文化的由来及发展进行分析,论述了受“耻”文化影响出现的自杀现象,认为日本人的自杀与“耻”文化有关,是受“耻”文化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极端处理方式,“耻”文化是日本人自杀的一种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