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世界制造业正朝着服务化方向寻求转型,服务型制造被认为是打破制造业困境的关键道路。在政府的调控引导下,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紧密结合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有利资源,积极打造"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服务型制造平台模式,可为制造企业协同创新产品服务组合提供一套全新的流程,进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与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中存在培养模式单一、研究生创新意识不强、教师队伍结构单一、高校与企业合作不足等问题,基于"政产学研用"的创新合作模式,借鉴美国研究生协同培养的经验,结合我国研究生培养实际,提出了以高校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模式,分析了在这一培养模式下的培养目标、申请程序、培养年限与学期安排、课程设计以及考核评价。  相似文献   

3.
4.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借助政府政策支持,依据用户需求,转化企业科技成果,以浙江省协同创新平台为依托,通过联动平台搭建、教学体系重构、“双导师”团队打造、“产教+科教”双线育人等措施,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将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拓展为五位一体“政产学研用”的“三共三同”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促进了高素质技术技能的化工人才培养,赋能地方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十年来社会保障领域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即以“社会问题”和各类课题为牵引,在实践中逐步整合社保经办及监督部门、高等院校、信息化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优势资源,给出了“政产学研用”联合培养研究生过程中资源整合路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平台搭建、研究生实践参与等关键问题的解决实例,说明了取得的成果,同时提出了“政产学研用”协同科研创新与研究生培养的模式设想。  相似文献   

6.
工程人才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探索地方高校工程人才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模式,提出政府、高校、企业各主体共同参与,以科研平台、学科竞赛、众创空间、产教融合为核心建立创新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工程人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格局,可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政产学研用模式的由来,指出该模式是由产学研模式和政产学模式发展而来,分析了政产学研用模式的内涵。进而指出通过集合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所等各方资源优势,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供选择的政产学研用理论的协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省级焊接及检测实训基地建设过程的实践,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综合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政校企"合作共建"五位一体"共享型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形成了高职综合性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同时以省级焊接及检测实训基地为例,阐明了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和措施,为高职学院更好的建设和管理实训基地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产学研”三位一体合作模式逐渐转向“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不同领域对其研究也越来越频繁和深入。文章以阐释“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的创业课程建设为逻辑进路,厘清了“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的内在逻辑及其与创业课程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基于“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的创业课程建设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以“四进入”“四对接”“四导向”三个层面为着力点,对基于“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的创业课程质量提升路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要练好内功,还要借助教育系统外的巨大力量。实践表明,只有政产学研用紧密融合,才能有效整合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才能跟上技术创新迭代的步伐,用最新的技术赋能教师、教育学生、推进教学改革、建设智慧校园。  相似文献   

11.
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已广泛应用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发展等领域。依据应用的领域和合作的目的不同,居于主导地位的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地方政府。合作成功的关键是结合实际加以运用,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五位一体,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体系深度融合,是发展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人才培养示范体系的必要保障,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新时代特色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路径。基于信息化视角,文章运用结构洞理论剖析“政产学研用”创新育人体系各主体职责及主体间协同机理,以河南科技大学甘薯产业学院多元协同育人的探索实践成效为例,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校地结合,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二是打造“智慧课堂”,注重“智慧教育”。旨在为信息化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建立线上线下多维互动的政产学研用有机融合的育人体系提供思路,同时,为河南高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更快、更好的创新发展,以及打造“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示范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得到了高校的广泛认可,而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有效的补充形式,发展"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更符合于其办学实际情况。"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更突显"政府机构"和"目标用户"在合作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促进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和社会需要相结合。民办高校发展"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有着来自外部环境的制约,也有来自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这种模式的建构过程中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民办高校自身的努力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新工科建设吹响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号角,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正是解决人才培养实践欠缺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南华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的综合性地方高校,主动响应和参与国家新工科建设,在校地企“大对接”,强化人才培养目标;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大改革”,优化协同育人体系;校地合作办学模式“大总结”,完善校地企多方共赢机制;政产学研用“大协同”,拓展协同育人路径等方面开展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机制,目前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存在培养、培训、研究、实践、检测各自为政、互不相通的现象,阻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必须整合各种资源,依托高校,建立"学—培—研—训—测"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机制,科学持续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对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点、线、面、体"人才培养机制、分析,研究高职院校"政行企校"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构建。高职院校要在准确自我定位的基础上,完善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动态调节机制;平衡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同步性"和"未来性";将高职院校、政府、行业和企业有效对接并融为一体,形成知识领域、行政领域和产业领域的多力合一和有效同步,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区域与学科优势,将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产业实际、实践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探索适宜的研究生产学研用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为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政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是提高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之一。但在实践中这一模式却面临着五者间难以深度融合,形成了"产学研、两张皮"的怪圈。北京工业大学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建立了以"城市交通学院"为代表的全新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以共性问题需求为导向,打破学科界限,建立组织人才培养与人事制度创新机制,建设特色鲜明、开放的协同创新中心,取得一举多得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9.
《邢台学院学报》2015,(3):183-185
在明确"产学研用"教育模式是适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具体情况和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要求的基础上,以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大二和大三各一个班级为研究样本,以"工读结合"、共建实验(实习)基地、共建研发机构、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作为"产学研用"平台上的四种常用人才培养模式,并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逻辑回归分析法作为工具进行实证研究,就这四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不同学习阶段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甄选。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对基于"产学研用"平台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