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律与他律     
媒体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客观、真实、公正的信息,是公众的信任。但一段时间以来,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不断出现在一些媒体上,它不仅严重损害了媒体追求客观真实公正的形象,而且使媒体失去了社会的公信力,给国家、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危害。那么,如何保证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其实,媒体的产生、发展与壮大为我们提供了最生动的答案——自律与他律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2.
杨青  林琳 《青年记者》2002,(7):29-29
何谓媒体的公信力?简言之就是媒体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媒体的公信力来自于公一正和真理。媒体能否代表公正和真理,能否成为公正和真理的代言人,是媒体有否公信力的重要标志。在一定意义上说,公信力也是媒体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3.
平衡不仅是一种新闻报道手段,也是新闻报道中应该遵守的操作守则。新媒体环境下,要注意内容平衡、观点平衡、载体平衡,以体现媒体公正客观的立场,更好地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新闻舆论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体,让大众去评议社会上不公正的人和事以及不良现象,以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使公平与正义与人们相伴,让真善美充满人间。新闻舆论监督是大众媒体的重要职责,不仅是受众对媒体公益性公信力的认同与期待,也是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与发展的自身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时俱进的客观标志。  相似文献   

5.
赵喆 《声屏世界》2010,(7):24-24
媒体的品格、公信力、新闻立场、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通常在社会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展现出来。因此,对于突发事件,媒体是否公正客观地报道,对于引导公众的价值判断,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郭利民 《青年记者》2009,(20):42-42
2009年10月10日在北京闭幕的世界媒体峰会,通过了一份《共同宣言》,宣言呼吁世界各地媒体阿世界传播真实、客观、公正、公平的新闻信息,促进政府和公共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这一呼吁传达了这样的信息:真实、客观、公正、公平是新闻的生命,客观性原则理应成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理念;传媒世界并不“太平”,  相似文献   

7.
记者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也是民众的代言人。记者应是公正的化身,应代表社会良心。因此,记者责任重大。记者的眼睛必须敏锐,更须力求全面、客观、公正,不容“发花”,不容出现过大的偏差。记者视觉出现偏差,报道有失客观公正,恶果是明显的:轻则丢掉自身形象,重则失去其所服务媒体的公信力,引得官司缠身,更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群体恶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2009年10月10日在北京闭幕的世界媒体峰会,通过了一份《共同宣言》,宣言呼吁世界各地媒体向世界传播真实、客观、公正、公平的新闻信息,促进政府和公共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9.
吴玉群 《东南传播》2013,(3):127-128
真实、客观和公正地进行新闻报道,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然而,大量虚假新闻的出现,直接侵蚀了新闻的基本价值,更败坏了媒体的公信力。由于其潜在的危害性,"隐性"造假新闻在诸多虚假新闻中的危害性位居前列。  相似文献   

10.
秦刚 《新闻记者》2001,(4):16-17
什么是媒体的影响力,媒体的影响力是如何发挥的?这是媒体人非常关心的两个话题,也是很难确定义的概念,笔者认为,媒体的影响力,主要是媒体通过自身的新闻采访活动和报道内容,对读者的思想观念及对事件的认知产生影响的过程,媒体影响力的基础是客观,公正,理性的报道,其效果是通过在最大范围内传播可信事实来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张大革 《记者摇篮》2009,(10):24-24
“所谓媒体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通过大众传播的渠道提供客观、全面、权威的资讯而获得的凝聚在媒体上的普遍认同。”公信力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媒体一旦没有了公信力,也就失去了受众,也就没有了生机。因此,提高媒体公信力成为媒体当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邵枫 《记者摇篮》2004,(9):25-25
媒体设置话题必须是大众普遍感兴趣的;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遵循新闻客观公正的原则,必须掌握平衡,让事件相关各方有平等的机会来发表各自意见;必须将媒体或记者的意见或评论与对事件的报道严格分开,不能以媒体的判断代替对新闻事件的客观陈述。对新闻事件做出客观报道,既可帮助读者做出正确判断,又可以使媒体避免卷入新闻官司。坚持客观报道原则既是媒体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市场、科技、传媒三者互动。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公信力经济,因为商品经济诸多特点中包含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元素。科技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和运用,同样跟公信力相通,离开了客观实在。何谈科技?传媒与公信力的联系更是人所共知的,因为它以客观、真实、公正、平衡为基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作为电视媒体,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社会公信力带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一文从民生新闻为何突然"变热",本色新闻是民生新闻的立身之本,强化监督是民生新闻的实力风向标三个方面,分析了民生新闻变热的成因,阐释了做本色新闻、走平民路线、客观公正报道新闻事实的重要性。提出了强化监督敢于同腐败现象、官僚主义作斗争,是衡量一个媒体公信力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5.
周芳  杨林 《新闻前哨》2004,(11):29-31
3.公信力体系的重要来源和支柱: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 BBC的公信力还来源于其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唯有客观、公正的报道才能获得受众的信任与认同。由于媒介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公共舆论代表者的身份,客观、公正也是其作为社会服务组织的一项重要责任和义务。由于新闻报道的对象物是客观实在的,报道者必须使自己的报道做到客观,这样才能吸引受众的兴趣,最终为受众所接受,从而实现传播效果。公正性则是指媒介为报道中的利益或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以及传播者对事实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相似文献   

16.
试析节目主持人公信力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在转播世界杯足球赛过程中,央视主持人带有强烈个人感情色彩的评述导致舆论一片哗然,在业内也引发了主持人如何处理个人情感与新闻工作客观公正要求之间关系的讨论。主持人与媒介公信力的问题再一次引起学界的关注。与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不同的是,广播电视媒体报道内容的最终体现者是节目主持人(播音员),受众能够接触到的大都只有主持入节目主持人的特征及表现,直接影响到受众对其个人的评价,并进而影响到对媒介的评价,影响到媒介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公信力,乃媒体生命力所在。曾几何时,媒体的声音代表了公正、真实,人们常引用"这是报纸上说的"之类的话来印证自己观点的权威性。而近年来,一些媒体或是为在竞争中求生存,或是打着所谓"新闻自由"的旗号,放松对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虚假新闻、低俗新闻随之出现,有的媒体的公信力遭到质疑。媒体的报道都可信吗?我们还能相信媒体吗?媒体的公信力是自封的吗?……一连串的问题引发我们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让我们回到原点:究竟何为公信力?媒体公信力从何而来?且听专家们探讨其源。  相似文献   

18.
公信力确实是当下每家媒体不得不正视的一个严肃问题,其中的核心之处就是“信”。没有对法律的信仰,人们就无法看到公正。同样,媒体没有对真理的追求和信仰、对真相的真实反映,就无法获得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传媒公信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发布的新闻、信息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力和可信程度,被视为传媒内在品格的综合表现,其核心是媒介的“信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公信力被认为是决定媒介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今天,如何提升传媒的公信力已成为媒体自身发展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保持和维护新闻的真实、公正和健康,杜绝虚假、低俗和有偿新闻,是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人民的代言人”的主流媒体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公信力,乃媒体生命力所在。曾几何时.媒体的声音代表了公正、真实,人们常引用“这是报纸上说的”之类的话来印证自己观点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