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画的变革究竞有没有底线?这条底线是什么?注重在绘画中经营诗的意象,笔墨技法营造意蕴相因相成不可分割,这是决定着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本质区别。中国画的审美价值体系以及技法体系也在极大程度上与其诗意化特征相关联。这应当是中国画的底线。因此,在美术学院、系的国画教学中,应该重视古典诗词和古代文论的教学,设置相关的课程。  相似文献   

2.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皆由她而生。树因水而苍葱,石因水而滑润,花因水而明丽,鸟因水而欢唱,草因水而清翠……。若将自然界的生命之水注入画笔,墨则雨润,彩则露鲜,更能真挚地表达对自然的感受。基于这个原因,我较注重中国画水的运用,喜欢将水份用足。水,成了绘画的重要构成因素。作画离不开水,墨、色因水而动,因动而变,正如高树程在跋方环山《溪山烟雨卷》中所云:“作画无水,如舟搁滩,划不得一浆。”石涛则说:“作画有三胜,一运于水,二运于墨,三受于蒙。”又说“水不变不醒”。足以可见用水和用笔、用墨一样,是中国画成败的关键,值得认真研究和…  相似文献   

3.
五色不仅是对自然万物表象特征的基本概括,而且还与五行、五时、五态、五性等相互对应,共同构造了一种复杂的哲学认知体系。这种富有哲学意义的色彩认识观成为中国画色彩法则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画色彩发展历史、形成因素与目前的状况 ,提出看法。认为色彩的运用和发展 ,在国画的创作中仍是一个主题 ,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的色彩 ,应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 ,个性特色与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裴靖 《华章》2009,(24)
要让中国画全面发展,水墨和色彩都需要给以重视,对其继承和发扬,但如何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气息和思想价值的作品来,使这一古老而悠久的绘画形式更加具有时代性与观赏价值,则是我们年轻一代所要肩负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临摹在现代教育环境中的尴尬处境,结合历史浅论临摹的概念、程序和技法,以及临摹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和其意义,提出重视和加强临摹在中国画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中国画教学和创作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五行色彩观”是我国传统色彩观的基础,是我国早期劳动人民对色彩最原始、最朴素的认识。它是以黄色为中心,从而形成以青、白、红、黑为方位关系的色相环,与传统的“人道”、“天道”存在着一定的时空联系。在随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的“正色思想”、道家的“阴阳、太一”色彩观念以及佛家与其诗意描述相同的“素淡”的色彩观等等,都对中国画人物创作的技法和审美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早期教育》2007,(2):21-21
学前儿童能否画出既有水墨韵味又有童真天趣的水墨画宁答案是肯定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这幅芭蕉小鸡图可能有范画参照,但教师在指导时注意培养孩子对笔墨变化的感觉,不求纯熟准确而保持孩子特有的稚拙天趣。我的建议是,同样用传统笔墨技法教学,如果让儿童自由构图可能更有新意。  相似文献   

9.
祝常清 《时代教育》2006,(12):177-177
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技法是古老而常新的话题,然而如何继承与创新,一直都存在诸多争论和不同见解,以客观、务实的态度及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中国画技法传承与创新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的色彩是装饰性的。国画是以墨为主体的,黑是它的主色。墨在国画中可以替代各种色彩。这种主观的色彩,它主要是反映作者的思维,为传达意境而变色的。  相似文献   

12.
本从墨与色的关系处理与应用上,对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发展作了条分缕析,概括为四种不同类型的墨,色结构样式,并从中总结出一些更加符合中国画发展特征的墨,色运用的规律和理论,章对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画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与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也指出了在其前进过程中所存在的某些偏向与错失,对得与失中的历史经验,既有分析,又有研究,既有归纳,又有总结,既有回眸,又有展望,章最后指出:“中国绘画的21世纪一定会更灿烂,更辉煌,水墨与色彩的协奏一定会更优美,更响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色彩弱化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中国画发展的历史过程,追寻中国画发展过程中色彩观念的衍变脉络,再通过对中西绘画的比较,从哲学思想、艺术观念、艺术技能和作画原料、工具等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画色彩弱化的原因,才能更新观念,强化创造精神,大胆研究利用新的工具和颜料,适当改造西画颜料,开拓中国画的读者领域,使中国画走出文人创作和欣赏的狭小范围。  相似文献   

14.
汉字给中国画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养料:它们的创造方法都是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结合浪漫主义,技巧上都以默记对象形状为摹仿原则,以夸张典型特征为修饰手法,以散点透视为定型方式,以光色虚化为写意技巧,以出神入化为艺术境界。汉字是“形神兼备”的创造艺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传统艺术 ,比如戏剧、诗歌、书法、绘画等 ,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程式化特点 ,尤其是传统戏曲和中国画 ,程式化特征更为突出。有人说 :“否定中国画程式就是否定了中国画 ,就是抛弃了它最本质的核心结构。”[1 ] 程式正是以其独有的鲜明民族艺术特色 ,展示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眼中的世界 ,体现出特定的民族审美心理 ,是艺术总体构成的必然存在。由于程式表面上的类型化、规范化以及创作上的相对制约性 ,也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画发展创新的障碍。其实 ,如果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作一认真分析的话 ,就会发现 ,程式的这种局限性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价值 …  相似文献   

16.
翁振新 ,男 ,1 948年生 ,福建莆田人。 1 97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并留校任教 ,曾在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担任过福建师大艺术学院副院长、美术系副主任等职 ,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所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翁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作为一种我国独有的绘画形式,在画面的构图安排上、形象动态上、线条的组织运用上、用墨用色的配置变化上等等方面,极注意气的承接连贯,势的动向转折和诗画合璧等方面达到中国绘画特有的生动性,构成了其完整统一的艺术美.试从中国画的形式美、意境美、色彩美、诗意美几个方面粗略探讨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8.
郭鹏 《家教世界》2013,(2):178-179
中国画"留白"历史产生于先秦形成于六朝,在唐代逐渐成长,依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白画"中可以发现。宋代是中国画"留白"兴盛时期。随着人类文明进步,中国画中"留白"几乎成了中国画的专署,成了中国画中最具特点的"留白"艺术,中国画家利用"白与黑"恰到好处地在纸间描绘自然与理念之间画面虚实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在中国特定的大文化环境中深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把“墨”作为一种重要的绘画色彩,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内涵,色彩却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中华民族这种独特的色彩审美观是在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作为有着古老传统的中国画艺术,不管历史上有过多少辉煌,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会促进文化科技的发展,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画艺术在文化心理、艺术观念及风格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绘画把自然与社会、心与物、超越与内在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在笔与墨上极力展现自我,在似与真、形与神上求理求趣,始终坚持“取其意气所到”的美学观念,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艺术风格——意象;同时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特殊教育已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耳聋学生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中国画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和感受,通过长期的教育熏陶,可以促进聋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