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识人”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历代小说对其均有程度不同的表现。诞生干晚唐的豪侠小说《虬髯客传》,可称一篇演绎“识人”意识的典范文本。从情节敷陈看,“识人”意识贯穿情节始终。“识人”场景成为情节的血肉和主体;“识人”意识成为情节进程中的主导因素和叙事的内在驱动力。作者借情节演绎其“识人”意识的倾向十分鲜明。研究《虬髯客传》的情节艺术及“识人”意识,可为经典重读提供新视角。开拓新视域。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文学批评建立在理性至上的主观信仰上.理性作为一种曾经带来文化变革的思维习惯如今已经走向了垄断和迷信,成为另一种“科学迷信”.因此,当我们进入了以文化人类学为基点的后现代文化时期,后现代的文学批评打破了现代批评的瓶颈,为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视角.萧红的《呼兰河传》作为20世纪初的文学经典,运用后现代的批评方法来看不仅仅是描写呼兰河人的愚昧和无知,而是在新旧思想的冲击下产生的文化裂痕.  相似文献   

3.
阮大铖与李渔是古代卓有成就的两位喜剧作家,他们的代表作《燕子笺》《风筝误》运用巧合、误会(错认)等编剧技巧进行情节设置,构建喜剧情境和运用“自曝其丑”的方式来塑造喜剧人物是其共同之处,体现了古代喜剧创作的共同规律.相比之下,李渔的喜剧创作更加具有平民化色彩;减少巧合而多运用误会的情节设置也使得他的喜剧更为合情合理,符合生活真实;生旦正面角色的喜剧化更是李渔对喜剧人物塑造的创新和开拓.  相似文献   

4.
在鸦片战争前传教士创办的报刊中,《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极具代表性,两报在时代背景、产生的原因和任务宗旨、主办者身份、内容、业务、读者与发行等方面各有特点,同时在编辑和主笔、报刊的形式、编辑内容、宣传策略、写作手法上又有着一脉相承的发展趋势.这一时期报刊的发展趋势对近代洋人办报、中国国人办报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变形记》与《生死疲劳》是"变形"母题特征很明显的两部小说。其呈现变形母题的方式很相似,作品中主人公都异化成动物,变形形象都具有人性与动物性相交织的特征,且在结构方式上都呈现出整体变形与细节真实的特征。但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中西文化的差异,两部作品在主题阐释、风格面貌上更多的是呈现出差异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蒙古族传统文化为视域,对《蒙古秘史》和《苍狼》两部作品进行文学比较与翻译研究,从中选取代表性历史人物,如成吉思汗、母亲诃额伦、那可儿孛斡儿出、安答札木合、麾下猛将速别额台,领略和挖掘历史人物事件所体现的德行与教化思想,再将团结教育、友谊教育、民心教育、拼搏意识、忧患意识等融入日语翻译课堂.为践行各民族守望相助理念...  相似文献   

7.
历史记载中的东方朔是个好色、佯狂的俳优之辈,电视剧《东方朔》全面颠覆了这一历史形象,使之成为忠于婚姻爱情的现代情圣,与功盖天下为民请命的治世贤臣,而且在他为己明哲保身与为民替天行道的仕隐挣扎中演绎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经典命运与悲剧人生。本文重在分析这一颠覆背后蕴涵的文化意义与批判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娃传》中的李娃,对爱情坚贞不渝,多年来人们对她赞誉有加。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更应该受到赞誉的是荥阳生,因为荥阳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第一个当官后娶妓女为妻的艺术形象。如果联系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古话,就会更加发现这一形象的难能可贵。荥阳生这一艺术形象的成功,对后世的同类文学作品影响深远,形成了一种文人与妓女相爱的故事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史记》与《左传》关于“重耳之亡”的比较,发现司马迁对于史料摒弃了原有的“礼”的形式,批判了以“礼”为掩饰而行私利的政治的虚伪本质,表现了他卓越的历史洞察力和对仁政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
考证《三国志·董卓传》、《刘表传》等篇中 10处记载不确切和传抄讹误的地方.这些地方涉及到职官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地理等,有些还关系到对整个文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否定副词是汉语副词中的一个重要次类,在汉语表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先秦时期的两部重要典籍《左传》和《国语》,全面梳理两书的否定副词系统,通过对两书否定副词的描写和比较,总结了两部书中乃至先秦汉语中否定副词的特点和用法。  相似文献   

12.
金融业是一个特许经营的行业,美国的次贷危机表明,无限制的放松管制将会引发整个社会的动荡。金融自由化下,银行业的竞争将不断的加剧,相比于美国,中国监管体系仍然不成熟,由于政府过于谨慎的监管导致金融创新的抑制,然而金融自由化下的金融创新是必然的趋势,我们必须设计出一些机制来弥补看"不见的手的缺陷",来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以国家监管的机构、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三位一体"的安全体系来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喜剧语言的角度对中美情景喜剧言语幽默的潜在机制进行了尝试性研究,通过《我爱我家》、《老友记》中的典型范例着重分析他们各自的语言幽默特色,探讨中美情景喜剧在喜剧语言创作上的异同并对他们制造幽默的途径和效果做出比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女子运动员陈云中长跑训练的个案分析,对比分析高校中长跑训练和专业队中长跑训练的差异性,为提高中长跑运动员从专业队转化为业余训练提供借鉴。研究表明,专业队训练与高校课余训练在训练任务、教练员的训练水平、教练员所采用的训练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徘徊于纯粹论与工具论之间,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对文艺纯粹论的学理依据缺乏深入的了解,更由于中国文学史没有文学自主的现实经验,使得他面对西方文学自主论的论说时,会觉得非常有道理,回到中国的现实时,又会觉得文学工具论更合时宜;其次、艺术家与革命家的双重身份;第三、争夺文坛话语权的实用主义考虑。  相似文献   

16.
在济慈的诗中,"真"和"美"的探索贯穿始终,这不但体现了济慈的美学思想,更体现了其哲学倾向。"真"是浅层的,表面的,其意义主要指向情感层面,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美"则是更深层次的,代表着审美作用下强烈的欢愉。本文主要通过济慈诗歌的创作及诗人济慈简介、诗歌外延美与内涵美的唯美主义诗歌表达及其恋诗情节和审美风格分析其审美心态的"真"与"美"。  相似文献   

17.
李治幼年在元氏县学读书,经历了金末元初改朝换代的社会动荡,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晚年隐居元氏封龙山,聚徒讲学,重建了封龙山书院,继承和保护了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狂欢化的文学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是一种熔铸诸多学科的独特的文艺思维方式 ,是世界性的文学批评文本。就《水浒传》外在形态及内部特质而言 ,都可称得上是一部狂欢化程度颇高的作品。首先 ,《水浒传》张扬了一种狂欢化的精神 ,即突破一般社会规范或秩序的反理性精神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也蕴藏着狂欢化的勃勃生机 ,表现出崇高与卑下、磊落与猥琐、正与反、真与诞的性格双重性 ;再次 ,表现在体裁结构上 ,把高雅与粗俗、严肃与诙谐、神圣与滑稽、悲剧与喜剧成分融为一体 ,打破了各文体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展现了狂欢化小说的未完成性、开放性和多义性。  相似文献   

19.
郭嵩焘与刘锡鸿之间的矛盾与纷争,各种近代史著述均有论及。笔者认为郭、刘二人分岐中性格冲突是主要的。嵩焘之弟昆焘亦有言曰:“度家兄情性,终非能作自了汉者。独其平日待人以诚,而不甚鉴别,常恐为人所误,须得良友辅之乃妙,细思而未得其人也。”此言可谓郭、刘二人矛盾的恰当注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