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碳源对蛹虫草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首次系统研究蛹虫草液体菌种制备及发菌、出草等人工栽培全过程中所必需的适宜碳源。方法:以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等常见碳源为实验组,比较观察菌种质量、菌丝生长状况、发菌及出草情况。结果:各种碳源对蛹虫草菌丝体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液体菌种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葡萄糖为佳;栽培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蔗糖或葡萄糖为佳。结论:液体菌种培养基及栽培培养基中添加适量小分子碳源具有促进菌丝生长、提高出草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保藏温度、时间及代次对蛹虫草菌种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保藏温度、时间及菌种代次对蛹虫草菌种质量的影响。方法:以4℃、10℃、20℃等不同保藏温度,以30 d、60 d、90 d、180 d及360 d等不同保藏时间,以F1、F2、F3、F4等不同代次母种,以F0为对照组,对比菌种质量情况。结果:菌种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10℃保藏1个月、4℃保藏1个月、20℃保藏1个月、4℃保藏2个月、4℃保藏3个月、10℃保藏2个月,其他基本无菌种价值;F1〉F2〉F3,F4基本无菌种价值。结论:4℃保藏1~2个月为佳,10℃保藏1个月为佳,菌种传代以3代以内为佳。  相似文献   

3.
采用液体振荡培养法,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蛹虫草液体菌种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酵母粉1%、KH_2PO_40.2%和MgSO_40.2%。在此培养基中,蛹虫草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最大,可以达到1.21g/100mL。  相似文献   

4.
硒具有抗氧化、调节体内维生素代谢、保护细胞膜和增强免疫力的重要作用,被称为人体微量元素的"抗癌之王".蛹虫草是硒的优良载体,富硒蛹虫草的功效和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人体免疫力、调养肺肾等方面.通过介绍富硒蛹虫草栽培过程中菌种制备、富硒原料选择、培养液制备,以及栽培管理中的技术要点,为规模化培育富硒蛹虫草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糯米和蛹虫草为主要原料,采用酒曲发酵,研制了一种蛹虫草糯米保健酒。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酒曲添加量、蛹虫草粉量、黄酒干酵母添加量及发酵温度等四个因素对蛹虫草糯米保健酒品质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为:酒曲添加量为1.5%,蛹虫草粉占干糯米质量的7.5%,发酵温度30℃,黄酒干酵母添加量为0.08%。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的蛹虫草糯米保健酒,不仅香气浓郁,鲜甜可口,风味优雅,而且营养丰富,具有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蛹虫草栽培研究现状以及栽培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探究了蛹虫草栽培中菌种选育、复壮、培养基成分、栽培条件等关键因素,并展望了蛹虫草栽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玉米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玉米粒度、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对基料中菌质多糖的产生都有影响,发酵条件优化结果为10目大小的玉米基料,接入15%液体菌种,28℃发酵24天。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变传统的冬虫夏草菌种制备的方法,利用其菌索来制备,并对其菌丝体的液体培养基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冬虫夏草生长最适宜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7.5%、蔗糖7.5%、蛋白胨0.12%、酵母粉0.375%、KH2PO40.15%、MgSO4·7H2O0.075%、VB10.015%、pH自然,20℃条件下培养菌丝体192 h,菌丝的量达到4.242g/L,并且在以后的二、三级菌种培养过程中,菌丝的性状表现优良,生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菌株SFV—9和C4的液体菌种接入三种不同的培养料中培养金针菇子实体,发现液体菌种栽种的金针菇较固体菌种的产量、生物效率都高,其中在棉子壳培养料中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菌种的性能是决定果酒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以陕西乾县生产的红富士苹果为原料,在18℃~20℃条件下,对四种酿酒专用的法国活性干酵母和国产酿酒酵母进行对比试验,确定苹果酒酿造的最佳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11.
双孢蘑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双孢蘑菇的液体培养基配方,发现黄豆粉、葡萄糖、硫酸镁、以及玉米粉和葡萄糖的交互作用对双孢蘑菇的液体培养有显著影响,磷酸二氢钾、麦麸汁对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双孢蘑菇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黄豆粉2%,玉米粉2%,葡萄糖2%,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镁0.20%,麦麸0.20%。把双孢蘑菇液体菌种接入小麦栽培种中,菌丝表现出生长快的优势,生长速度较为一致,满瓶时间短,证明利用液体菌种制备栽培种比固体菌种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以柑桔和胡萝卜为主要原料,分别进行酒精发酵、醋酸液体摇瓶发酵、下胶澄清等方法制成柑桔胡萝卜保健果醋.试验结果表明:酒精发酵的适宜条件为:活性干酵母接种量1‰,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24h;醋酸发酵的适宜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10%,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48h;果醋下胶澄清:采用1%壳聚糖的澄清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以蛹虫草栽培技术为基础,探究了蛹虫草黄酒的生产工艺.结合安康富硒资源优势,以大米为培养基,经灭菌、接种等工艺生产富含蛹虫草有效成分的大米培养料,辅以本地富硒大米,生产富硒蛹虫草黄酒.富硒蛹虫草黄酒兼具蛹虫草和黄酒的有效成分及营养价值,优化了安康黄酒的生产工艺,丰富了安康黄酒的花色品种.  相似文献   

14.
以高粱为主料,香菇、豆豉为辅料生产食用醋的酒精发酵过程中,通过测定发酵产物酒精的生成量筛选适宜的发酵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等环境因子对酒精发酵产物酒精产量影响明显.香菇保健醋酒精发酵的适宜条件为接种量10%,发酵培养温度28℃,发酵时间120 h.  相似文献   

15.
酸性离子液体脱除柴油中碱性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咪唑类酸性离子液体[(CH2)4SO3HMIM][HSO4]用于脱除催化裂化(FCC)柴油中的碱性氮,研究了反应时间、剂油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较适宜的脱氮条件。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0.5 h,V(离子液体)/V(柴油)=1/200,反应温度20℃,V(离子液体)/V(水)=1/1条件下,催化裂化柴油脱氮率为86.08%,脱氮后的FCC柴油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材料和方法: 亲螈采自毕节市梨树乡,室内设置水槽作产卵场,收集受精卵随机分组,分别置于冰箱和恒温水槽中,第一次实验分6℃、8℃、22℃、25℃、28℃、五组,每组20枚受精卵;第二次实验设10℃、22℃、25℃、28℃、31℃五组,每组20枚卵粒,温度变化控制在1±℃,每隔24h换水次。 结果与讨伦; 1、温度对胚胎发育过程的影响:在适宜发育的温度范围内,胚胎发育中几个主要阶段的发育时程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且发育速度几乎呈直线上升,在实验一中,神经胚发育阶段22℃历时35h,25℃组32h,28℃组只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23株不同蛹虫草菌株的交配型鉴定以及出菇性状、产量和栽培周期等指标的比较,选择出早期识别交配型的简洁方法及优良的菌株。方法:利用PCR和溴百里酚蓝脱色法鉴定不同蛹虫草菌株的交配型;通过序列比对及对溴百里酚蓝的脱色率比较,同时统计分析各菌株产量、子实体形态和栽培周期等农艺性状差异。结果:双交配型菌株对溴百里酚蓝的脱色率远高于单交配型菌株;单交配型CM-15、CM-16、CM-19的子实体产量最高,分别为17.52 g/瓶、17.80 g/瓶和18.96 g/瓶,生物学效率为58.4~63.2%,栽培周期66~69 d,但与双交配型CM-3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利用溴百里酚蓝可以对蛹虫草交配型进行早期鉴定,但脱色率与产量等农艺性状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CM-19为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原料、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离子液体的产率的影响,以及离子液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以1-乙烯基咪唑为原料,合成了1-乙烯基-3-氨丙基咪唑盐离子液体,利用1HNMR对合成产物进行性能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溴代烷烃为原料,控制温度80℃,反应24h,能够得到产率为91%的产物;且合成的离子液体极性较大,只能溶解于极性较大的溶剂中。  相似文献   

19.
温度和盐度对青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温度(15℃~32℃)、盐度(5~28)对青蛤的耗氧率和氨-N排泄率的影响。实验在青蛤饥饿24h后的封闭水体中进行,试验水中的溶氧浓度和氨-N浓度采用仪器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28℃范围内,青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排氨率尤其明显。在盐度为5~20的范围内,青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水温高于28℃时,青蛤的耗氧率明显下降,氨-N排泄率却迅速增加;当盐度大于20时,其耗氧率明显下降,而氨-N排泄率变化幅度不大。随青蛤个体的变小,其O:N的比值有逐渐变大的趋势。当盐度在5~20时,3种规格青蛤的O:N随盐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大,在20时达到最大值,然后其值开始变小。当温度在15~28℃时,3种规格青蛤的O:N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大,在28℃时达到最大值,然后其值开始变小。  相似文献   

20.
题有比热容和质量均不相等的甲、乙、丙三种液体,甲液体温度是44℃,乙液体温度是32℃,丙液体温度是24℃.如果将甲、乙液体相混合,温度为36℃,如果将乙、丙液体相混合,温度为30℃,求甲、乙、丙三种液体相混合,温度变为多少?(设混合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分析本题涉及液体间三次热平衡.题中各种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均未知,由于提供了甲乙混合、乙丙混合后的末温,可以列出二个热平衡方程.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