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情感是人对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初中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的认识水平决定于他们的学习活动易从兴趣出发,如果教学中不重视学生情感和兴趣的激发培养,他们面对似是而非的概念和繁多的习题就会情绪低落,失去  相似文献   

2.
乍看题目,心中便生出一个疑问:“流行与高尚有什么内在联系呢?流行是人们都追求的事物,也许一句话、一首歌、一种思想,然而,大众追求的事物就一定是高尚的吗?高尚的事物就一定是流行的吗? 一首流行歌曲,可以风靡半个中国,继而,追星族们会追求他们所谓的高尚。然而,他们心中高尚的偶像是否高尚?他们的文化程度有  相似文献   

3.
冯波 《考试周刊》2014,(36):177-177
<正>美育教育贯穿九年义务教育全过程,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由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对事物似懂非懂的时期,他们对事物具备较高的评判能力和创想能力,他们接收的信息在成倍增长,不断促进其审美观念趋向整齐、规律、写实等成人化标准。八年级作为一个关键年级,能够潜下心来画画的学生和毛毛躁躁、无所谓的学生都在这一阶段出现。在美术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基本美术素养、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陶冶审美情  相似文献   

4.
李萍 《考试周刊》2013,(86):160-161
高中生是一个恩想处于半成熟阶段的群体。一方面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对一切充满探知欲和好奇心.另一方面他们的社会经验欠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片面性.无法进行自我规范和约束。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就会出现诸多问题。所以学校应该重视对这个群体的教育管理。不断对高中管理体制进行探索创新,积极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确保学生成绩优异的基础之上实现全方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初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比小学生更具有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他们已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他们要完成的工作和感兴趣的事物。但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但往往不能实行自我...  相似文献   

6.
吴颖  裴靖 《音乐世界》2008,(4):38-39
08年的第一天,BOBO 前往新加坡,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们却一点没有陌生感,新鲜的事物让他们好奇又觉着好玩,除了在著名的音乐老师李伟菘指导下学习音乐,他们也在新加坡痛快玩了一场。  相似文献   

7.
幼儿通常是通过视觉、触觉达到对事物的“形”的感知,并产生对“形”的联想。我们可以在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到的。图1题为“皂皂劳动”是一名三岁半幼儿的习作。作品中主体形  相似文献   

8.
倪雨欣 《红领巾》2010,(2):44-44
如果配备了可穿在身上的人工智能系统以及可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事物的“数字眼”,未来的太空探险家将成为“半机械天体生物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地球学家帕特里克·麦奎尔说:“当孩子们看到周围美景时,他们总是对不同寻常的东西感兴趣。这是我们希望在半机械天体生物学家身上看到的.”  相似文献   

9.
初中学生,身心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在心理上表现为半成熟和半幼稚的状态,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但是往往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他们的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客观地.有效地进行生物教学,是很重要的。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语言半是事物的代名词,半是精神和感情的代名词。”教学语言更是一种机智,一种才华,一种素养。著名教肓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有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  相似文献   

11.
校园三剑客     
快乐导读有那么三个少年,他们是阳光中学高一的学生。和你一样,他们对一切时尚和流行的事物都特别感兴趣。一切很酷的事情,他们都非常喜欢。他们喜欢探索各种神秘的事物,对世界有着  相似文献   

12.
张炜  曹耀华 《现代语文》2004,(11):22-22
我们的记忆中,对老一代的见解很多地方是排斥的。这种排斥不仅是源于情绪,而且还来自理性。他们出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他们的见解总是那么褊狭保守,那么荒谬。可当人生过半,再回忆从老一代听到的很多东西,竟然十分惊讶地发现:老一代对于事物的判断,今天看来很多都是对的。  相似文献   

13.
正高中阶段是学生逐步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一个由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逐步走向独立性和自觉性的成人化的关键时期。要更好教育农村高一学生,必须深刻了解其心理特点。笔者长期从事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从中体会到农村高一学生具有以下心理特点:独立性与依附性并存心理。伴随着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  相似文献   

14.
解决中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让他们写"熟悉的生活"与观察到的事物难以收到成效,因为"熟悉的生活"和观察到的事物不等于他们心头想说的话.只有引导他们写"心灵的碰撞"、写对事物的感想和对生活的领悟才是正确的办法,因为这些正是他们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作符合于作文的本质规律,能收到多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初一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就是作文。当他们从小学升入初中后,作文的题材和要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其正处在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前期,对这一项变化的适应力较差,加之缺乏对周围事物能动的观察力、分权力和判断力,也缺乏语言描述和表达能力,因此,在作文时往往是小学生作文的继续——完全是一种直叙的手法。简.单、呆板、内容干瘪,层次条理不清,词汇量少等。对命题特别是半命题作文无从下手,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他们的一个共同感觉就是作文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在作文时存在着对事物的认识、概括描…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当学生在某个事物上产生了情感,就会在他身上产生一种力量,推动他们对事物采取追求或取舍、赞成或反对、适应或改造的行动。相反,如果学生对此事物表示出冷淡的态度时,他们的认识也往往停留在口头上。所以,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  相似文献   

17.
姚凤 《现代教学》2008,(5):50-50
小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不稳定性,容易受兴趣的左右。所谓“三分钟热度”颇为形象地概括了小学生对事物的态度和兴趣。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功,也是一个应从小培养的习惯。因此,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并加以保持,培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所用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低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童心,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在他们眼里,  相似文献   

19.
对幼儿必须进行“爱”的教育。这里的“爱”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如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生活里的一切真、善、美的事物等等。幼儿认识事物的能力很简单,为他们写的节目,只能通过具体的形象,巧妙的构思,表现他们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才能被他们接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初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比小学学生更具有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他们已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他们要完成的工作和感兴趣的事物.但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但往往不能实行自我监督,易于分散注意.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初中阶段的特点,组织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