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常把好的文章结尾称为“豹尾”,就是说文章结尾要简明有力,使文章升华,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当考生写作时,往往考虑的是题目与开头,而结尾处草率收兵,结果落得虎头蛇尾的惨局。好的结尾会给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之感。因而,文章的结尾应考虑这样几种方法:一、首尾照应法这种结尾的特点是文章的开篇和收尾构成呼应式的统一,有开有合。如2002年浙江一考生《他们都选择了明月》的结尾:“在纸醉金迷、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我们更要摆正自己心灵的天平,用理性和智慧的砝码去称量物欲的卑微,去体量明月的可贵,作出对得起心…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一、学习这篇小说运用对比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二、了解本文特有的“意外结尾构思法”。三、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悟出一定的道理。〔教学设想〕一、重点:1、对比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 2.“意外结尾构思法”的特点。二、教学方法:导读、讨论、续写。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相似文献   

3.
欧·亨利式小说结尾,是一种“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的文章结尾方式。这种结尾方式首 先要“蓄势”——制造水到渠成的必然趋势, 处处给读者以暗示必然要产生的某种结局,但 到结尾时,却突然来个“反弹琵琶”——与读 者的期待恰恰相反,然而,这种意外的结果却 又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我 们写文章也应如此构思——不但要营造优美的  相似文献   

4.
张老师:每篇文章都要结尾。我写的文章的结尾老是喜欢点题,点中心。有人说这很好,也有人说这不太好,究竟好不好呢?请张老师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你的学生小黄小黄同学:你这个关于文章结尾的问题,可有点为难我了。因为它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来回答。文章的结尾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不是有句话这样形容文章的三个部分吗?“凤头,猪肚,豹尾”。意思说: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尾那样有力。这是对文章结尾总的要求。至于你问的“结尾老是喜欢点题点中心究竟好不好”,我想,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好”与“不好”来回答。首先,文章的结尾“点题或点中心…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确实重要,但我们在注目于文章开头之同时,不要疏忽了文章的结尾。古人曰“凤头”之时,不也有“豹尾”之说么?意即结尾要像豹的尾巴那样有后劲,如此,文章才能“余音绕梁”,使人“三月不知肉味”。  相似文献   

6.
小学高段习作中不少学生写不好结尾,归纳其纰点大致有:一是套话,缺乏习作的个性,雷同现象多;二是缺乏与前文的贴切吻合,反使习作结构松散;三是罗索重复,冲淡了主题;四是不写结尾,因写不好,索性连必要的结尾也免了,使习作美中不足,如此等等。追其原因是作文缺少多角度的训练,注意了“开头”的指导却忽视了结尾的训练。作文教学应从学生习作的实际出发,有计划地搞一些“补写结尾”的必要的片断训练。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确实重要,但我们在注目于文章开头之同时,不要疏忽了文章的结尾。古人曰“凤头”之时,不也有“豹尾”之说么?意即结尾要像豹的尾巴那样有后劲,如此,文章才能“余音绕梁”,使人“三月不知肉味”。  相似文献   

8.
李素华 《现代语文》2011,(11):141-142
古人对文章的结尾有“豹尾”之说,意思是说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尾”那样刚劲有力,灵活俏动。所以中学生应重视文章的结尾,不能对结尾漠然置之或草率收兵,要掌握一些结尾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9.
指导学生写好文章的结尾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指导作文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学生作文中结尾千篇一律的现象我在指导学生写《放风筝》这篇作文时,发现很多同学的结尾都是这样写的:“我怀着喜悦、高兴的心情回家。”结尾与内容不太相符,不自然,不贴切。于是我就启发他们根据自己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决定采用结尾的方法:一个同学的风筝又漂亮,又飞得最高,得了第一名。我问他:“你回家时有什么感受?”他说:“我觉得自豪,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我说:“你就把你的感受作为结尾。”有一个同学的风筝得了第二名,我问:“你有什么想法?”他说:“我盼着下一次放风筝的活动早点到来,我要准备一只精致的风筝赛过那个第一名。”我点头说:“好,你就把你的这个想法作结尾吧!”  相似文献   

10.
结尾是阅卷老师关注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亮点”在结尾出现,会让阅卷老师原谅前面存在的不足,对得到较高分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考作文的结尾如人登高而招的手,需指引人去路,让人回味。“编篓编筐,重在收口”。因此,考生应认真经营文章结尾,踢好“临门一脚”,切忌草率马虎。较为实用的收尾方式有:  相似文献   

11.
结尾和开头一样,在文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人把豹尾和凤头并提,既说明了结尾的特殊作用,又包含着结尾要有力度的主张。好的结尾不仅要包蕴文章的主旨,言简意赅,明确有力,还要令人回味.有“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之效。古人说得好:“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相似文献   

12.
赵胜利 《考试周刊》2013,(85):27-27
凡是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人都十分重视文章结尾,因为大家都希望结尾能达到升华文章之效,因此写起来较为费心与困难。世界著名的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我的创作经验》中指出:“结尾是问题中最难的一个,差不多跟命题一样的难。”正是这个最难的问题,才会引起大家的重视,也才有了众多的大手笔们匠心独运的答卷,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结尾:  相似文献   

13.
元代散曲家乔吉曾说过:“作乐府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这就为我们怎样处理文章的开头、行文和结尾提供了方向。所谓豹尾,就是遒劲有力,意尽声绵,戛然而止。纵观古今中外文学大家,无不十分重视文章的结尾。近代学者林纾说:“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春觉斋论文》)李绂说的“文章精神全在结束”(《秋山论文》)更是将文章结尾看成文章的灵魂之所在。文学创作难在创新,优秀的文学作品其结尾各有千秋。文艺理论家总结归纳出“以诗结尾”、“以歌结尾”、“以景结尾”、“以情结尾”、“以声结尾”、“以议结尾”…  相似文献   

14.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很重要,有了开头和结尾,文章的结构才完整。开头结尾好,会给读者一个明确清晰的印象,吸引并启发读者。古人就曾以巧妙的比喻说明对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要求:“起局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象放鞭炮一样,震人耳目;结尾要象敲钟那样,使人觉得余音缭绕,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说     
“我们怎样结尾”是一个比较特别的题目,因为“怎样结尾”有多种含义与可能性。可能是大势已去,好与坏结局已定;可能是临近结尾,手足无措,举棋不定;可能是一个结尾完了,下一个结尾又将是怎样……依此,可以就某一个事件写成记叙性文体的文章;也可以就某个事物的结尾加以论述写成议论性文体的文章;也可以就结尾这个话题,写成抒情性文体的文章。本期我们特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院长何锡章教授进行评点并判分。2007年第1期“同题作文比赛”赛题是:《乳名》。主持人说@黄碧斋  相似文献   

16.
文章的结尾与开头一样,也有一个截取当与不当的问题。 前面的图示中CD显示,它的移动变化同样影响着文章题材的特定性和结构的和谐美。 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事物的形成、发展都是有始有终的,有头有尾、有因有果的,文章结构应体现这种规律。在记叙类文章中,千人万事、曲折起伏,然而“其先东西南北,各自分开”而后则“必须会合”(李渔《闲情偶寄》)在议论性文章中。提出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17.
董正山 《考试周刊》2010,(15):62-6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的结尾有多少种呢?这很难作出回答。因为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结尾,相同的文章也可以有不同的结尾,不可能存在一个适合所有情况的结尾公式。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结尾的规律。更好地写好结尾,根据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文章,元人乔梦符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其中“豹尾”之力,在于不仅能总述全文,突出题旨,而且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要达到此种效果,好的结尾就应干脆利索,意尽言止,或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或勾魂摄魄,意味隽永;或呼告号召,励人心志;或创设意境,余韵无穷;或蕴涵哲理,给人启迪。常见的好的结尾方式如下:一、归纳强调式这种方式就是结尾时把文章主要内容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概括归纳、总结强调,能使中心更加明晰集中。如《老师的目光》一文的结尾:“老师的目光,时刻教育着我们。老师的眼睛,是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星星。它,就是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19.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很是重要,相当于一篇文章的门面。要把记叙文的开头与结尾写成如古人所说的“凤头”与“豹尾”,还是有一定的方法可循。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宋代洪迈说过:“一篇之妙,在乎落句。”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人胜的开头,还应有耐人寻味的结尾。特别是考场作文,因为结尾直接关乎文章的主旨是否明确,是否深刻,是否新颖,所以备受阅卷老师的重视。文章结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作文分数的高低。我给同学们介绍几种写作中常用的结尾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