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地把握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决以什么引领的问题是整合、引领社会思潮的前提;辩别,吸收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积极因素,尊重差异,包含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合理因素,批评、摒弃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有害因素是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包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心在于构建共同的社会理想和共同的道德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诸多特性,而只有把握它的包容性,才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实现超越,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道德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包容性,是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历史方位的高度自觉,是社会资源整合的价值诉求,是实现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前提所在。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思潮有效引领研究》一书是李建华教授等诸位学者呕心沥血之作,是基于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所著述的引领时代发展的佳作。此书从理论篇、史鉴篇、现实篇、方略篇、评估篇五部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引领社会思潮进行了详细论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和要求。面对社会思潮良莠不齐的现状,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功能,要在引领的鲜明性、批判性和科学性上着力。总之,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引领”中的责任,就是要在敢于和善于引领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思潮的引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种社会思潮都试图回答和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其中惟有马克思主义圆满回答和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区分不同社会思潮,采取控制、吸引、凝聚、整合、认同、利用、抵制、斗争等方式,实现了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具有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具有合理的角色定位。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史,对于我们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历史论证和历史启迪的张力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上出现了一些新思潮。在“节约型、关爱型、文化型”校园建设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思潮的基本原则问题不容忽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的社会思潮是高校“三型校园”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高校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着互惠和竞争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高校社会思潮,要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一元主导与多元包容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又一次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并提出了在其引领下的一系列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建设和谐文化。价值引领对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能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群众基础、社会环境和组织保证。建设和谐文化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进行价值引领必须遵循正确的前提、基础和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临着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的严重冲击和挑战。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才能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